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快乐体验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4-05-09

顾云娟

摘    要: 小学数学快乐体验课堂数学模式,遵循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凸显的是情志互动,突出的是认知体验。本文主要探讨了快乐体验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模式系统和操作策略,旨在研究如何通过学生学习积极性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快乐体验    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標准全面实施的进程中,我们针对影响有效教学的种种现象提出了小学数学快乐体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想,并进行了阶受性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情志体验、行为体验、认知体验、智慧体验的全过程,从而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转化。

一、“快乐体验”教学模式系统

小学教学快乐体验课堂教学模式,即以体验为主体,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契机,以教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为主渠道,以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转化为目的,促进学生体验式学习、生成性学习和拓展性学习。

“快乐体验”教学模式的表达:

三个维变:(1)学习方式的体验;(2)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3)情志和思维的体验。

九个要素:学习方式的体验——自主学习的体验、合作学习的体验、探究学习的体验;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知识发生过程的认知体验、数学思想的高峰体验、学习过程动态体验;学生情志和思维的体验——主体参与的思维体验、自我调节的反思体验、深钻细研的质疑体验。

一个目标:在快乐体验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转化。

二、小学数学快乐体验课堂教学的实施流程

(一)学案导航,自主体验。

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从学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素材,它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及导向性的功能。在学案设计中,教师将既定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成为导学提纲,成为问题设计,成为尝试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引起新的认知冲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课堂教学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学生依托学案的“导航”,自主体验学习数学的情趣和理趣。

(二)小组讨论,质疑体验。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质疑发问,也可以探因索果。小组讨论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将课外发现的问题在课内汇总。教师要对学生输出的信息进行筛选,并将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中。这样既体现了教学的目标性,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学生的质疑,是对自主学习的深层次思考。即使是浅表性的问题,也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有了质疑体验的过程,学生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三)展示过程,认知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因此,要寻找一条合理的途径,既要突出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又要体现教学过程的知趣、情趣和理趣;既要考虑学习者的共同特征,又要考虑如何尽量缩小学习者之间的知识差异和能力差异,从而确保教学计划的可行性、教学过程的系统性。以下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也是所要呈现的主要过程。

1.目标定位。目标定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教”为中心设定目标,另一种是以“学”为中心设定目标。笔者所讲的目标定位,是“教”与“学”的兼能,侧重于以“学”为中心设定目标,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2.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创设情境可采用动手操作、看动画片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情境创设既有导入新课的启迪作用,又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链接作用。如执教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在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等积变换方法,发现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再平移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这种操作情境的创设,不仅顺利实现了由平行四边形向长方形的转化,还使学生积累了图形转化的具体经验。

3.信息资源设计。如执教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以多媒体演示的动态特点加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科组提出:必须让学生经历直接感知—动手实践,并且思考:动手平移后的结果为什么跟原来的想法不一样?从而使信息资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拓展,信息资源的利用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至于信息资源利用的先后次第必须根据学情斟酌损益。

4.自主学习的设计。笔者在执教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一节时,出示了一个“百事可乐”饮料罐,“看了它,你会想到什么”?于是组织小组合作,议一议这个饮料罐隐含着哪些数学问题,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归纳:做这样一个百事可乐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材料?这种抛锚式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查所学主题,理解知识的使用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5.强化练习设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教师应为学生设计课供选择并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学习材料或强化练。这类材料和练习既要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以便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

总之,不论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展示,都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认知体验,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

(四)自我反思,体验成功。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以达到认识的深化和知识结构的完善这一目的。学生在反思中对于发现的新问题,可以进行深入探究。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策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习惯,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数学”,感受到数学的变化万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