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庄永金
摘 要: 目前教育大变革中,着重点是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了落实“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实践新课标的要求,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教育的封闭性、枯燥性,避免学生脱离生活实际,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建立生动、开放、联系生活实践的大课堂,让每个孩子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美。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实践 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迫在眉睫。
一、小学数学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意义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不能理解数学运算、不会实际解题应用,或者感到枯燥,没有兴趣学习,最终导致学习数学的热情受到打击,数学成绩受到影响。数学真的这么难理解?真的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数学也可以和实践相结合,也可以和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数学很多知识来源于生活,在讲解一些数学定义或者题目时候,可以通过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践经验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数学定义,这样更好理解数学知识点。例如在学习数的加减法时,可以拿一些具体的实物来演示,总共5个苹果,分给小红2个,老师还有几个?通过直观地观察,使得学生真正明确减法的意义;其次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可以应用于生活的,这样让学生明确数学不只是一门学科,还可以真真正正在生活中用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兴趣。例如在讲解度量单位米时,学习米和厘米的换算以后,就可以在生活中实际测量,运用不同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二、小学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有效策略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需要对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加以注意,如课前的案例收集,课上的氛围营造、实践操作,真正实现课堂与生活的结合。
(一)课前准备
1.生活经验准备。
小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理解能力不强,所以在理解数学概念上,根本无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所以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好充足准备,让学生做好经验准备。在平时生活中多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熟悉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将生活案例进行引导归类,真正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度量单位的时候,对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容易混淆,在上课之前就可以让学生提前实际操作一下,用各种尺子量一量,通过直接测量得到的是长度单位,通过测量的长度算出的是面积单位,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分清楚。
2.案例准备。
小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都比较强,思维活跃,对于生活中的例子比较感兴趣,所以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一些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例,创设情境,让学生有兴趣结合教学情境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回忆、思考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并运用这种思维看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认识钟表和时间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选择不同形状、有代表性的钟表,看看不同的钟表是不是表示的时间都相同,那么决定时间的是什么?如何认识身边的钟表呢?引起小学生浓厚的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且记忆深刻。
(二)课堂实践
1.创设情境,熟悉生活中的数学。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理解问题。如何让学生很快地理解新接触的数学概念,就需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帮忙。让学生首先熟悉这些生活中的相关信息,并且创设相关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入新的知识点,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展示、情景表演等一系列环节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就会更主动、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例如低年级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个知识点时候,就可以创设一个“买卖市场”的情境,让有的学生扮演顾客,有的扮演商家,通过亲自参与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懂得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商品,如何选择不同面值的钱来支付,如何向顾客介绍商品,如何找零,等等。身临其境的表演,让学生真正理解人民币的内涵及使用规律。
2.动手操作,加强理解记忆。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学习。如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让学生可以灵活、开放的动手实践操作的环节,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参与探索的积极性。将传统的课堂模式转变成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共同学习的互动型课堂。例如,学习三角形的特性这一活动中,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探讨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个环节就可以加入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例如让学生分组用小棒操作探究三角形和四边形到底哪个更稳定,最终发现只有三角形才是最稳定的,四边形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变形。同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哪些设计运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性,例如三角支架、三角铁等,使得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化。
3.由简到繁,逐层递进。
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的中心是生活,所以倡导每个孩子公平地接受教育,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不是一刀切的。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与水平的情况下,由简到繁,从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入手,联系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简单的知识点,争取做到人人掌握,然后在逐步形成数学思维的前提下,逐步增加难度,可以是案例的复杂程度增加,也可以是知识点的难度增加,还可以是分析过程的复杂程度提高,使得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增强。例如,在学习乘法运算时,可以通过加法来启发,例如第一排有五个同学,第二排也有五个同学,第三排也是,第四排也是,那么如果用加法就是5+5+5+5=20,但是如果用今天的乘法就是4个5相加,即5×4=20,所以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一目了然。
(三)课后巩固
1.鼓励运用,指导实践。
在学习数学知识以后,只有通过课后的巩固练习才可以更好地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可以通过课外活动连接课堂和生活实践,加强二者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学生在进行打篮球比赛时,看比赛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旁边数数两队进球的个数,并统计两队的得分。在统计过程中,不但可以练习加减法和乘除法,而且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享受运用知识的乐趣。
2.善于总结,提升理解。
在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之后,就要开始整理与归纳。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实践例子太多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形成数学思维呢?要通过整理与归纳,将同一类的问题归纳总结,形成一个系列的问题,找出共同点,真正弄懂该类问题,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知识。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活动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中的一些环境设施,找一找什么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发现房子、汽车、花瓶等都是轴对称图形,在认真寻找的过程中逐渐巩固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总之,实践是知识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指导生活。通过关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分析总结与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动手参与实际操作,共同总结学习经验,并在课后巩固练习,这样得来的数学知识才是生动的、形象的、真正被学生理解的知识,而不是教科书里的数学、课堂上的数学、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数学。因此,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应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生活实践的机会,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最终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降伟岩.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N].东北师范大学,2010(12).
[2]张明.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鲜活:关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生活化的探索[N].河南教育,2001(12).
[3]王菊花.应用和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N].贵州民族报,2014(04).
[4]郭雪冰.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设计策略研究[N].宁波大学,2012(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