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的特殊要求

时间:2024-05-09

程业防

摘 要: 思想品德课程中蕴涵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教师要提高自身生命教育的素养,明确实施生命教育的特殊要求:适时补充死亡教育内容,兼顾个人和社会立场,注重生命教育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力求提高生命教育实效。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思想品德 死亡教育

重视生命教育,是当代教育应有的职责,也是每个教师的光荣使命。在生命教育尚未单独设科的前提下,将其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学之中,成为现阶段必不可少的选择。思想品德课作为显性德育课程,在实施生命教育方面,既要遵循一般教学规律,找到实施生命教育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又要根据思想品德课自身的人文性与综合性等特点,明确实施生命教育的特殊要求,力求在教学中贴近学生实际,提高生命教育实效。笔者不揣浅陋,就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特殊要求方面谈谈体会。

一、适时补充死亡教育的内容

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死亡是一种文化禁忌,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直至今日,我们的教育一直缺少“死亡教育”内容,而我们的学生可能从未遭遇与死亡相关的事件。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学生对死亡知之甚少,对“死亡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对家人意味着什么?对社会意味着什么?”缺乏深入了解和思考,同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缺乏深刻认识。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正确认识了死亡,才能真正体会生命的涵义和珍贵。“死亡教育”除应介绍死亡知识及心理指导等常识外,侧重点应落实在对青少年的情感教育上,其目的就是教育孩子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死亡,学会敬畏和珍惜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不至于动不动就想伤害自己、他人及其他生命。

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在内容上没有涉及“死亡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挖掘教材,适时补充缺失的生命教育内容。例如,在讲述“生命是地球最珍贵的财富”问题时,就可引入“死亡”的概念,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具有不可逆性,所以才“最珍贵”。还可在“挫折教育”中融入“死亡教育”,在讲述“应对挫折的方法”时,要强调,“我虽渺小,却很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轻易放弃生命,活着才会有希望,才能拥有一切。

前几年,西安市的一位中学老师,让学生给自己写墓志铭,曾经被许多人骂得狗血喷头;海口市某校组织高一学生参观殡仪馆,观看模拟演示的尸体火化过程,就有媒体斥之为“变态班会”。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进行“死亡教育”的有效形式。除此之外,包括:计算自己的寿命,具体到多少天;生命的最后规划;对身边亲人、好友死亡进行追思,等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消除学生对死亡的困惑和恐惧心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生命到底是什么?怎样让有限的生命更加精彩?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一棵苇草,却是一棵高贵的苇草,因为人知道自己要死亡。只有正确认识死亡,才会更加珍惜生命,才会积极成就一生。我们有理由相信,“死亡教育”会跟随“性教育”冲出国人思想的禁锢,日益普及开来。

二、生命教育要兼顾个人和社会的立场

受传统文化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影响,我国教育注重人的社会性(社会生命),而轻视人的个体性(自然生命)存在,个体生命被高度道德化和政治化。刘文学、草原小姐妹、赖宁等少年英雄,他们的事迹固然感人、值得钦佩,但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孩子用生命面对危险,用死亡体现崇高。我们应确立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理念,让教育回归生命、生活的基本议题。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强调人的个体生命,而忽视人的社会生命。过度强调“生命至上”是另一种极端,毕竟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行为具有社会价值。生命教育不仅是生命保全的教育,其内容还应包括生命价值教育。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少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为集体、为国家、为他人利益甘愿牺牲个人生命的仁人志士,他们的崇高品格一直鼓舞、激励、启发着后人,成为华夏民族值得自豪的宝贵精神财富。

生命教育要兼顾个人和社会立场。要不要学习舍生取义的精神?要学,但同时一定要强调个人生命的重要,要加强保护,也正因为生命重要,才彰显精神的伟大。如在讲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时,要教会未成年学生用智慧与坏人斗争,学会借助外在力量与其斗争,要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与其斗争,也就是要见义“智”为、“巧”为,既不能见义“不”为,更不能鲁莽、冒失为之,这就兼顾了个人和社会立场。

学生由于其思维能力、社会阅历等原因,更容易片面强调个人或社会中的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帮助其找到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最佳的结合点,这是生命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生命教育中提高学生生命意识和生命质量的重要内容。

三、注重生命教育的层次性和渐进性

人生是短暂的,但这短暂的人生,足可以发生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得不到的、想不开的、忘不了的,都给我们带来痛苦和烦恼。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因有特殊的任务而伴随困惑。如果在生命早期,有些关键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则可能会为今后的人生埋下隐患。以珍惜生命、唤醒生命责任为主要内容的生命教育要从基础抓起,贯穿人的一生。

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而复杂,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包括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要根据学生实际,考虑当前生命教育的缺失,选择、确立生命教育活动的内容,力争取得实效。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意识的确立、行为的改善和价值观的建立。《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欣赏人类文化。”这一规定对教师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将生命教育有机渗透于教学环节之中,挖掘、拓展教学内容,有层次、循序渐进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整合学校各种资源,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通过科学知识的传授、德育功能的发挥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不断反思教育教学的“本原”,提高自身生命教育的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为了使我们的教育不再留下遗憾,为了初升的朝阳更加绚烂,让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毕义星.中小学生命教育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2]冯建军.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0(1):35-38.

[3]刘慧.生命德育论(第1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

[4]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Z].上海,2005.

[5]肖川.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J].青年教师,2007,(2):33-3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