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网络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研究

时间:2024-05-09

韦 伟

摘 要: 本文作者分析了目前《网络技术基础》实验课程的现状和不足,初步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为教育技术学专业进一步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技术基础》 实验教学 途径

1 引言

《网络技术基础》是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其他师范类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外,更希望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组网技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以探索与《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该课程授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笔者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分析了我院《网络技术基础》实验课程的现状和不足,初步提出了一些具

体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为教育技术学专业进一步有效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2 现状与不足

我院《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少量的实验。而该课程具有理论抽象难懂、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仅依靠单纯的课堂讲授远远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反映,学完该课程之后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网络应用中的实际问题,这充分表明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急需改进。

2.1缺乏专门的实验设备。

我院自教育技术学专业1999年开始招生以来,先后建立了两个60座的计算机机房。问题在于其中一个机房计算机配置太低,现在已经基本停止使用;另一个机房是2006年为迎接本科教学评估而建立的。传统类型的机房,其主要功能是为VB语言、C语言、三维动画制作、网页设计、Photoshop、Authorware等课程提供上机服务,不能有效开展网络组建的相关实验项目,特别是网络设备的配置、管理与维护。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脱节,使许多学生认为该课程就是记记概念、背背原理,无需强化实践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对理论不感兴趣,对实验热情不高。

2.2实验课时少,质量不高。

在早期的教学大纲中,《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安排51个理论课时,12个实验课时。2006年对大纲进行修改,调整为34个理论课时,17个实验课时。因为缺乏专门的实验设备且实验课时少,只能安排双绞线的制作、对等网的组建、Window 2000 Server的安装和配置、IIS安装与配置、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等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而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网络管理等实验的不能进行,使学生缺少更多的实践机会,其实践操作能力无法进一步提高。

2.3重理论考核,轻实践考核。

根据教学大纲安排,《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考试采用百分制,其中笔试成绩占70%,实验和平时成绩占30%。一方面网络实验技术含量不高,学生兴趣不大,另一方面学生实验训练的时间少。以2007年—2008年秋学期的开课情况为例,原计划通过虚拟机完成实验,不过虚拟机对内存要求较高,而我院新机房只有8台计算机内存为384M,勉强能运行虚拟机。而参加实验的学生有93人,共12组,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根本无法有效地组织实验教学。多数学生即有机会实践也只是根据给定的实验步骤机械地完成,甚至都不理解每一步的用意是什么。反映在期末考试卷上,表现为实验题不敢过多涉及,特别是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这进一步使学生认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不高。

2.4没有合适的实验讲义。

《网络技术基础》理论课程选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实验讲义则由授课教师自编。由于授课教师不一致、实验设备缺乏和对实验的认识不足等,实验讲义因人因学期而异,随意性较大,实验教学目标流于形式。更关键的是,自编的实验讲义多数只有实验过程和步骤,没有相应的理论解释。全部靠教师在实验课程中逐一讲解,不太现实,原因如下:一是课时不足;二是分组较多,教师重复讲解容易倦怠;三是不利于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和复习。

2.5实验教学不能重在“学”。

具体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多数教师一般先演示一遍实验,然后由学生自己操作。由于课时较紧,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么被忽略,要么由教师代为解决,从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缺乏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也就流于形式,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

3.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针对以上诸多不足,要提高《网络技术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虚拟机和模拟软件相结合。

解决设备不足的一般思路是建立专门的网络实验室。这个的投入较高,就我院目前情况来说资金、设备及场地在短期内都不能得到解决。因此采用虚拟机和模拟软件构建实验环境,进行网络实验无疑是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法。目前针对PC机的虚拟机软件主要有VMware和Virtual PC两种。因Virtual PC简单易用,所以在2007年—2008年秋学期实验课程中,我们就利用它构建虚拟机系统进行Windows系统的安装、对等网的组建、服务器的配置等实验,效果很好。另外,还可以利于Boson NetSim模拟软件进行交换机、路由器的组网实验。虚拟机和模拟软件相结合使用,前后学生实验操作互不影响,既减少了实验管理的难度,也不会影响教学质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加大PC机的内存。

3.2精选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精选。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来说,《网络技术基础》实验内容可根据新颖性、实用性、拓展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来进行选取[1],具体包括双绞线制作、对等网建立、操作系统安装和配置、服务器安装与配置(www、FTP、DNS、DHCP、E-mail等)、三层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等。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时情况、学生情况、实验设备条件对实验进行相应扩展,比如操作系统安装可以扩展到Unix、Linux系统,DHCP可以扩展到中继代理,交换机配置可以扩展到VLAN技术、Trunk 技术[2]。这些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实验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需要。

3.3加强实验考核。

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考核是整个实验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检验实验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依据我校08版培养方案中“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指导思想,应结合理论课程对考核进行改革。其一,将理论和实验考核比值由以前的7∶3改为4∶6,提高实验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其二,要求学生对学校周边网吧的网络情况进行调研,撰写调查报告;其三,根据授课教师给定的条件进行网络设计,提出组建方案;其四,加强实验过程的考核,如实验是否有效完成、实验报告是否合格、学生态度是否端正等,特别是强调对实验中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

3.4选择合适的实验教材。

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目标,编写适合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教材。教材应该包括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重点及难点,并在实验安排时给出不同的要求,提出不同的思考问题。这样既方便教学,又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

3.5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因此,一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3];二可以采用学生自己管理和授课的方法。如在2007年—2008年秋学期实验课程中,教师先教会一到两名学生,然后一帮二、二帮四,如此下去,所有学生都能独立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实验任务。学生也更乐意通过彼此探讨的方式解决实验问题,进而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应用网络为教育服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努力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实验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建东,王海燕.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设计[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

[2]李娜,傅骞.利用模拟软件改进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的初步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07.7.

[3]任昌荣.“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改进方法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7.

[4]黄丽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研究[J].福建电脑,2006.2.

项目编号: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09B13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