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尹慧芸 陈莉霞
摘 要: 外宣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各类对外宣传材料翻译中,随处可见各种错误和不规范之处,甲型错误和乙型错误是最主要的两类,这从侧面反映出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问题和缺陷。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与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提高对外宣传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外宣翻译 专业英语 英语教学
引言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外宣传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外宣传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形象,对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外宣翻译这一环节成为重要的交流纽带,我国的各项成果通过外宣翻译活动得以在许多国家传播,促进了我国与外部世界更好的交往,加强了我国的软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外宣翻译工作已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错误和问题。高素质译者队伍中,英语专业毕业生仍是外宣翻译的中坚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英语专业在外宣翻译方面的教学,从而减少因为在译文中出现的错误而导致的负面效果,是教育工作者急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外宣翻译
《宣传舆论学大字典》中对外宣传的定义是“面向国际社会的宣传。包括向外国宣传本国的方针政策、国内情况和本国对国际问题的立场”(刘建明,1992)。外宣翻译则是翻译的特殊形式,黄友义(2004)将外宣翻译界定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以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加深,需要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这就是外宣翻译”。
目前,外宣翻译这一术语的英译仍不统一。李崇月、张建(2009)认为汉语新术语的英译不但要弄清其具体含义,还要参照英语中类似术语的构成方式,使译文符合术语命名的规范。所以,宜译为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外宣翻译就广义上也可译为transl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或translation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
外宣翻译涉及范围很广,囊括方方面面的知识,要求读者一定要接受到译者的意图,绝不能逐字逐句英译,这样会成为对外准确了解中国的障碍。还要求译者有着极强的政治警觉性,译文用语体现了国家的方针政策,绝不能因为疏忽大意使得国家利益受损。奈达被誉为西方的“现代翻译理论之父”,他的“读者反应论”(Reader’s Response Theory)认为评价译本的优劣要看读者的反映是否与源语读者的反映大致相同,翻译就是交际,翻译归根结底是为读者服务的,因而翻译应以译文读者为中心。也就是说,译文要有可接受性,所有的信息必须对接受者有用且相关,这样才能让外国读者客观真实的了解中国的情况,达到对外宣传的效果。
二、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段连城先生(1990)将白字连篇、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的错误称为“甲型病状”,将一些拼写无误语法正确,但对于外国人来说是难懂或不懂的错误称为“乙型病状”。第一种文字文法的错误,就是语言内的错误,主要是由译者的专业素养不高基本功不扎实所致。第二种则属于语音外的错误,主要是因为译者的跨文化意识有一定的缺失。
第一类语言内错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出行住宿时,酒店“hotel”常被写为“hotal”。吕梁常见的错误“Lu Liang”,正确的应为“Lv Liang”。在精美的笔记本上,“beautiful life”错误的印刷为“beautful life”。另外,在语法上也有很多错误,比如:单复数不分、缺少冠词、词性混乱、事态错误,等等。“Chinese food”被标为错误的“China food”,“Chinese”才可以做形容词。“district”本身是名词,是地区、教区、行政区的意思,却想当然地创造出“distriction”这样的词。
第二类错误并不是语言本身的错误,拼音和语法上没有问题,但在用词上欠缺,读起来使人费解,“中式英语”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形式上是英语,但在习惯搭配上又不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这主要是受母语干扰,生搬硬套汉语的习惯用法而违背了英语国家文化习惯。绿色环保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那么,“绿色旅游”被想当然地译为“green tourism”,实则为“ecological tourism”。公共场所的标识语“闲人免进”被译成“Idle person not allowed”,正确的译法应为“authorized persons only”。还有如地铁的“西南出口”、“西北出口”译作“west south exit”,“west north exit”,西方国家表示方位的词恰好与中国的习惯表述相反,应译为“Southwest Exit”或者“Northwest Exit”。
三、外宣翻译与英语教学
从前面所述外宣翻译常见的错误中可以看出,译者的水平和素养是极其重要的,译文的高质量离不开高水平高素质的译者,语言文字仍然是最基本的。专业英语教学在课堂内更应注重灵活运用词汇和短语搭配,并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词的不同意义,再不能以简单的教授中英释义或成篇的翻译为主,改变策略并不是越过词汇搭配,更深入地探究词语运用的具体情境,由此,更深入地对句子及篇章进行重点教学。客观来说,中国学生的语法笔试成绩总体上很好,但是从外宣翻译的实际结果反映出教学存在的问题:英语语法条条框框的掌握与真正运用到翻译实践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除了在课堂内的积极引导和深入教学之外,课堂外的工夫必须加强,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否将所学的词汇搭配句子灵活的运用到翻译实践上,才是检验学生是否已彻底掌握的标尺。教师应选择翻译材料这些真实的情景供学生训练,这些材料涉及航空、交通、医疗、政府工作报告、会议、旅游等各个方面,还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字幕翻译,等等。通过实践,学生对自己水平有一定的了解,自我评估自我学习之后有更大的进步空间,这样才能使语言分析和运用的能力得以真正提高。
针对外宣翻译语言外的错误,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外国人与中国人在认知、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文化习俗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译者始终都要有“以读者为中心”的意识,这种跨文化的意识在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而在我们的英语专业教学上,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翻译为主,对于外宣翻译这样实践性很强的文本不够重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变“以文本为中心”为“以读者为中心”,明确区别文学翻译与外宣翻译的特点,在翻译实践中培养外宣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对外国文化讲解的环节,中外文化对比差异,本身也是对本国文化的思考。通过开设“跨文化交际学”、“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课程,学生了解中国政治、经济等综合国力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从而更好地达到传播的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跨文化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结语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更有深度、更加频繁,外宣翻译面临的挑战更加巨大且亟待解决,这与英语专业教学有失偏颇不无关系。提高译者专业素养,夯实语言基本功,培养并增强其跨文化意识,从而弥补外宣翻译实践中的不足,塑造新时期我国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段连城.呼吁:请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J].中国翻译,1990,(5):2-11.
[3]果笑非.外宣翻译人才基本素质论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5).
[4]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7-28.
[5]李崇月,张健.试谈“外宣翻译”的翻译[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7-80.
[6]刘建明.宣传舆论学大辞典[Z].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
本论文是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跨文化语用学视野下的陕西外宣翻译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4JK1280)”的部分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