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三数学第三轮复习的有效性辨析

时间:2024-05-09

黄启贤

摘 要: 高三数学的复习常分为三轮,第一轮以夯实双基为主,稳打稳扎。第二轮以专题复习为主,侧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及提升。第三轮以查缺补漏为主,回归教学。从4月下旬开始,高三数学进入了第三轮复习。在距高考将近40多天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应试技能、考场素质等综合能力,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时间短、目标大,高效率必须摆在第一位。

关键词: 高三数学 第三轮复习 有效措施

高三第三轮复习教学中,常见的观点有:要查缺补漏、多做练习、做好回归、心理辅导……但是在论述上都不透彻,本文以辨析的形式提出第三轮复习的有效措施的实质。

1.查缺补漏,怎么查?

凭感觉、凭经验的方式,确定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的缺陷,带有主观性、片面性,肯定是行不通的。查缺补漏就包含教师与学生双方,应借助每一次测试的得失分统计,并结合课外的学生调查及同行的心得,确定学生在某一知识点的欠缺或整个知识面上的薄弱。另外在测试卷的命制上,可设计试题对考点的覆盖面,这样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缺漏。

2.查缺补漏,怎么补?

第三轮复习是以讲评试题为主,但切忌粗加工,逢错就讲、顺序讲评的讲解方式。这种讲评无框架、无目标,严重浪费学生时间与精力。正确的讲解方式,应该是建立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同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①将错误具体归纳到某个知识点或某个知识模块上,做到精准发力。②挖掘错题的深层次原因,是多知识点综合难度大、题型新颖入口太小、计算量大,还是导致整体性在某一知识模块上较薄弱……③对比《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精准地把握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既要避免深挖,浪费不必要的精力,又要注意避免起落点过低,造成复习不全面。

3.勤练不等于乱练,须精心挑选、设计练习,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轮的复习既要查缺补漏,又要提高解题的熟练度,所以、加强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现状:不假思索地将各地市的模拟卷、压题卷、质检卷……直接发下去,形成教师疲于讲解、学生疲于应付练习的恶性循环。对此,①首先应制定阶段性教学目标,通过练讲的有机组合,实现预期目标。②根据“查缺”的结果,及时调整练习对应的知识点及难度,进行有必要的删除或添加。

4.教学方式要转变。

4.1突出通性通法,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学生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和规则已经掌握了很多,如何明确解题方向是第三轮复习的一大任务。要培养直截了当地选择相应的方法来解题的能力。

4.2突出重点,课堂教学不可面面俱到。在距高考的有限时间内,重新谈知识的覆盖面,显然是不可取。要做的就是通过查缺补漏环节,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关注高考热点题,要狠抓到位。

4.3杜绝满堂灌教学方式,将时间尽可能地交还给学生。这对教师就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依照学情备课,应该是高浓缩、有思考、高质量的高效课堂。

5.构建惯性逻辑思维,倡导高屋建瓴式的教学方式。

鉴于考场时间的有限性,提升应试综合技能是非常的有必要。在教学上,要注意惯性思维、审题能力、解题技巧的培养,做到精讲精评。

5.1惯性思维的培养。按知识模块分类,可分为“6+3”9大模块。在每个教学模块上,建立知识体系及解题策略,形成知识的思维链条、让知识都聚集在树状的体系结构中。每个模块既要有知识体系的结构图,又要有解题策略的结构图。如函数与导数模块,常见的考查有:①最值(极值或值域)问题、含参求值域(极值)、已知值域(极值)求参数范围;②(含参)求单调区间、已知单调区间求参数范围;③恒成立(存在性)问题求参数范围等。而这些的考查都可以转换到这一思维链条:求导→单调区间→作图→值域。其中部分考查仅用到其中局部环节,但这一思维链条却能给予包揽。教师要做的仅是引导学生化归与转化。

5.2审题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看不懂”“我粗心了”等转化为“就该这么想”“本来就是这样想的”。教师做好充分的归纳总结,并融入每节课,将刻意转为自然。①杜绝走马观花式读题。数学试题的题干十分精练,每一个条件、每一个关键词都有用到。②化归转化相关条件。做到逐字逐句“翻译”,边读题边转化。③按知识模块分类整理知识要点的转换方式,形成清晰、可靠的树状思维模式。④培养并巩固合理的联想方式。

如:立体几何中,“菱形、60度角”转化为“连接对角线,可得两个等边三角形”;“面面垂直”转到“线面垂直”;“要建系”则必须确保有“三轴两两垂直”或“线面垂直+面内交点处一直角”,“与角相关的问题”应“先用简图作演示,确保解题方向正确”;“某一平面较复杂”转“单独作出平面图形,作平面几何解题”……

6.做好回归,怎么回?

一要控制练习的量;二要引导学生回归;三跟踪回归进度。

现阶段说得最多的是:“三轮回归是重点,要回归教材,回归试题,将课堂还给学生。”道理很直接明了,但现实是根本没有落实。每天都是一份份试卷不断地往下发,多练是没错,但勤练不等于乱练,这样一来学生何来时间“回归”?

首先是设计有针对性练习,合理压缩练习时间,为回归腾出时间。其次是引导学生回归,包括回归教材、回归笔记、回归试题。以周为单位,分化到每天应回归2个学时。强调回归的必要性,如当天或近段时间积累的问题,可以通过回归一轮笔记的方式,快速找到并填补知识的空白,并且可通过回归一轮相应的练习,迅速给予应用起来。这样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为解决“点”的薄弱,而通过“回归”得到了“面”上的突破。这样的回归绝对是高效率、高质量的。

除了这样突袭式的回归方式外,还要有常态式的回归,可通过回归一轮笔记或教材,对照平时练习的薄弱点,切实有效地把握回归方向,与一、二轮的试题结合起来,特别是一、二轮复习材料中用红笔做过记号的,给予重新突破。若问题较复杂,则动笔重新作答。绝对是低投入高产出。

另外,教师的督促与跟踪是少不了的,可通过座谈、小测等方式检验回归成效、及时给出回归修正方案,确保回归的有效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