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滕铭明
摘 要: 高职入党积极分子评价正从定性考核向量化考核为主导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的参与机制缺失。本文从主体参与的角度讨论参与主体、参与范围与参与方式,完善参与机制,进而从考核细则、制度建设和依托载体三方面构建入党积极分子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 入党积极分子 参与机制 评价机制
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2013〕4号等文件中明确指出,把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重视做好思想上入党工作。人数众多(我院2013年占比约20%)的入党积极分子是党员发展的坚实后备力量,如何加强其日常教育管理,规范其评价机制,是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的重要课题。入党积极分子的评价结果应作为选拔和培养积极分子、确定党员发展对象的依据。目前许多研究都对量化考核方式进行了尝试[1],但从主体参与视角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
1.问题的提出
1.1评价的过去时:量化考核缺席
本课题组对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的评价标准进行文献查阅,资料结果显示,2007年之前入党积极分子能否列为党员发展对象多采用主观定性评价,在特定历史时期和范围内能满足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的质量要求。但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90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与差异性明显增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日益壮大与党务工作者人数较少出现现实差距,这种主观定性评价越显片面化、形式化,不适应发展需要。要建立公平、透明、高效的入党积极分子评价机制,以评促改,量化考核势在必行。企业绩效管理实践表明,量化标准的客观性和比较性,对考核对象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和引导作用。
1.2评价的现在时:主体参与机制缺失
目前部分普通高校基层党组织已建立积极分子量化考核机制,高职院校相比较少。而实践中量化考核出现了新的问题,如量化标准僵化[2],考核细则未能体现专业特色、考核对象发展阶段性和层次性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的影响。
199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下发的系列指导意见和管理规定表明学生管理的理念正从以教育工作者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学生作为主体正日益参与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评估、思想政治工作中,但一项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1所高校125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认为主体参与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均不足,缺乏制度保障,学生参与机制有待完善[3];一项对三所高职院校300名在校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运用管理权力参与学生管理的范围有限,参与管理的学生人数比较少,参与管理程度比较低[4]。
2.积极分子参与机制的框架分析与构建
2.1参与机制的主体
参与主体要解决的是“谁来参与”的问题,包括参与主体的资格确认、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和组织模式四个方面[5]。
资格确认:入党积极分子评价机制的参与主体可以是全院(系)所有积极分子,也可以是由积极分子组成的红色社团等。
参与意识:目前“90后”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对涉及个人利益事宜,如奖学金、操行分、评优等结果不满时偶尔出现处理方法不当,损害他人乃至集体利益的现象。权利意识增强的同时,参与此类学生工作的意识却相对薄弱;入党积极分子大多担任主要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评价的意识较一般学生高,建立参与机制时需多方合力保障其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与能力:要强化参与机制的效果,积极分子需具备一定的参与能力,课题组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积极分子具有较强的参与能力,相对缺乏的是理解和贯彻政策的能力,党务工作者需对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进行改革,多采用小组学习、新媒体讨论等多种手段增强参与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组织模式:积极分子人数众多,要参与评价需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个体模式、代表模式及集体模式。从组织行为学理论出发,课题组认为建立经常性的个体模式、重大决策的代表模式和意见征求的集体模式有助于保证参与的效果。
2.2参与范围
参与范围要解决的是“参与什么”的问题。参与事宜应与积极分子权利有密切关系,包括评价机制建立、实施、监督、结果申诉、评价结果处理及机制调整完善的全过程。在这些事项上积极分子具备参与能力,需设置具体可行的参与方式,畅通参与途径,实现参与效果。
2.3参与方式
参与方式要解决的是“怎样参与”的问题。高职入党积极分子常见的参与方式有座谈会、听证会、政策建议、对话沟通、满意度测评等。参与方式与参与主体、参与范围相互影响作用,结合教育政策的过程分析,形成入党积极分子的参与机制(如下图),共同促进参与机制的良性运行。
3.四位一体的联合评价机制构建
在理论研究、经验总结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探索基于主体参与的积极分子、团支部、教师、党支部四位一体的联合评价机制,坚持综合量化考核原则,以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为出发点,逐步完善考核细则,深化制度改革,优化执行载体,为评价机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3.1构建评价细则
3.1.1各级指标构建
在四位一体的联合评价机制构建过程中,入党积极分子参与设计客观评价指标A、主观评价指标Z与权重系数ki、u,于年初与党支部共同制定量化指标(如下表)并在一年的考察期内实施。综合评价值中,客观评价值在积极分子自评基础上由培养责任人确认;主观评价值由团支部推优、培养人和党支部评定。一年后结合积极分子发展阶段及评价机制执行情况,制定完善指标,从而形成动态的长效评价机制。
3.1.2设置取消资格的否决细则
对应二级指标下如出现以下情形,取消积极分子资格:无故未上交思想汇报;经教育后仍未主动与责任区老师交流;每月无故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两次及以上;有不及格科目;专业课程学习每月请假两次(不含两次)以上,迟到两次(不含两次)以上;有违法违纪行为且情节严重;每月获最差宿舍两次以上(含两次)或有抽烟酗酒行为者;每月缺席院系组织活动两次以上(不含两次)者。
3.2加强制度建设
入党积极分子的评价细则不是孤立的,它与评价的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能力和校园文化存在密切联系[7]。评价细则的实施效果受制度设置合理性、执行力影响外,需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如主体参与的管理结构、考核责任体系、考评人教育培训制度、考核处理制度、参与管理的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的检验与完善制度等,按照统一机制执行处理,明确管理权责、加强沟通协作,保证制度的系统性和长期性。
3.3制度执行载体
目前积极分子评价机制中数据统计处理多采用excel软件,工作量大,效率较低,难以实现信息集成。如何从学院层面打破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共青团数据采集、党员数据库自成一体的格局,创新依托载体,建立学生综合信息数据库是后续研究的方向。融思想政治、专业课程学习、行为规范、社会工作和群众基础为一体的高效考核运作平台,助推入党积极分子全过程考核和跟踪教育,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主体参与的高职积极分子评价机制已在我系小范围内试行,拟从横向(自评与考评、积极分子评价结果与发展对象确定是否一致)和纵向(评价结果变化发展)两个维度检验初步实施效果。课题组将在日后工作中进行长期探索与实践,引导入党积极分子从外力驱使下的自我评价到自觉评价,在顶岗实习、毕业就业过程中不断加强自我评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冰.高校学生支部党员量化考核制度探索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2(3):80-83.
[2]姚艳红.“软性量化考核”——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考核评价方法新探[J].科技信息,2010(12):407.
[3]王建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学生参与”[J].教育评论,2013(5):99-101.
[4]吴紫苑,骆小婷.高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权力现状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3(26):287.
[5]夏小华.青年学生参与机制的缺失与构建——基于高校学生工作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1(12):83-88.
[6]张兰霞,王俊,刘杰.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的主客观评价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1120-1121.
[7]刘伟兰.试论学生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20-24.
基金项目:2013年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建课题《高职入党积极分子评价机制的创新研究》(编号:SZ201301)部分成果;2013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生工作委员会学生工作科研课题《高职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研究》(编号:2013020)部分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