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与问题分析

时间:2024-05-09

陈杰

幼儿园的师幼互动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之中,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的教育手段、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

一、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冲突。

在折纸活动中,老师要求幼儿跟着自己和示范图折出小房子。丁家琪没有看老师,也没有看老师出示的示范图,自己低着头用心地折着。老师发现丁家琪没有跟着自己折,就说:“丁家琪,你这样折是不对的,应该这样折。”老师边说边手把手地教丁家琪应该怎么折。丁家琪没有说话,老师走了之后,她还是把纸展开,按照自己的方式重新折。

教师和幼儿作为异质性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两极,不仅存在一致、和谐与配合的一面,而且存在分歧、冲突与对抗的一面。教师尊重幼儿,意味着将幼儿看做是独立的主体,不轻易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幼儿年龄比较小,出现“失范”行为是难以避免的。教师不应该下意识地把责任归于幼儿,一味地批评、指责甚至训斥。教师应该首先理解孩子,幼儿的“失范”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幼儿的真实需要,教师应该在不违反规范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幼儿的需要。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正确的行为应该是怎样的。这样才能让幼儿真正理解规范,理解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同时化解幼儿的消极情绪,增强幼儿对教师的信任。

二、师幼互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被替代。

中班幼儿集体互动时间,老师说:“今天,我们要玩的游戏是《狡猾的狐狸在哪里》,大家会玩吗?”“会!”全班幼儿异口同声地回答。“那好,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站在自己的小椅子旁边,我来当狐狸,现在我要开始捉小鸡了,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好了!”全班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当念到“在这里”时,老师边说着边靠近幼儿身边,抓住孙浩轩,并把孙浩轩带到指定的地方。

在游戏活动中,师幼的互动行为存在问题。幼儿的主体地位被替代,幼儿只是“站在自己的椅子旁边”,唯一的动作是“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被动地等教师“捉”,没有真正体验到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变成一个非常呆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让身心处在积极的状态中。教师控制着游戏活动的发起和互动过程,左右着幼儿的行为,幼儿处于服从、依赖的被动地位,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教师要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幼儿在游戏中成为主人,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快乐。若是剥夺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按照教师设计的游戏思路,就会极大地挫伤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将成为一个个模仿者,无法体验到乐趣。因此,幼儿应该成为游戏的主体,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挥,而是在活动中有选择权和主动权。

三、师幼互动中,幼儿的想象力被限制。

在美术活动“多彩的秋天”中,老师提问幼儿:“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绿色的。”“红色的。”……教师说:“秋天的树叶是黄色的,所以我们应该给树叶涂上黄色,你们应该涂什么颜色呀?”幼儿集体回答:“黄色。”

对于“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幼儿的回答各种各样,但教师给的答案只有黄色,所以当教师再次提问时,幼儿机械地回答“黄色”。教师忽视幼儿的回答,使幼儿的想象力终止,幼儿的积极性很低。由此看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幼儿想象力的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师幼互动行为的质量和效果。

幼儿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通过对操作材料的感知和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获得发展的。在各个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应时、应地地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幼儿互动。教师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尊重幼儿想象力的充分发挥,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四、在师幼互动中,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基本前提。

在开展“认识纽扣”这一活动前,教师让幼儿每人从家里带一个纽扣,活动时让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纽扣,然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手里的纽扣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如果教师不像案例中的那样做,而是自己准备一些纽扣,然后和幼儿一起观察,那么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就没那么高。在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幼儿的管理者,更应该是活动的参与者、幼儿中的一员;不应为保持所谓的安静与秩序而过度约束幼儿,而应让幼儿在宽松、愉快、自由的气氛里相互学习。教师以亲近、支持、鼓励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才能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五、师幼互动中,教师巧妙介入、平等参与、有效引导是构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关键所在。

在美术活动“妈妈的头发”中,我示范后,幼儿自由操作时间,我走到罗子涵面前,她小声地对老师说:“我不会画。”我说:“你想想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啊?”“长的。”“那是直的还是卷的呢?”“是卷的。”“那你想想卷的头发像什么啊?”罗子涵吞吞吐吐地说:“卷卷的,像波浪一样。”“那你现在先画妈妈的脸,然后像画波浪一样画出你妈妈的头发。”

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的介入,但是教师介入的目的在于维持和扩展幼儿的游戏内容或干预不适宜的行为。所以,教师的介入应建立在对幼儿活动观察的基础上。只有通过观察,判断幼儿行为的意义,教师才能了解幼儿对当前活动的兴趣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准确地做出是否进行介入及何时以何种方式介入的决定。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有效的师幼互动就是教师在合适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介入或引导幼儿的活动,教师的作用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幼儿是一个个独立发展的个体,他们有自己不同的需要、兴趣,有适合他们的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教师要做的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会放手,把主动权教给孩子,在有效的师幼互动中不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