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王真++安红柳
在农科类院校的自然学科中,实验室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学实验室,负责专、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既是教师传授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重要平台,又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1];另一类是科研实验室,是研究生和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场所,是创造性成果的聚集地及创新人才的汇总基地[2],实验室水平直接关乎科研质量。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投入,实验室建设及仪器设备逐渐走向高端化,大批大型、高精密仪器设备进入实验室,实验条件显著提高,但作为实验室进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的实验员队伍建设明显滞后[3],制约着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因此,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技术队伍迫在眉睫。
1.农科实验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重视度不够。
目前我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科研实验室大都是高精密仪器,而教学实验室所用仪器寥寥无几,仅有的大多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仪器,即使是近几年购置的仪器也都是仅具有简易功能的老式、质量较差的产品,出现故障是家庭便饭,测出的数据大多不准确,严重影响教师、学生兴趣。
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一些教师认为实验主要是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回顾,实验员被列为教辅人员,主要是负责实验室的卫生、安全、药品的管理及专、本科生教学实验准备工作。
1.2数量严重不足,实验队伍学历层次低。
我院共有植物保护、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三个专业,实验门数众多,我院目前仅有5名实验员,其中有正式编制5人,其中农场工3人,初中学历,硕士2人(引进人才家属),每个实验员负责8-10门课程的准备工作,这就要求实验员具有广泛的知识背景,但由于传统错误观念,认为实验室的职责只是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和管理,一度被认为是凡是识字的人都会做,不需要专业、学历,故地位低,高学历的人员不愿意从事此类工作。目前大部分实验员来自农场工和引进人才的家属,专业基本不对口。
1.3结构不合理,实验队伍不稳定。
我院实验员的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原来的农场工,学历均为初中,年龄50以上的有2人,40以上1人,另一类是博士家属学历为硕士,2人年龄均在30左右。其中实验员副高职称0人,中级1人,初级2人。
实验员的最高职称是高级实验员,副高职称,故具有高学历的人员进校工作一段时间后争先改变身份,实验员交替频繁,例如植物生理实验室5年内更换实验员6名,平均不到一年就跟换一次,而对口专业的人员却都是临时工,待遇低,导致实验员每隔半年左右就换,管理混乱。
1.4高校实验员管理体制有弊端。
1.4.1缺乏培训机制。
我校实验员缺乏系统的在职培训和基本的入职培训,因大部分实验员专业不对口,基本的实验不会准备,大部分实验材料需要专业教师的配合,只能做最基本的、最常规的实验,导致学生兴致缺缺,旷课、迟到、早退现象屡见不鲜。
1.4.2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校的实验员仅仅是教辅人员,只负责本科生的教学,所有实验员待遇仅是考虑职称,不根据工作量来调整,导致实验员之间工作量差异太大,每年到排课的时候都推三阻四,抱怨连连,所有准备工作只是应对,实验课实验员只是准备,根本不懂操作,更别提基本原理。
1.4.3职业倦怠,积极性差。
实验员工作是重复性的、琐碎且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进行衡量,干得好与坏、多与少,都是一样的待遇,所以大家都仅是完成本职工作,没有人愿意尝试新的课题,故很难有成就感,产生职业倦怠。
1.5不能满足开放性实验室要求。
农科本科实验课程门类众多,要求实验员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动手操作能力强,对仪器熟悉度高,会基本的保养与维修,能独立够指导学生完成创新实验,我院实验员不是学历低,就是专业不对口,基本的实验都开展不了,更别提创新性实验。
2.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2.1转变观念,重视实验队伍建设。
改变传统对实验工作人员的错误观念,实验员不仅要管理实验室的日常事务,准备实验,而且要参与全程指导学生实验,熟悉每一台仪器的使用,对于自然科学类实验室而言,技术和设备更新速度之快是前所未见的,对实验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实验员有较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会仪器的使用,指导学生使用,能够直接了解实验中出现的各类情况,是学生和教师沟通的桥梁,故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次,实验员还是重要的科研人员,他们每天与实验打交道,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实验员出身。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建设、管理和科研的主力军,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2加快高学历实验工作人员的引进工作。
制订人才引进计划,公开向社会招聘专业对口的优秀硕士或博士充实到实验教学队伍中,这些人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不但能指导本科生教学,而且能加入科研团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另外,在引进博士家属安排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其相关专业素质,只有专业符合的配偶才能补充到实验教学队伍中,不能随意安排。
2.3重视对现有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
学校定期安排实验教学人员出去进修、学习,特别是鼓励青年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学院每年组织教师对实验员进行短期的实验培训。
同时,把实验技术人员编入相应专业的科研团队,让他们接触最新的实验技术、最前沿的知识,从而进行实验创新,改进现在的实验教学。
2.4稳定实验队伍。
更正实验员的地位,强调实验员与教师地位相同,都是教学一线的主力军,在待遇方面实行同工同酬,课时方面与同等职称的教师工作量要求相同,准备工作按照实验总课时的40%进行计算,超课时按照超课时津贴予以奖励。
对实验员实行定编定岗制,工作人员必须工作一定的年限才允许更换岗位,培养实验技术人员的职业归属感,尽量减少人员流动。
3.结语
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升科研成果的摇篮,实验员队伍是实验室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占有重要地位,故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摒弃传统错误观念,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其适应当前农科类高校实验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范珍明,周志宏,郭梦安.高校实验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探索[J].科技展望,2015(24).
[2]储艳兰.高校建设高质量实验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8-70.
[3]江海,曾海涛,霍科科,等.地方高校生物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培训、考核机制研究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5(1):123-125.
通讯作者:安红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