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情”由“读”中来

时间:2024-05-09

陶叶旦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但一些老师只是空泛地让学生读出感情,或是用枯燥乏味的课文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悟。要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归根到底要回到“读”的方法指导上。

关键词: 情感朗读    创设情境    注重理解    有效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一些老师只是空泛地让学生读出感情,却不知道要用何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出感情。一些老师知道要带领学生品味文本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却用枯燥乏味的课文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感悟。一些老师一味要求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却导致学生读得夸张做作,毫无美感。学生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到“读”的方法指导上。在《石榴》一课的几次磨课中,我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了一些新的看法,以该课为例,谈谈朗读中情如何由“读”中来。

一、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欣赏图片,读出感受。

创设情境是老师们常常使用的方法,在本课中,我也用到了。在指导学生朗读夏天的石榴树郁郁葱葱,石榴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时,我利用多媒体逐步出示还是花骨朵的石榴花,渐渐开放并逐渐增多的石榴花,满树完全开放的石榴花,让一幅幅图片冲击学生的感官,再读文字,便显得水到渠成。

2.角色扮演,读出情趣。

在本课学到成熟的石榴娃娃部分时,学生光看图能够感受到石榴娃娃的可爱,但读的时候仍然没办法读出可爱的感觉。这时,我便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自己当成那可爱的石榴娃娃,感受石榴娃娃成熟的心情,向人们报告喜讯的激动和兴奋,学生自然就能读好了。

二、理解和朗读相结合,有效指导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他们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是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通过几次磨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由字到句。

要读好一句话,句中的一个关键字如果能够读好的话,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基本就没问题了。要读出这个关键字的韵味和情感,关键在于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在教学春天的石榴树时,句中有个关键字——“抽”,一开始学生并不理解什么叫“抽出枝条”,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学生明白了“抽”就是“长”。在组词“抽枝”后,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抽”这个字给人旺盛的生命力之感,于是再放入句中,学生便能读好了。

2.由词到句。

在很多句子中,总有一些至关重要的词语,把这些词语理解到位,读出味道,句子的情感朗读才能水到渠成。在教学夏天的石榴时,抓住“郁郁葱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这三个词指导朗读,主要手段是前面提到的多媒体的出示,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对这三个词的理解,然后回到句中,再读好长句子。

三、有效评价,提升学生朗读水平

在课堂上,我们不乏看到一些老师在学生有精彩发言或朗读时,总会拿一些小红花之类的奖品奖励给学生。我认为,这样的奖励未尝不可,但或许更适合课前或课后,课堂上学生还是应该耐下心来听课,静下心来思考。教师在课堂上应多利用教师自身和学科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

1.肢体语言评价。

教师的课堂评价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评价方式,那就是肢体语言评价。在课堂上,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姿势,都可以对学生起到鼓励作用。在学生出现精彩的朗读时,我们向他们竖起大拇指,或是冲他们点点头,予以肯定,或是给孩子们一个微笑,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棒。我们还可以轻轻地摸摸孩子的头,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综上,或者还有更多的方式,都是教师自身课堂魅力的展示,这些不是比小红花更有意义吗?

2.口头语言评价。

一般教师的课堂评价就是口头语言评价,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类似这样的评价:“读得真棒!”“好。”等等,反思这样的评价语,真正能对学生的朗读起到激励作用吗?学生听几天或许还觉得有兴趣,日复一日地听,总会听腻。怎样的评价才能让学生不觉得腻且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便需要利用学科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在《石榴》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郁郁葱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这几个词,除了欣赏多媒体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外,在指导的过程中,我还用了这些评价语:“叶子越来越茂密了。”“花儿越开越美了!”“花儿千朵万朵压枝低了。”这些评价语直指文本本身,而且始终将学生牢牢吸引在教学情境中,对于学生的情感朗读必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评价语言有温度,充分展示教师课堂激情。

部分老师会评价了,但可能还会让人感觉他的评价有些索然无味,依然达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同样一节课,同一份教学设计,换一位老师来上,却能上得妙趣横生,这便是评价语言的温度问题。打一个比方,有些老师的课,一直保持50度的温度,而有的老师,时而90度,时而20度,时而40度,这特别表现在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上,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充分释放激情,结合课文内容,上出应有的情境性,语言有温度,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情感朗读。

对于学生朗读的指导,是所有中小学老师一直在做的事,指导学生朗读得正确、流利,可能不是难事,但要读出情感,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有方法、有技巧地做。相信我们在实践中边做边思,一定能在教学之路上越走越精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