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石激起千层浪

时间:2024-05-09

余 倩

摘要: 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本文阐述了导语设计的作用,重点分析意境导入、情景导入、故事导入、音乐导入、朗诵导入、比较导入这几种导语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导语设计作用方法

美国著名演说家洛克伍德·桑佩曾说过:“在整个讲话过程中做到轻松、巧妙与听者交流思想……关键是讲话的开始用字和表达。”语文教学的开讲艺术——导语也是如此。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好的开头,犹如高手对弈,第一步就为全局的胜利铺垫基础,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妙。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导语犹如探幽揽胜的导游,能将学生引入艺术殿堂的深处;好的导语犹如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能启动学生的探知欲望。

一、导语设计的作用

1.收心

现代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一堂45分钟的课时中,学生的思维状态分为三个阶段:思维水平逐渐集中阶段,最佳思维阶段,思维水平逐渐下降阶段。一堂课的开头五分钟,正是学生思维水平逐渐集中的阶段。从这一规律来看,教师要在第一阶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使学生的思维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爱玩、好动始终是他们的天性,很多时候铃声虽然已经响了,但学生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就算教师拍桌子,提高嗓门,收效还是甚微的。如何尽快把学生的“野心”收回来,导语的作用不容小觑。在备课时遵循学生的课堂思维规律,精心设计导语,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在上课一开始就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引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朝学者朱熹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引趣,也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学习语文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所讲的内容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让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集中注意力去听,一个好的开场白很重要,若导入语精彩、有趣味、新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而在一种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学生自然就会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3.激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学家们都认为,没有情感的地方也就没有智慧的灵感,没有什么比震撼其心扉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师运用生动的导语,在一定程度上能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学生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创设一堂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一个富有激情的导语,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他们陶醉在情真意切的文思之中。一个引人入胜的导语,能激起学生浓郁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然地步入探求知识的“情感区域”,全身心地置于某种情境之中,使学生充满信心愉快地学习。

4.启思

启思,也就是启迪思维,诱发学生思考。“疑”是思维的“导火线”,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了疑问才会有思考。一堂成功的课并非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充当听众的角色。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讲授点拨,学生才能学有所得。设置疑点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启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机器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转动。

二、导语设计的方法

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状态等。孟子说:“教也多术也。”一堂课的导入,是没有固定模式可循的,而教师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因此,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如何设计一堂课的导语呢?

1.意境导入

有些文章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特别是一些诗歌和散文,它们能打动读者的心,因此较有吸引力。对于此类文章,学生学起来可以入情,也能走神,关键在于是否进入文章的意境。学生要进入文章的意境,教师那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导语是必不可少的。优美的导语,是创设情境的突破口,教师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来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

例如在讲《内蒙访古》的时候,我采用了这样的导语:“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是一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从历史的隧道里走出来的是一个又一个强悍的民族,鲜卑人、突厥人、回纥人、契丹人……相继走上历史舞台的民族,像鹰一样掠过,只留下一些古城遗址,零落于荒烟蔓草之间,诉说他们过去的荣辱。历史是不能忘记的,让我们随着翦伯羽的笔触,去寻觅那废墟中的辉煌,去倾听那辉煌中的苍凉故事,去感悟那古老的故事留下的启示。”这样的导语往往会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领略塞外的风光,激发珍视民族团结的思想。又如在讲《梦游天姥吟留别》时,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中,我用了这样的导语:“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明月缓缓升起,放飞思绪在历史长河中,不禁感慨‘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说到古人与月,我们不禁想到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就是李白。月之于李白,不但伴随着他寂寞潦倒的一生,而且丰富了他诗意的殿堂。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怀李白》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用这样的导语,学生感受到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为课文奠定了一个特定的基调、氛围。

2.情景导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而来。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使自己习惯于蓬勃的生气。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他们乐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他们这一想法的平台不仅仅是在舞台上,还可以在课堂中。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戏剧、小说类文章,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直观印象,可以安排几位学生按课文内容进行排练,在上课时情景再现。

例如在讲《雷雨》时,我安排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等角色,做一些片段表演。虽然学生的表演很青涩,但留给他们的印象定是深刻的,自私虚伪的周朴园,正直善良的鲁侍萍,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会久久地占据在他们心中。又如教学《茶馆》时,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导入方式,王利发的悲哀无奈,常四爷的耿直善良,秦仲义的自大高傲,学生演绎得很好,并进一步理解了老舍先生“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

