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楚营颖
摘 要: 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教育过程、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渠道。但目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出德育教育工作“弱化”和“误化”倾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有效对策成为当前更好地促进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紧迫课题。
关键词: 初中德育教育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加强中学德育教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然而,当前部分学校德育教育状况令人担忧,有些学校“唯分数论”,“以成绩论英雄”,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与德育教育失位有直接关系。如今年6月21日浙江一男童遭多名初中生囚禁暴打,6月22日四川资阳市乐至县初中女生被羞辱等类似事件不断见诸报端、网络,这些初中生在自身承受失足痛苦的同时,还给家人、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当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无疑,德育教育工作缺位是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当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现实困境
现阶段虽然全国上下都在进行素质教育,但在现实课业、升学压力下,老师的教育责任更多的是知识教育,往往忽略德育教育,导致部分初中生拥有了知识,却弃掉了品行[1]。学校、家长包括社会对智育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没有把德育教育上升到培育人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度,存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给当前德育教育工作提出很大挑战。有些地方学校缺乏强有力的思想品德教师队伍和专职德育教育人员,在社会上没有形成重视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部分地区德育教育方法停留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教育目标停留在老路子中,不符合当前初中生发展实际。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往往忽视学生的感受,教育对象往往只针对学生,当学生违纪时才与家长联系,很少或几乎没有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2]。一系列问题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起来举步维艰。
二、影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
1.教师因素
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和敬业精神有无直接影响德育教育成功与否。如果每一名教师都能非常敬业,认真研究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那么这个班级的德育教育工作一定很到位;反之,如果教师只是泛泛地空讲一些大道理,并多以训斥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地斥责学生,只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感,德育教育工作根本无法开展,更谈不上发挥作用。教师只有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自己率先垂范,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使德育教育切实发挥作用。
2.学生因素
德育教育实际就是对学生的教育。每一名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不同学生在思想、性格上,待人接物方面存在千差万别。德育教育必然存在许多规章制度和条条框框,这些规章制度和条条框框势必造成某些学生的反感,可能自身习惯导致他不能很好地遵守这个规章制度,给德育教育带来诸多麻烦。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社会较少,没有很好的自制能力,有时过于简单粗暴的德育教育方法导致他们不理解学校和教师为什么以种种规章条例、制度规范束缚他们,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抵制心理,阻碍德育教育全面推行[3]。
3.学校因素
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主要或者唯一的评价标准就是文化课考试成绩。虽然现在都推行素质教育,但是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往往牵制住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变革。成绩差令家长不满意,社会不接受,政府不支持,学校的处境举步维艰,所以抓文化课成绩还是大多数学校主要的或唯一的工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造成学生不能全方面发展,对德育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程度的削弱。教学研讨是学校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定期做的一项工作,现阶段很多学校教研内容很少与德育教育相关,都是一些学科教学上的交流和探讨。
三、解决初中德育教育现存问题的对策
1.确立“教书育人、以德为先”的德育地位
学校要围绕以育人为中心,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紧扣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把育人工作融入学校工作各个方面,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真正发挥学校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4]。要用制度落实“以德为先、全员育人”,建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长效工作机制,把教书与德育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所有教师都履行德育职责,所有课程都发挥德育功能。
2.确立中学生德育教育新理念
教育引导中学生从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三个层面上深入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把民族精神的弘扬与时代精神的提炼、城市精神的塑造、学校精神的培育结合起来。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环节相互渗透、相互联动的德育工作体系。牢固树立“全员育人”理念,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大力营造“大德育”的育人氛围。在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教师中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强化专业教师的德育责任性,鼓励他们从本学科专业特点出发,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内涵,以自己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健全的人格教育感召学生[5]。
3.建立完善多样化、个性化、时效化的德育方法
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而不是强行向学生灌输德育理论。具体来说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的原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影响,使学生在认识和情感上逐渐完善[6]。要实现这样的德育教育方法,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高尚品质、健康人格和高超能力,通过自身影响学生[7]。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室文化建设做到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性。引导学生发现美,参与到美好情境的创设中,使学生在学校体会到德育教育的美好和快乐,积极主动投入到德育教育活动中。
参考文献:
[1]陈福元.新时期中学德育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探索[J].中学时代,2014(04):206.
[2]迟希新.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几种常见误区及对策分析[J].中小学教育,2007(12):41-43.
[3]谢璐璐,邱佳佳.中学德育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以海南省海口市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31-34.
[4]韩淑娟.中学德育教育中的“以人为本”[J].文教资料,2009,(20):125-126.
[5]刘猛.中学“全员教育模式”的德育新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1-12.
[6]凯文·瑞安(Kevin Ryan),卡伦·博林(Karen E. Bohlin),李玲等.在学校中培育品德--将品德引入生活的实践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7]杨其放.关于如何完善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94-9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