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朱丽红 刘波
摘 要: 隨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教师职业特性的自身矛盾、职业认同感偏低、考评机制不健全和自我效能感低下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缓解和调适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应途径和对策,以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职业成就感和生活幸福感,更好地投身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关键词: 中职教师 职业倦怠 职业认同感 自我效能感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为教育教学所付出的努力和所知觉的结果之间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无效感[1]。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重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法泊将教师的职业倦怠称为“教育中的危机”[2]。与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类似,国内教师职业倦怠情况相当严重[3],[4]。通过对上海市医药学校及上海市其他中职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教师中45%有重度倦怠,75%有中度倦怠,95%有轻度倦怠现象,明显高于2005年进行的全国各地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的比例,呈现群体蔓延弥散之势。
1.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与原因
1.1中职教师职业特性的自我矛盾。
教师作为助人性行业,是比较容易导致倦怠的职业之一,而中职教师更是如此。美国学者奎内思认为[5],导致倦怠的主因是教育工作者的付出与所得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过多的刺激情境,另一类是个体面对有限的刺激情境和缺少挑战。在中职教学中这两类情境并存。一方面,中职教师教授的班级较多,甚至是大班化教学,管理许多经历过学习失败的中职学生,面对过多的刺激情境,虽付出较多精力但教育成效甚微,大大降低教师的成就感,使许多教师认为不值得为中职生付出。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升学压力小,教师常年任教一门或几门课程,面对单调重复、教科书几乎很少改变的有限刺激情境和缺少挑战的教学工作,摸索积累固定化的教学模式,“下意识”地按照惯例处理教学情景,甚至不用备课也能对上课方式、方法和内容驾轻就熟。在惯性和惰性的支配下,多数教师习以为常,不愿打破“舒适地带”,久而久之,教师不愿直面挑战,对课程改革采取回避、消极的抵制态度,专业知识只局限于一两本书的内容,更谈不上专业成长,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加剧。
1.2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偏低。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经济收入亦处于中下水平,这与教师职业的社会高期望值和繁重工作任务带来的巨大工作压力不成正比。因此,教师对角色的理念认同显著高于对实际操作可行性的认同[6]。与其他教育类型的教师相比,中职教师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福利待遇,抑或付出回报比,均处于劣势。97%的被调查的中职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工作价值不符。这种角色冲突与心理矛盾,不断冲击中职教师的内心,导致中职教师缺乏社会认同感,自我价值感较低,产生“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愤懑心理,故而产生挫败感和职业倦怠情绪。
1.3中职学校缺乏健全的考评机制。
许多中职学校考评缺乏明确定位,为了发放奖金而考核,却没有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改进功能。多数中职学校采取学生考评、自我考评、同事互评和领导考评互相结合的360度考核,但考评效果受考核主体客观性、指标全面性、过程透明性和反馈及时性等因素影响较大。在学生考评中,由于中职生源素质低,部分学生缺乏是非观念,容易根据自己的得失主观地评价教师,使得教师不敢严格要求和批评学生,极大地挫伤认真负责教师的积极性,产生情感疏离和淡漠情绪。在指标的设置中若没有考虑学生进校时的情况,仅仅根据行为规范得分或某次成绩等考核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也会削弱教师的公平感,不愿意教授成绩较差的班级。考核缺乏公开透明和及时的沟通交流,亦使得考核主观性大大增强,导致教师公平感消失。因此,许多中职教师以“玩世不恭”的消极被动方式对待教师考核,对工作缺乏热情,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1.4中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低下。
受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影响,与其他类型学校教师相比,中职教师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但由于教育的系统性、漫长性和滞后性,以及教学的双向互动性,教师一时难以改变学生,教育效果也不能立竿见影,这会大大地挫伤教师的工作热情,严重打击教师的自信心,使其自我效能感降低,产生习得性无助,于是采取嘲讽、教训甚至是淡漠等教育冷暴力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教师情绪疲劳、人格解体和价值衰落等,加剧职业倦怠的产生,形成职业倦怠的自我强化机制。
2.缓解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2.1应对职业压力,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供疏导情绪的培训与支持。
经调查,绝大多数教师在遇到压力时,采取“逃避”、“消极对待”等策略。这无助于减轻压力,反而会形成恶性循环,使教师身心更疲惫。只有具备健康心态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因此,中职学校管理者应密切关注教师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措施,疏导不良情绪,消除职业倦怠。
定期开设心理学、教育学及应对压力策略等专业讲座,普及心理学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同时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分析讨论案例,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使教师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可以缓解多种角色冲突带来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并在教学工作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设立“情绪发泄室”等措施,起到关注教师情绪、缓疏教师工作压力的作用。人的情绪一旦被压抑,就会向外释放出现攻击行为,或者向内释放出现自责甚至自杀倾向。因此,管理者必须重视和利用情绪发泄作用,让教师通过宣泄内心的愤怒,摆脱压抑所消耗的心理能量,同时避免自我否定的内心冲突。
定期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拓展训练、家属座谈会与亲子活动等,加强教师交流,有利于增进合作理解,凝聚人心,获得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建设和谐团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共同构筑职业倦怠的“防火墙”。
2.2降低教師工作强度,加强教改创新宣传,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走出“职业高原期”。
首先要关注教师的身体和教学状态,对教师实施限额工作量,尽量实施小班化教学,减轻教师工作强度,避免过多教育刺激情境所造成的职业倦怠。
其次,要加大教改创新宣传力度,使教师正确面对挑战和机遇,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克服惰性和惯性思维,缓解单调重复性工作带来的倦怠心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走出“舒适地带”。
另外,需要增加培训投入,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选派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和进修学习,定期开展校本培训等,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发展教学能力,增强教学信念,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2.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有效增强职业认同感。
虽然国家对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水平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并未得到真正贯彻落实[7]-[9]。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10],只有教师的基础性需要得以满足,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职业动机,提升职业认同感。因此,要增加资金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分配制度,逐渐加大向一线教师,尤其是向骨干教师倾斜,解决教师职业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背离的问题,切实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真正做到尊师重教,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和认同感。
2.4健全考评机制,发挥教学团队作用,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
要建立公平公正的考评机制,突出教师的评价主体地位,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和同事评价的作用,从学生的横向比较向纵向比较转变,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重视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促进教师的积极参与及反思,以考评促进教师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此外,要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加强集体备课,讨论典型教学案例,交流教学心得,明确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寻找解决策略和途径,在教学反思中成长,消除习得性无助,有效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真正消除职业倦怠。
3.结论与建议
受多种因素影响,上海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严重。除了采取以上措施缓解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外,还需要家人、朋友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合力,更需要中职教师本人有意识地克服职业倦怠,从而真正走出职业倦怠的泥潭,重新享受教书育人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周隽.上海市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2]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5,(5):567.
[3]金忠明,林炊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吕星.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5]Cherniss C.,Staff Burnout:Job Stress in the Human Services,Beverly Hills,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1980.
[6]沈之菲.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角色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五号)[EB/OL].http://www.masedu.cn/DocHtml/1/2013/3/15/7384534515714. html,2013.03.15.
[8]***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EB/OL].http://news.ifeng.com/a/20140912/41954952_0.shtml,2014.9.12.
[9]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摘要)[EB/OL].http://www.jyb.cn/basc/xw/200812/t20081205_214112.html,2008.12.5.
[10]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