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郁冬娟
从教十多年,越来越感到美术课要想上好,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情境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及课后反思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思考、推敲。最后还要学生准备好工具材料,小到铅笔、橡皮,大到毛笔、水粉颜料等。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不能好好地配合,没有做好课前准备,没有带好材料,那么无论这节课自己准备得有多充分,都是没有用的。都离不开习惯培养,这里我称为美术习惯培养。
习惯到底是什么呢?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通过我的了解,孩子不准备材料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忘记了。2.不知道带什么。3.丢了或弄坏了。4.父母不同意。5.家庭条件特别不好的没钱购买。在明确了孩子没带材料的各种情况后,我总结了一些做法,供大家探讨。
一、引导他们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妙。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反正,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就会越浓厚。尤其对小学阶段孩子来说,一开始支持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兴趣。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兴趣在教育教学中占了很大因素,要求我们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教学,这样学生才会对美术课感兴趣。
二、明确每节课需要带的材料,让孩子清楚需要准备的材料
每次备课我都把需要准备的材料记录下来,上一节课结束时写在黑板上,通知学生准备。而一些不常见的材料,如鹅卵石、冰棒棍、纸筒卷等,一般会提前一到两周告之,并且让他们记录下来。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准备好材料,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展开。
三、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对课堂上准备充分的孩子要适时表扬,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一些小贴纸或糖果等。这样会极大地鼓励孩子,并且知道怎样才是充足的准备,自己还有哪些没有准备好,提醒孩子自我反省。新教育形势下,要注重对孩子的奖励,反对惩罚。好习惯的养成不能光奖励,不惩罚,这里所说的惩罚不是简单粗暴的打骂体罚,而是扣分制度。第一节课我就会公布要求,每节课准备充分的、认真回答问题的、绘画特别优秀的同学会给他们加分。而没有带材料的、影响课堂纪律的则会扣分,期末考试结束后按照分数进行奖励。这样让加分的孩子更有信心,而不小心被扣了分的孩子也会记住准备的重要性。
四、坚持不懈地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好习惯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习惯。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的时间,换算成课时,就是21节课,也就是大约半个学期的时间。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学生改变,而他们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特征是:“刻意,自然。”学生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还需要刻意提醒他们。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为你“效劳”。一学期下来,有时你还没有布置,学生就已经知道需要准备什么材料了。
所以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只有有计划地塑造学生的好习惯,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达到期望效果。
五、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让家长和班主任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良好班风具有较强的集体凝聚力,同学们团结互助、同舟共济,思想积极上进。
了解到有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可能没钱购买价格昂贵的材料时,可以发动班级里的同学帮助他;遇到有的同学不小心损坏了材料,可以询问有没有同学有多余的材料愿意分享给其他同学;小组合作时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把几个人的材料聚集在一起合作完成一件比较完美的作品。
遇到有些如家长不允许的情况可以找班主任协商了解,必要时让班主任出面找家长沟通,获得家长的支持。
孙云晓说: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习惯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好的习惯能给学生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坏的习惯往往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失败。美术课上的这些好习惯不光能让美术课开展更顺利,还能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