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化学启蒙课的革新

时间:2024-05-09

陈渝文

摘要: 在本文中我们谈到了由一般的讲述法向趣味法的转变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使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不减,在以后的化学学科学习上更加得心应手,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关键词: 化学启蒙课讲授法趣味法革新

一、背景分析

中学生正式接触化学这一门新课是在刚进入初三时,此时他们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各科的学习学业紧、学习任务重,再加上在中考中化学这门学科的分值不如其他学科的分值高等客观因素,因而对化学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缺乏兴趣,因此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从一开始就感到很吃力,而且这一问题会越加严重,逐渐发展到最后放弃对化学的学习。这也使得老师的教学越来越困难。在进行第一堂课的教学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模式来对化学的发展史、现状及未来等一些基本化学常识进行介绍,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激情,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如何正确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得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缺乏热情。

二、基本理念分析

讲授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比较系统地传递教学内容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在运用的时候,极易演变为注入式教学。因此教师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转变。趣味法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把握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特点,采取一些他们比较喜欢,也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极为重要,传统的讲授法在新课改的冲击之下,在一定程度上会被更加有效的趣味教学法所取代,特别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这种现象会更加凸显。

三、策略分析

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对化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化学实验在他们眼里极为神秘。因此教师应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兴趣一旦形成,学生对化学事物的感受就会既敏锐又深刻,同时能使中枢神经处于较强的兴奋状态,产生愉快、满意和欢喜等情感,进而发展成内部的驱动力,推动学生主动地承担学习任务并进行相关的化学学习活动[1]。所以要改变学生化学学习的状况,在第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相比其他学科要容易一些。趣味实验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首选,教师利用趣味实验可以把学生引入神奇的化学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和谐的氛围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点燃他们求知的思想火花,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趣味实验教学举例

比如在讲到“化学与社会和化学与生活”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用“套取指纹”实验[2]进行教学。

套取指纹是常见的一种破案方法,因此,本实验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趣。

【实验用品】白纸一张,玻璃管一个,碘晶体,酒精灯。

【实验步骤】

1.用手指先在一张白纸上按一下;

2.取一支玻璃管,在管内放入两颗米粒大小的碘晶体,将玻璃管放到小火上缓慢加热;

3.当碘晶体受热上升到试管口时,将白纸上按过手印的地方对准玻璃管上方,不一会儿,白纸上就清晰地显示出刚按过的指纹。

【解释】这是因为我们的手指上总有一些油脂,而碘极易溶解在油脂中,由于碘的颜色很深,所以白纸上就能够显示出指纹的印迹。

五、案例反思

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实验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案例中的“套取指纹”实验贴近生活,又来自于生活,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类似这样的实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应用于中学化学第一堂课的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堂课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介绍化学学科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爱上化学,愿意积极主动地了解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教师应用趣味实验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入,不但能很好地达到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的目的,而且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对化学学习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态度,会对他们学习化学知识和培养化学素养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使初中化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志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2.

[2]刘志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9-18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