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王芳
1.识字写字要及时复习巩固
对于要求写的字,严格要求,做到四会:会读、会写、理解、会用。在低年级要多用口头组词和书面组词的方法扩大识字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我们学习母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做到哪,识到哪,有了识字的积极性,认字量更多。另外,老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识字实际出发,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把孩子当做一张白纸,一个字都不认识,要了解学生的认字情况。比如今天要认识十三个汉字,画一个向日葵,你认识几个字就涂上几片花瓣,咱们班都认识的请把你的向日葵贴在黑板上。上课要注意这些小朋友,他们作为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教咱班的孩子。目中有学生,以学定教。中高年级要更加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特别要防止词语运用不当的情况,进行同义词的辨析。
2.教师要重视教学材料的准备与处理
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口味,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与网络资源,搜集完善适合学生阅读与学习的材料,让学生能被文本吸引而愉快地进入最佳学习情境。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文质兼美,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文本拓展语文课堂,整合课内外资源,实现多种教材的整合,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灵活地处理教材和教学材料。如果教材需要拓展时,教师就要加一加,补充教材的有用材料,反之,就要减一减。
3.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既包括说,又包括写。加大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的分量,培养学生会听爱说敢问乐写。听,要集中注意力,记住对方讲的内容,甚至可以转述。爱说,乐于表达。敢问,有问题敢于提出来,善于提出问题。
会写:写句子。写话,每日一句(一年级开始,不会写的字可以问别人,查字典。可以用拼音、符号代替。宽松一点,图画,画一画,写一句。)于丹很讲究认字,四五岁写日记,写自己的感受。再大一些,鼓励学生写日记。一个班,一个本子,轮流来写。一组日记本,小组循环日记。家长比较学习,慢慢地养成习惯。低年级的孩子想象力很丰富。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天生就是诗人。”例文1:天空是棋盘,星星是棋子,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在下棋,月亮婆婆输了,回家睡觉了;太阳公公赢了,高高兴兴地上班去了。
4.随文识字的教学
“随课文识字”是小学识字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的特点是生字分散在课文之中,结合阅读课文识字。这种识字形式,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通过句子、短文的阅读,进一步理解字意,记忆字形,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随课文识字教学”,为了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一般可以实行“三步走”:
第一步:初读课文后设认字环节,读准生字的音,感知生字的形。
第二步:在反复朗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掌握字义、巩固字音,进一步认识字形。
第三步:在理解课文之后集中识字,做到音、形、义结合,突出字形的分析识记,练习书写。
这种识字模式比较适合生字比较少的课文。如果生字在八九个字以上(特别是小学低年级),一次集中认识很多生字,就显得记忆量太大,教学容易变得死板,可以适当把认字分散。例如,初读课文识字可以分散在读段之中;第一课时最后可以指导写一部分生字。第二课时开始可以检查生字的认读,或者在板书课题、理解课文中词语时见缝插针提示读音或字形。
随课文识字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处理好识字和理解课文的关系,尽量不要因为识字打断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二是要指导运用字词,一般要放在理解课文后的练习巩固的环节,不宜在讲读课文之中,刚刚理解了某个字词就进行组词说句练习。三是识字的时间和环节容易被阅读理解课文所挤占,特别是写字如蜻蜓点水,不扎实。要知道:识字写字是小学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标志,缺少或显得不足,就一定不是好课。
5.重视合理渗透德育、美育、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素质教育要求开发和利用这种差异,并力求通过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寻找渗透点,不失良机地向学生自然渗透德育、美育、心理素质教育的要素,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浓厚的审美情趣,以及自信、果敢、坚毅的心理品质。然而这些方面的渗透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和“法”,“度”即深浅度,“法”即教学方法。这个“度”和“法”的标准就是大纲和课标中所说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6.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是说教学有规律性;教无定法,是说教学有灵活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不是无心插柳,而是有意栽花。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结构的需要,以教材内容、学生基础、认知规律、学校教学条件等因素为依据,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进行学法指导为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多种方法和手段的优化组合,使学生的思维沿着科学的路线前进,始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内容中,使他们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智力、能力。
7.借助独特创新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评价语言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
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这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煞有介事地说:“这位同学读得多好,陆晓荣同学听得都入了迷了。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回过味来的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头脑中变成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杨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能像陆晓荣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就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这样既幽默又创新的评价语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