3.故事导入

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共性,也是他们的天性。所以,教师选择有鲜明思想性和浓厚趣味性的故事导入新课,或者把教学内容融于故事活动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时,就可以把与作者有关联的轶事传闻融入导语中,很多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都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某日作者与纽约州长霍夫曼相遇,霍夫曼仇视地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最锐利?我告诉你,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说:“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呵,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了,还不锐利吗?”这样的故事导入,让学生在快乐地笑过之余,还了解了作者的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犀利讽刺的手法。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例如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可以介绍她与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让学生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可以讲梁祝化蝶、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让学生对中国封建家长制有一定的了解。

4.音乐导入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真正的音乐能打动所有真诚而丰富的心灵,即使是从未接触过现代文明的原始部落的居民,也曾经被舒伯特的小夜曲感动得如痴如醉,可见音乐的魅力。用美的音乐导入课文,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使之与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产生共鸣。

在上《胡同文化》这一课时,考虑到北京的胡同具有地方特色,它所蕴涵的传统文化是江南的学生较难理解的,于是我在网上寻找到了《北京的胡同》这首歌,配合着老胡同的照片,让学生在富有京韵的歌声中走进悠悠的胡同,去领略北京的民风,这样的导入方式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课后写了考察江南园林文化的文章。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时,我用了《枉凝眉》导入,悠扬凄美的音乐使学生产生共鸣,在音乐的熏陶中,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宝黛的爱情悲剧及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

5.朗诵导入

上课初始,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会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品产生共鸣,激发对课文的兴趣。我们运用朗诵导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

例如于漪老师在《教师语言的内在素质》中介绍在学习《春夜的沉思和回忆》一文时,想用充满哲理的语言赞颂总理伟大的人格,于是朗诵了泰戈尔的《某人》:“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我们的心中却把你牢记∕你总是把自己掩藏,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芒,带给那黑暗的东西∕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爱之神却发现了你。”并且在黑板上写下《飞鸟集》中两句诗:“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但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朗诵的导入让学生对总理的崇敬与爱又更深了一层。朗诵导入的方法可以更多地用在古诗词上,古代诗词距离学生久远,我们可以通过激情朗诵的方法把学生带入神奇的诗歌国度,朗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让学生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和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朗诵李白的《将进酒》,可以让学生领略诗人豪放不羁的洒脱和慷慨自信的情怀。

6.比较导入

比较导入主要从两篇课文的异同点着眼,比较对照新旧知识,让学生体会同一题材可以有不同风格,不同作家亦有不同魅力,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例如在讲李渔的《芙蕖》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语:荷花是崇高圣洁的象征,是人类心灵的伴侣,人们赞美它,歌颂它,因而也留下了很多的诗文。周敦颐的《爱莲说》是托物言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借景抒情,而李渔的《芙蕖》则是别具一格,立意颇新。用这样的导语引起学生兴趣,进而明白究竟此文“新”在哪里,体会文章以清新活泼的笔调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学习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典型”的印象,我从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入,让学生回忆别里科夫是怎么样的人。当学生回答说是因循守旧,压制、仇恨新生事物,与世隔离,不求上进时,我指出,文学作品塑造的典型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于是引入中国人所熟知的阿Q,这样开头,学生既印象较深刻,又引起了学习兴趣。诗词教学同样也能运用比较,讲苏轼的词可用李清照的词导入,体会豪放与婉约之别;讲李白的诗可用杜甫的切入,体会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反差,让学生体会中国文学的千姿百态。

当然,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导语的设计方法也还有很多,如借助名言导入,温故知新导入,设置悬念导入,背景知识导入,等等,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要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不仅仅是在公开课上,还要落实到常规教育中,让导入成为一门充满魅力的艺术,成为打破沉闷教学的一块石子,让每一堂课都在或是大气磅礴,或是温婉细腻,或是幽默风趣,或是华丽优美的导语中开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饱满生动的面容“学海无涯‘乐作舟”。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934-943.

[2]于漪主编.全国中语会教师中心编.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金明主编.21世纪中学语文创新教学实验设计与探索全书[M].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996-999.

[4]熊雪佳,张彦宏.语文课导语设计的特性与类型[J].文科教学探索,2007.10B.

[5]闫静.人情·入境·人文——语文教学导人之我见[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