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时间:2024-05-09

黄婉珍

摘 要: 数学学科新课改提出,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倡导活力课堂,提倡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数学学科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是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帮助学生顺利地由思维的形象阶段过渡到抽象阶段的重要方法。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作用和策略作了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将初中数学知识生活化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初中数学的一些定理,提高自我效能感。

一、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作用

1.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分数和选拔考试而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被调动,学习欲望弱。新课改提出要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学科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密切的学科,很多问题出自于实际生活,由实际生活积累的经验而得出的定理,例如鸡兔同笼的问题,就是记载于我国《孙子算经》中的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在解决该部分的教学问题时,不是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理、解法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先要将实际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对本部分问题的疑问,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探究和解决生活化问题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数学定理等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既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能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增强自我效能感。另外,新课改主张自主探究式学习,初中数学的生活化能够将实际问题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使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实现了探究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

2.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加深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理解。

对于数学问题,理解是掌握的必要条件,是掌握的基础。对于没有理解的、死记硬背的知识,学生对本部分的知识的存储是短暂的,是不能够有效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更不容易与其他部分的知识相结合解决复杂的生活化问题。初中数学的学习模式应该是由生活化问题抽象到数学定理,再由数学定理应用到实际生活。教师教学时,将问题生活化,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数学定理,以数学定理为媒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学生的知识接纳程度和转化率就越高,单纯地讲解定理,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数学定理是藤蔓,教师讲解问题以定理主线,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为藤蔓添加上适当的叶和花,既提高数学的趣味性,又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数学知识,并使实际生活和理论相结合,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二、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化的气息。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以定理为主体,寻找丰富的生活化资源,在科学与生活之间寻找适合的切入点,以生活化的情境协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以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勾股定理》为例,教师如果单纯讲解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即“勾”,“股”)边长平方和等于斜边(即“弦”)边长的平方,那么学生既不容易记忆,又难以将此定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果教师能够换一种教学方法,为勾股定理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学生便更容易理解了。让学生做出表格并作出几对面积不同的正方形,用两块边长相同的地板砖的顶角相连,构成一个直角,探索应该用边长为多少的地板砖为第三边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直角三角形,探索此时的第三边与另外两个直角边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学习积极性高,容易理解,课堂气氛活跃。

2.合理利用教材,强化初中数学生活化意识。

狭义的教材是指课本,合理利用教材是指教师教学既不能脱离课本又不能仅靠课本。广义的教材则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具有多种形式。初中数学课本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编制的系统的数学学科知识,具有系统性和专门性。教师教学以课本为媒介,向学生传授知识,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灵活使用生活中的资源、网络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教授《概率》这一章的时候,可以基于课本上的示例和定理向学生讲解本章的内容,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做概率实验,既能够节省试验成本,又能够协助学生理解概率定理。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示例,在现实中做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验协助学生理解概率定理并体会学习概率的重要意义。

3.理论与实际相连,将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在各个方面,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应该应用于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的形成不过是人们在实践经验中不断累积起来的、概括性的、精简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要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还原最初的生活化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既知其所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以致用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学生理解了数学概念、数学定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教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兴趣小组或者实践活动,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对某一课题进行实践和应用。在实践应用中,学生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系统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强化数学应用意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组织实践小组或者兴趣小组时,教师要注意遵循自发性、辅助性和量力性原则,切不可喧宾夺主、揠苗助长。

4.改变课后作业形式,将初中作业与实际相联系。

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追求题海战术或许能够帮助学生获得高分,但不能够发挥学生的能力,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课下作业形式也要有所改变。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这一章的时候,教师讲解完相似三角形,为巩固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作业形式可以是寻找生活中的相似三角形,或者是要求学生做出固定相似比的相似三角形,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相比较而言,这种作业形式,学生更乐意接受,因为这种形式的课后作业,既能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三、结语

生活化的数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定理内容,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数学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合理利用课本资源和灵活使用多种形式的教材资源,改变课后作业形式,将课后作业生活化,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协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实现学生知识转化率高效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11.

[2]骆建宇.浅议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J].学周刊,2016,01:4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