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切为了课堂

时间:2024-05-09

陈瑛

摘    要: 课后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但是反观目前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却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四个角度和案例阐述如何撰写课后反思。

关键词: 课后反思    教学实践    有效性

《学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学然后之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所谓课后反思,用朴实的话说,就是教后先想想,想后再写写。它指的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进而为后继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支撑,促进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业务水平,从而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然而,反观目前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却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反思活动的理论修养不够,缺少相关理论指导。当前,教师的反思多为感性认识,窄而浅,缺乏理性思考,究其原因,是没有把反思与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缺乏相关理论指导,使得课后反思成了“空思”。

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大部分教师一方面认为反思对自身发展十分必要,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另一方面把反思看做是鸡肋,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

格式比较单一和封闭,有模式化的倾向,反思内容和范围有限。总的来说,绝大多数教师的反思活动是通过教师个体写反思日记实现的,而在课后反思上通常填写的又是教学效果这部分的内容,而实际意义上的反思可以有多种方式和要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从一个角度说明当前许多教师对反思的理论知识的储备不够。并且教师的课后反思多为对课堂教学零散的思考,缺少对问题的深入持久的探索,空有形式,体现不出反思活动的价值。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应当如何撰写课后反思呢?笔者认为,可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思成功之举

每一节课的教学状况教师应该是心中有数的,教学效果超乎所想。组织教学活动可因教师一个有趣的开头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可因一种新的教法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抑或者是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等等,教师可将其记录在案,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的顶点。

反思案例:在讲授《鸿门宴》一课内容时,我谈到项羽的结局——乌江自刎,很多学生都在感叹项羽的悲壮,但有几个调皮的学生不屑地说项羽很蠢,算什么英雄,简直是狗熊,引得全班大笑。我没有打压他们的“捣乱”,而是及时抓住这个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很多人普遍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针对这个局面,我临时修正教学内容,开展小组议论,并在课后布置一篇小作文《我看项羽之死》,结果很多学生在作文中修正先前的想法,认识到项羽不是简单的一个“蠢”字能形容的,而从当时所处的境况、时代特征及人物本身的性格等方面探讨人物的命运,有的学生甚至能与高祖刘邦进行比较,这样对项羽的形象就有更深刻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认同项羽英雄的男子汉形象,也有一小部分学生依然秉持自己原来的看法,但不再是感性的判读,而是有更广更深的思索,能做到以理服人,自圆其说。当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时,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虽然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思路,但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是这堂课的成功之举。

2.思失败之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在某些环节有疏漏失误之处,所以一节课下来,应认真地对它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进行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做到心中有数,研究其有效解决办法,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问题时束手无策或敷衍了事。

反思案例:有一次在讲授巴金的《小狗包弟》时,由于教学方向把握不到位,教学思路基本上按照传统的套路:作者简介、感知课文、重点问题设问、人物形象分析进行,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学生反映平平,一节课下来就是满堂灌。于是我就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我后来上网看了几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读着别人精彩教学的教学设计的同时,我开始反思今天这节课的失败之处: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不能缺少教师的情感投入,而如果缺少这个,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因此,我及时修改了教学设计,另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我的引领下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3.思学生情况

课后反思应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内容。可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部分老师的课后反思通常只有自身“教”的部分,而忽略学生的“学”。而现代教学要求于教师的首先不是提供信息,而是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实践和体验学习的活动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实现有效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只有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反思案例:《〈论语〉选读》是“先秦诸子选读”系列选修课的一部分,有些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不感兴趣,在很多学生心里,孔子就是落后的代名词,而且《论语》的思想和内容毕竟离现代很久远,如果教学只是停留在传统方法的解释字义句意,则学生很容易因为枯燥无聊而失去探究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根据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回归。例如播放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用动画形式进行《论语》讲解,诸如不能实现梦想之时,孔子说干脆坐个筏子漂向大海好了(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渴望赚到更多的钱,但要取之有道,表明自己对金钱的看法;还有孔子避开在阳货不在家时前去还礼,却在半道上被人逮个正着……这些有趣的事件,能够让学生心情微畅,体会到那是一个可爱的老头,使学生对孔子的思想产生认同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4.思教学改进

思透則新,思新则进。我们发现那些名师,他们都有一个很好的教育教学习惯,那就是每教完一节课,总是写一写如果下次再教则该如何做,因此他们的课总是那么炉火纯青,常有新的亮点。我们都应该向这些人学习,在教完每一节课后,沉下心思考这堂课的得与失,根据实践体会及通过多种渠道反馈的教学信息,写一写“下次如何做”,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改进。这样做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反思案例:在教授《孔雀东南飞》时,结尾部分我原来只是简单地小结下课文的艺术特色,因此总觉得没有什么精彩的亮点,后来在网上阅读别人的精彩设计,决定将结尾部分改进为: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讲述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并出示他俩的著名诗歌《钗头凤》,相信这部分经过改进,一定能成为教授课文时的另一个亮点。

总之,反思是一种手段,思透后则奋进。因此,课后反思强调的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它的精髓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挑自己的“刺”,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反思者坚信:教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风光,从而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让课堂充满无限魅力,只要长期坚持,必定能逐渐把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2]吴益,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2004.4.

[3]孙春成.语文反思性教学策略.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