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徐江红
现在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教育制度改革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步伐。各大、中、小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对数、理、化重视有加。尤其是小学,美术课成了被师生遗忘的“角落”。教师把美术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技能、技巧学习,以至于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往往以一张画评定,片面又模糊。又因美术教师授课班级多,经常把学生学业成绩“张冠李戴”,极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能谈得上尊重、了解、爱护学生呢?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评价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对学生学业成绩合理公正的评价是每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美术成绩评定应符合儿童认知水平和发展性原理,合理的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往往陷入误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误区一:主观评价。教师单凭主观意识便给出一个等级评价,不给予讲解,画得好的不知好在哪里,差的不知差在哪里。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极大压制学生的绘画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对绘画的迷惑及厌学情绪。
误区二:传统评价。教师以传统眼光看待作品,只要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就能得高分,忽视对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的培养,极大限制学生想象力发挥,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培养。
误区三:单一评价。教师除了只重视学生平时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不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评价的全面性。
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的。教师不仅应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指导者、引路人,更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激励者。好的教师不仅要会“教”,更要会“评”。但评定时为避免进入误区应遵循一些原则:
第一,全面性原则。力求做到全面检测、整体衡量,避免一次、一卷定“生死”的情况,使评价客观公正、素质化,令人信服。
第二,科学性原则。力求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把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良好的品德意志和本学科知识技能融为一体。
第三,指导性原则。以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依“法”治教、依“法”治学,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真正以素质教育为正确导向。
第四,发展性原则。注重学生潜能发掘,注重能力培养,为培养学生创造力、适应未来社会服务。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合理、公正的评价,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思考,并做了如下尝试。
一、避免单一评价,进行全方位评价
美术教育评价应当逐步从单纯测试活动向多样化活动过渡。如果总带着滤色镜评价学生的作品,那么学生作品中许多闪光点就会被我们滤掉。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总会特别给予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在评价形式上,不仅打上分数或等级,而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哪一方面好。往往还要加上一两句简单的评语,上新课之前,展示前一堂课上的优秀作业并口头讲解它的成功之处。
二、不能只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创作过程
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技能的掌握、素质的培养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如果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只凭最后完成的美术作品决定,而不考虑学生的创作过程,我认为这种评价是不全面的,某些情况下,我觉得创作过程比最后作品更重要。巡视学生的创作活动时,只要一发现闪光的思想火花、艺术灵气,就在全班给予肯定、表扬,给其他同学以启发。这种评估是不打分数、不打等级的评估,对学生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而且它的反馈及时、评估具体、导向明确,都是最后对成品作业的评估难以达到的。
三、不能只以“像不像”评定作品
人们常以画得“像不像”评价学生的绘画作业,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美术学科是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以教授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与创造力为特点的,单纯以“像不像”作为标准评判学生的美术作业,势必将学生禁锢于刻板、枯燥的描摹之中,长此以往将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当然,专业画家必须要有画得“像”的基本功,但小学美术课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画家,而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如果只追求“像”,还不如让学生学摄影。因此,我评价学生作业的标准是“好不好”,凡是画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或者想象丰富奇特、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或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或者具有某种创造性的作品,不管“像”还是“不像”,我都认为是好作品。
以上是在几年美术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希望给学生公正、合理、客观的评价,让他们在平等的竞争、轻松的环境中领略创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