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时间:2024-05-09

李培丰

摘要: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性教学,是以创新能力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学,它与强调书本,突出教师,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偏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积累,忽视能力培养;不断强化考试,机械学习,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独立思考的传统教学大相径庭。

高职教育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创造出一种和谐、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和气氛,这样创新教育才能产生。

(一)要转变观念

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至少要转变三个观念:一要转变教育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二要转变学生观,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三要转变教学观,教学过程要由教师传授和学生记忆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除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外,至关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创新过程予以充分的关注,容忍他们的失败和错误。离开学生的自主、自由活动,就不可能有创新可言。

(二)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创新是发现和创造。人人都有创新潜能,但要将其发挥出来要有一定条件。创新要有一定的智力基础,但智力的高低并不决定创新能力的大小。人的个性与创新有着较大的相关性。创新精神强的人必然有其独特的个性,个性差异决定创新水平的差异,不同个性决定创新类型的差异。有较强个性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有较强的好奇心、问题意识,喜欢与众不同、独辟蹊径,自信等,甚至有点“另类”。所以创新同时是个性和人格的体现,它追求差异和新意。

(三)要有宽松的环境

传统教育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育检查。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失去了自由表现的机会,独特个性、主体地位被弱化,接受知识的能力被强化,而问题意识、探究能力被忽视。学生逐步形成循规蹈矩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模式,很少也很难发表独到的见解,表现独立的个性,做出独立的事情。所以教师要创设和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有活动的时间、想象的空间,有自由表现的机会。教师不应挑剔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对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应表示赞许,重视他们的意见,营造一种自由、肯定、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思维活跃,更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同时对他们的一些错误观点加以引导,尽力创造使学生发挥才能的机会。

计算机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最后,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计算机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又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要运用接受性学习,又要加强理解性学习,努力使学生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于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和各种媒体,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采用探索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思维的独创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

参考文献:

[1]蒋宗尧.创新教学引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张廷凯.课程实施与教学创新.中央电大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