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王君
摘 要: 《荷花淀》入选语文教材多年,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具有不可撼动的文学地位。程少堂从文化角度对荷花淀派的解读使整堂课逻辑鲜明、文化元素丰富、课外阅读引导得当,对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荷花淀》 程少堂 课例评析 文化味
程少堂从文化角度剖析《荷花淀》,将课程的题目定为《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题目本身就具有浓郁的“文化味”,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实现教学方法的突破。整个课堂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仿佛文化盛宴,体现了程少堂深厚的文化积淀,有些环节的设置可以说可圈可点。
“语文味”理念的萌发始于2000年。从理论酝酿到实践探索已历十五载,程少堂对“语文味”的含义的概述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1]从对“语文味”概念的阐释中能看到具有语文味的课堂一定是具有文化味的。《荷花淀》是具有语文味的典型的代表性课例,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课堂虽洋洋洒洒,但结构清晰,主题明确,文化理念贯穿课堂,课外阅读引导得当。
一、课堂结构逻辑分明
《荷花淀》这堂课,虽然内容庞大,信息量丰富,但是整个课堂是有完整的结构与严密的逻辑的。
首先,导入部分不落俗套。上课一开始程老师就问学生东方人与西方人在情感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之后又问学生《西游记》中沙僧选取接班人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围绕一个中心论点,那就是中国民族性格里的中和与中庸。在成功集中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后,开始切入正题。而在切入正题后又提到不同文化背景对《荷花淀》理解的偏差,间接阐明从文化角度讲解《荷花淀》的原因。其次,人与自然理念的引入。课文前三段的理解以人与环境“和谐”“融洽”作为主题。前三段书写的妙处,程少堂用了一个理念叫“天人合一”概括,同时提到东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文化注重人与自然对抗。第三,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这里程少堂讲了三种关系:夫妻关系、全庄人之间的关系和妇女之间的关系。同样以和谐一言以蔽之。第四,讲到人与自我心灵之间的关系。举例原文:“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佐证中华民族文化里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精神,强调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第五,小结中抛出文化定义。举例中西方买房的差异与中国饮食文化的禁忌。总结课堂的中心话题“中和(适中和谐)精神与中和之美,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审美观念,它的基本思想是教人处理好人与自然,人和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使之处于协调状态,即教人学会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第六,作业布置为《老人与海》与西方的文化精神,类似于论文,但是有助于学生探究性的学习。第七,全体学生朗读海明威的名句:“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就是打不败他。”将课堂华丽落幕。
纵观整个课堂,犹如一篇优秀的作文,凤头豹尾猪肚。以“和谐”二字贯穿,像穿糖葫芦一样将导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文化定义、作业设计、朗诵结尾这七部分有机联系在一起,层层递进,逻辑分明。
二、传统文化饕餮盛宴
具有“语文味”的课堂是具有文化气息的。程少堂老师的这堂课是浸润在传统文化中的一堂课。其中涉及的传统文化有导入部分提到的中西文化对情感表达、人才偏好、《荷花淀》解读的差异,间接阐释了中国人的中庸思想,用“天人合一”这一贯穿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与思维方式阐释前三段的妙处。以“杨柳”为引让学生明白芦苇(蒹葭)这一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寓意,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一文学评论的概念形容水生嫂子的隐忍。“中华民族的文化,像所有的文化一样,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儒家是比较积极的,道家比较消极。人有时候需要一点阿Q精神,特别是在受挫折的时候。中国人对待自己内心痛苦的时候,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这里又提到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特点,还涉及民歌文化“世上狮子爱麒麟,阿哥阿妹结同心。哪个先上黄泉路,望乡台上喊三声”,用来说明中华民族在情感表达上的含蓄蕴藉。而对于文化定义的描述虽有失偏颇,过于浅显,但从思维与行为的维度看,依然是有理有据的。中国老太太与澳大利亚老太太在买房观念上的差距,我认为不仅仅是思维与行为上的差异,更是制度使然,在这里显得有点突兀。另外,中国所独有的这种谦恭礼让的餐饮文化也为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实例。“中和(适中和谐)精神与中和之美,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审美观念,它的基本思想是教人处理好人与自然,人和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使之处于协调状态,即教人学会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中和”的文化概念是程老师整堂课都想让学生体会与领悟的。
整个课堂仿佛文化盛宴,一场具有“语文味”的文化盛宴。语文课本身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语文里应当有文化,语文课堂里也应该涉及文化,在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衡量标准的今天,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中学生,应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力与自豪感。
三、课外阅读引导得当
“语文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不仅具有语文教学功能,在学生德育素质培养方面亦有重要作用”[2]。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写作能力。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课本上的内容,还要以语文课为窗口为学生打开通往知识海洋的闸门。程少堂老师的这堂课在贯穿中国文化的同时,对于名著作品的引导也是很得当的。
据粗略统计,程老师在课堂中提到的课外阅读篇目约有十处之多,如《西游记》、《铁木全传》、《在水一方》、《蒹葭》、《诗经》、《向死而生》、《窦娥冤》、《哈姆雷特》、《人,诗意的栖居》、《老人与海》。如果这些课外篇目被列成书单的形式,那么学生真正去读的可能少之又少,在升学压力巨大的前提下,又有多少时间会留给课外阅读呢?程老师不仅列出了这些需要课外阅读的书目,还根据实际情况穿插引用。例如,他在提到《铁木全传》的时候,说道:“在2000年即上个世纪末《亚洲周刊》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长篇中篇放在一起)之中,孙犁的小说被选入两篇,一篇就是《荷花淀》,另外一篇是《铁木全传》。”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了《铁木全传》的文学造诣,另一方面让学生形成了感性的认识,明白了《铁木全传》是和《荷花淀》并驾齐驱的。又如对《窦娥冤》和《哈姆雷特》在中西方悲剧描写的差异做了类比,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程少堂老师在课外阅读的引导上是独树一帜的,既反映了本人的文学底蕴,又没有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阅读,而是在课堂中告诉学生这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然后依据学生爱好自选阅读,这是课外阅读非常得当的引导方法。
《荷花淀》仿佛是一捧甘泉,为语文教育打开了一种新的教学窗口。程老师在给我们展示文化的饕餮盛宴的同时,“语文味”十足的教学方法可圈可点。
参考文献:
[1]程少堂.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兼对“泛语文批判”的批判[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5):7-10.
[2]秦俊巧.语文阅读的重要性[J].语文建设,2012(1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