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例谈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情感的引导

时间:2024-05-09

何嘉翊

摘    要: 歌唱是人们情感表现的一种方式,从审美角度讲,情感的表现、情感的宣泄及交流成为歌唱中处理作品的极为重要的目标。声乐艺术情感的产生,不仅需要作曲家的用心创作,更离不开歌唱者歌唱时的情感冲动,离不开歌曲情感引起的欣赏者的激动。没有情感的歌唱不能成为歌唱,只有技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才能称之为艺术。对于歌唱来说,离开情感,只是一张白纸。

关键词: 初中普乐    歌唱教学    情感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情感是艺术的灵魂、歌唱的生命。歌唱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对歌曲的情感表现。传统歌唱教学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不会受到欢迎。为什么造成这一现象呢?大概是因为音乐教师错误、守旧的观念引起的。听范唱—学唱旋律—学唱歌词—歌曲情感的处理,是进行歌唱教学的传统模式。

情感的引导在教学活动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促进教学成功。所以,经过一年教学积累,我对《浅谈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情感的引导》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且对它进行了一个月的实践和应用。发现针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静心体会歌曲的意境,逐渐激发起他们学唱歌曲的兴趣、陶冶情操。下面我对这一个月来的教学实践和应用做如下探讨和分析。

一、利用课前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酝酿感情

“情”字从从何而来,怎样把握?——“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显而易见“情”从教学内容中获得。一旦脱离了教学内容,想要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感染力谈何容易?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找出教材内容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结合点,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行预习,提前挖掘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把紧跟时代潮流,符合学生现实生活的资料充实到歌唱教学中,且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恰当更新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唱歌曲的劲头和情趣。

如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时,在教唱这首歌之前,教师应事先对这首歌曲非常熟悉,包括歌曲的旋律、歌词、背景、情感基调及作曲家王丽平的其他歌曲等。学生可遵循教师暗设的思路先预习此歌曲,在课前通过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先自行从网上下载歌曲预听……按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预习。这样一节课就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等到正式上课时教师就能有的放矢了。

二、紧跟时代潮流,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知识方面的需求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体验、享受音乐的一个过程。按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网络的发达,初中生的欣赏水平不局限于书本上的一些传统励志歌曲。老师应该听听学生对音乐课的看法和他们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在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更多的是以一种倾听的姿态,双方可以一种朋友的方式聊天,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和障碍,这样他们上课时的情绪更轻松。从他们爱好的音乐形式出发,结合课堂上的歌唱曲目,激发他们的热情。

如教授《青春舞曲》这首歌时,我在二班按照完整听全曲—分句听唱法—完整演唱的方式把整首歌曲学完后,我强调了歌曲欢快活跃的气氛,并要求学生“活泼、带有感情地唱”。似乎效果不明显,学生只是像背诵课文一般把整首歌曲“流利”地唱完整了。后来我在七班的上法是教授完这首歌曲后,播放一段“超级女声”演唱这首歌曲的视频,整个班级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学唱着,眼看学生热情高涨,我借势让学生和“超级女声”一起高歌这曲,这时欢快活跃的气氛一展无遗。才顿时明白:只有跟随时代的潮流,知道学生真正喜好的音乐,才能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

三、营造氛围,巧设情境

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适宜的经验环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发学生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教师以生动的语言、精心的布置,使学生产生特有的心理。当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环境,审美注意立即被唤醒,新鲜感油然而生,从而产生对这节课的期待、渴望的情绪。所以,教师应善于使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触景生情,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

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营造教学氛围:上课前,先布置教室环境,可让音乐课变得与众不同,不单调乏味。布置教室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学生的桌椅位子在原来基础上稍作调整,形成弧线或圆形,让学生更有新鲜感;可自带物品装饰教室,挂上一些与课堂内容有联系的风光图片、生活图片等。如教唱《七子之歌——澳门》的时候,我先在教室的黑板上挂上澳门的风光图片,学生立即被澳门的美丽风光吸引并赞叹不绝,这样激发出他们的爱国之心和情感。

四、教师充分投入情感,以情动人

《乐记》中有:“凡音者,生人之心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这句话揭示了“声从情发”的道理。一名好的音乐教师想要使学生在歌唱时充分调动情感,必须抓住音乐这一特性,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使它产生最大效应。教师的情感投入通过上课时的言行、神态、范唱等传送感情和信息。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以情动人”,把握好“情”和“趣”,是一个很有情感、富有激情的人。首先,教师对学生有强烈的爱心和工作责任心,这是实现教师情感投入的基础。其次,教师对音乐作品有丰富的审美观。教师在授课时应根据自己的知识、阅历等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把情传给学生,使他们深刻理解、把握好作品的艺术情感。接着,教师要擅长结合各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用真挚的情感启发、感染学生。在语调语速上力求精准、清晰、生动、抑扬顿挫,语速、语调恰到好处。以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感情为学生示范、演奏、指挥表演等,引导学生感受、领悟音乐情感艺术的真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亲其师而信其道”,每位作家都赋予歌曲独特情感,所以每节课的导入部分尤为重要,可以把自己融入作品中,想象自己就是歌曲中的人物,与他同命运、共呼吸。然后以富有感情的范唱,以自己的情带动学生的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成功打开学生的心扉,充分调动学生歌唱时的情感。

如上《游击队歌》这一课的时候,我先简略跟学生讲述了关于抗战时期的历史背景,播放了一些战争视频给学生看,这样先让学生对这段历史时期有初步了解。在教唱歌曲、范唱的时候,我全情投入,以富有激情、铿锵有力的声音忘我地进行歌唱。在唱到“在密密的树林里”时我用轻且富有弹跳的演唱表现游击队战士的机智灵活;在唱到最后“我们就和他拼到底”时声音强而有力,并配以握紧高举的拳头表现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学生也跟着我,力度时轻时强,表现得非常出色。

五、在学唱歌曲的时候,穿插游戏

“动”和“玩”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最感兴趣、最乐于做的事情。虽说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但是他们童心未泯。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应改变以往枯燥讲解、被动接受的方法。可根据学生的喜好热点,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环节中。如在学唱《青春舞曲》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在讲台前摆三张椅子,可请四、五位学生上去唱歌,要求唱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抢位置。没抢到的学生,罚拍一个节奏或唱一首以前教过的歌。这样学生在游戏时不但能巩固音乐知识,而且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正符合《青春舞曲》欢快、活泼的演唱情绪。除此之外,我还采用猜谜语等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教师生动地将学习内容通过趣味游戏相结合,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课堂。

我认为在音乐课上教唱好一首歌曲的标准,是学生和老师双赢的结果。学生学得轻松、投入,老师教得酣畅淋漓、眉飞色舞。通过一年的经验积累,将近一个月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音乐教学并不是一门简单的文化课教学,而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融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有通过不断摸索,才能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歌唱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