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沐雯婷
摘 要: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许多专家学者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小部分来自课内,大部分来自课外,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多阅读。但是,现在的学生很不喜欢阅读,觉得阅读很枯燥,对阅读毫无兴趣,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孩子阅读。教学时应注意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此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
我国古代曾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唐代诗人杜甫倡导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经指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些都强调博览群书的好处及读书的重要性。那么,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就应该深刻思考: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面对精彩纷呈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潜能得以充分开发、身心得以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水平。
调查显示,一些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没有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因此,阅读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课内可以通过简单的讲读法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有一见到书本就主动阅读的习惯;其次是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同时具有一定的鉴赏文本的水平,再加上书籍具有的吸引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很快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我谈谈看法。
一、巧用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1.自主阅读,激发兴趣。
故事的诱惑力确实是巨大的,成年人往往抵挡不住故事的诱惑,更不要说小孩子了。如我虽然从事教学工作五、六年了,但一听鞠萍姐姐讲故事就着迷。对于小学生而言,听故事无疑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都会坐得很端正,聚精会神,满心欢喜,迫不及待地竖起耳朵想听一听。伴随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被渲染了的课堂氛围会把孩子们带入或充满趣味、或惊险刺激、或悬念百出、或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里。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渴望知晓结局的时候,教师可以停止讲故事并告知孩子: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后面的内容更精彩,如果你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那么就自己读一读吧。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适时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如可以出示一本故事书,告诉他们,如果想知道故事的结局就请阅读这本书,书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学生其实早已被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兴趣,相信他们一定会认真阅读这本书。这种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情节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课外读物的魅力、积极主动阅读的方法,效果恐怕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有用。
2.听讲故事,诱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讲故事,讲完故事后告诉大家是从哪本课外读物中看到的故事,然后由教师组织一次小小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同学讲的故事最有新意,哪个同学讲的故事最动听、最感人、最有趣等。如有些学生从《少年儿童故事报》、《报刊文摘》、《少年博览》等少儿杂志中选取故事,更有许多学生从《一千零一夜》、《舒克与贝塔》、《鲁宾逊漂流记》、《金银岛》、《绿野仙踪》等深受孩子喜爱的书籍中选择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令人着迷的故事情节,加上学生形象生动的讲述,既启发孩子的心智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故事带来的精彩纷呈的世界里,感受到课外读物的魅力,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营造氛围,培养阅读习惯
如果孩子在喧闹嘈杂的环境中阅读,注意力根本没法集中,静不下心来读书,效果显然就会很差,甚至适得其反。由此可见,学习环境对孩子而言是多么重要。事实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这些问题无外乎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等方面,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致学生的阅读面不宽、阅读量不足、知识不丰富。阅读环境是没办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指导与帮助学生阅读,让学生品味浓浓书香,从内心深处产生想阅读的欲望,激发阅读兴趣,并让阅读成为小学生的一种习惯,为今后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优越的读书环境,课堂上不能只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要有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群体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愉快的、和谐的读书氛围。比如:可以在教室里设立班级图书角,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带到教室,并编排入册,然后推选出“图书管理员”,让“图书管理员”管理班级图书,由教师选定一周中的某两节课进行阅读。过一段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图书“推销”活动,推销自己阅读过的读物,最好选择班级图书角中的图书进行“推销”,向大家介绍这本图书,可以介绍书本的插图、讲讲书本中的故事、谈谈读了故事之后的体会等,最后比一比谁的图书最畅销,以此评选出最棒的图书“推销员”。让学生在图书推销活动中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想要成为最棒的图书“推销员”就必须用心阅读每一本书。相信这样良好的读书氛围会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爱上阅读。
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群体,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帮互助”式学习。比如,有时学生阅读时遇到了困难求助于教师,教师应把它交给大家,依靠学生群体的力量妥善解决而不是自己告诉学生。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激烈的争论。让学生在讨论、争论中达成共识从而解决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多组织几次这样的阅读活动,那么时间一长,学生就会知道阅读时不应该只是走马观花似地看几行文字,而应该用心读、走进文本发现问题,弄懂文章的意思,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起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作用。
所谓阅读能力指顺利完成这些阅读任务或阅读活动的本领,是影响阅读效果的基本因素,因此提高学生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要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做到“善读”。
“善读”指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从词句到修辞、从结构到主题,表情达意的技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提升,最后达到能自己读通、读懂程度合适的报刊书籍的技巧。我认为只有善读课本之后才能读好其他报刊书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善读”呢?“善读”一定要从文本抓起,教师教学课文时一定要带着学生一起读文本,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教会学生读书方法,真正做到心到、笔到、口到,并能准确、生动、形象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提高学生对读物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閱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获取到丰富的知识,切实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让学生在书海中自由驰骋。
参考文献:
[1]梁俊杰.对南部山区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一点思考[J].宁夏教育,2007(5).
[2]王跳巧.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J].教学探索,2007(5).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