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陈玲
摘 要: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史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初中生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的历史知识,更是为了用历史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作者认为,生活教育理论,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有助于解决当前教学脱离实际生活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历史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不管从教师还是学生方面都是为了应试目的,教师越教越累,而教学却不见成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学理论,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一、生活化教学内涵
1.什么是生活化教学。
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融合,联系密切。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2.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扼杀历史的活力的隔离现象,就是把历史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各种方式和事务分离开来。”①而现在的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片面追求成绩,把历史课堂变成纯粹的历史知识背诵,使历史知识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
而初中历史生活化教育,就是要在历史教学中,将历史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好地理解历史,解读历史,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怎样做事,怎样做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格。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用学生自己的生活对其进行积极启迪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回归生活,从学生生活角度实施教学活动,让历史引导学生更好地生活。
1.扩大历史教学的空间。
目前,中小学教育虽然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实验室、高科技的多媒体技术……但是为他们提供的体验生活的空间极为有限。书本、作业占领学生生活的大部分空间,课堂教学占主导地位,空间狭小,基础教育缺乏生活气息,很难为学生生活能力培养、道德品质的养成提供足够空间。作为基础教育必修学科的历史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扩大历史教育教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功能,突破学校教育脱离人生需求,忽视社会生活的狭隘,使得学习环境渗透到每个人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并且贯穿整个人生过程和整个社会活动,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历史教学获取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的时候,有人问哈佛大学校长:“您认为哈佛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说:“哈佛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是我觉得最让我自豪的是哈佛给了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现阶段,我国在教育方面存在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问题,但是从一线的教育来看,收效不大。同哈佛的教育相比,国内学校培养的学生成了“高分低能”的代表,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之一“教学做一”指出,学生不应该只是一味埋头苦读,指望从书里那些浅显的文字中获得知识,而是应该发现这些文字背后隐藏的贴近我们生活的知识。初中历史生活化教育是让学生自己参与学习,自己探索,自己思考,把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东西融入历史课堂,这样既了解到相关历史知识,又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初中历史作为基础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个性品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那初中历史应该如何进行社会化教学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科书—多媒体技术,构建生活化课程资源。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传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从视觉、听觉、色彩、动感等方面刺激学生感官,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历史记录的是过去发生的史实,很多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构建生活化课程资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例如《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讲述的是史前的有关历史,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原始人的纪录片,理解原始人的生活方式。还有很多课文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使历史教学生活化,如电视剧《三国》,适合在讲《三国鼎立》这节课时播放,《南京大屠杀》、《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影片让学生记住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等等。学生通过历史教科书与这些视频觉得历史并不是很遥远,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2.教科书—生活经验,历史课堂生活化。
陶行知的生活化教学理论帮助我们明确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上仅有的知识,而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生活,适应社会发展。在历史课堂上如果单单学习客观历史知识,并不能培养出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学生。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充分挖掘教科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寻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素材,使历史课堂生活化。
例如《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生活》一课,课本主要讲述了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节日风俗等知识,看上去离现在的社会生活很远,但是仔细一想,学生会发现,当前自己的生活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思考的话会发现宋代的很多节日我们现在还在过,这样学生会发现宋代的生活不那么遥远,历史与自己的距离其实很近。
以生活经验来丰富历史课堂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讲故宫这一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时,可以让学生拿出在故宫旅游的照片,借助生活中的照片讲述这一建筑物,学生会主动探究、思考,感受历史的延续之美。
3.乡土资源—社会调查,零距离的历史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离他们最近、感觉最亲切的当为乡土文化,因为这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与心理需要。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以昆山为例,作为昆曲的发源地,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但是流传至今,经久不衰,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而在历史课堂中,在讲到明清文化中汤显祖的作品时,可以联想到昆曲中著名的《牡丹亭》,这样学生会感觉课堂与自己的生活一样,自己可能每天路过公园时听到的戏曲,原来已经流传如此之久,从而增强学生对《牡丹亭》的认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传统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堂变得死气沉沉,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展示在学生面前的不是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历史画卷,而是一道道练习题。历史教学生活化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必然趋势,我相信,在初中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并将取得丰硕成果。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上下求索。
注释:
①王文杰.浅析历史的生活化[J].科技展望,2014(20).
参考文献:
[1]张枚.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学位论文,2013.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3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633.
[3]黄晓燕.新课改下中学历史生活化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4.
[4]王文杰.浅析历史的生活化[J].科技展望,2014(2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