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崔素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倡导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出要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全程经历探究过程,成为探究的主人,在探究中得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今后的认知活动中。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广大教师最关心与关注的话题。我结合自己的具体教学实践对此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情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师生关系对立紧张,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教师更多的是畏惧,学习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被动学习,在学习中处于从属地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要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主动探究,就必须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激起学生对教师积极的情感,实现情感的正迁移,这样才能为学生展开主体参与与主动探究打好基础、提供平台。
1.平等。学生虽小,但有着独特的个性与人格。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小而包办代替,只是一味地将教材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心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要让学生认识到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地位不可动摇,而是与学生有着平等地位的学习主体。教师要以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
2.和谐。如果将师生关系简单地理解成教与学的关系,只重知识的互动,学生并不会把探究当成乐趣,而是会滋生更多的消极情绪。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只有融入师生积极的情感互动,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探究的乐趣,才能真正爱上学习,爱上探究。为此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热爱与鼓励,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要善于用温暖的话语、亲切的眼神与爱抚的动作传递积极的情感,换来学生对教师、对数学学科的积极情感,伴随着师生积极情感互动的探究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二、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引导学生探究的动力,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可以说学生探究活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本身是否具有价值。检测型提问只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过于简单,这并不适合探究,而难度太大的问题超出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认知特点,学生的探究无法深入,并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的探究活动是失败的。我们要设计出既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又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实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认真的思考与思维,展开有深度的探究,才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1.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成功的探究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促进的结果。所以成功的问题也应该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展开富有激情的主动探究,才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享受到探究的乐趣,这样自然会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参与到今后的探究活动中。
2.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实践性。数学学科与生活密切相关,这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也是内在学习规律。新课改非常重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倡导生活化教学理念,提出要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各类生产生活现象入手开展数学学习。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也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性问题。这样既可以用熟悉的生活现象拉近学生与数学学习的距离,激起学生更大的探究热情,又可以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推动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形象理解与灵活运用。
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同于他人、教师与教材的观点与看法,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地打压,将学生创新与智慧的火花湮没,抹杀了学生的个性,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不能只是让学生解决他人所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提问,不断分析与主动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才能不断闪现创新的火花,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运用,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地学习。
1.引导。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自主学习意识低下,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大多处于肤浅层次,往往是不知道问什么,怎么问,即使有部分学生提出问题,也大多是没有价值的。此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来自于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打开学生思维闸门,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进而产生更多新的想法,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2.激励。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与集中的思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减弱,尤其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时,更会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失去探究动力。因此在学生自主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当学生所提问题有价值时,不要只是一味肯定,而是要让学生将思维过程讲出来。通过将学生思维全过程暴露出来,可以带领学生再次进行思考,这对于思考正确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巩固,而对于思考方向有失偏颇的学生来说是一次修正。可以做到优生更优,中“差”生向上一层次转化。当学生所提问题没有价值时,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要一味地否定,同样要让学生将思考的过程讲出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重新分析,引导学生自行修正。这样既可以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逐渐学会思考与思维,从而能够展开独立思考,自主提出问题。
总之,学生是探究的主人,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与创造更多学生主体参与探究的机会,为学生构建宽广而开放的探究平台,让全体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在探究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的探究才能取得成功,学生才能在探究中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