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胡梅桂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法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进行启发与诱导,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努力给学生寻找真理和发现的手段。在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几种做法。
一、营造和谐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而这种问题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让学生能开口说话的环境和氛围。因此,我在课堂里十分注重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一个笑脸、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赞许的眼神,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不合主题或是奇思异想,一般不批评或制止,而是耐心地听学生说完,在宽松融洽的氛围里给予其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信心及习惯,而且使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个人不同的见解,说出自己的观点。
二、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测和发现的载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和运用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前我让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月饼和一把刀,学生感到莫明其妙:老师让我们准备这些东西到底是想干什么?上课伊始,我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切月饼,要注意观察哦。”我把一个月饼平均切成了两份,并在黑板上写上“1/2”,说明:把一个月饼平均切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2”来表示。然后让学生也动手来切一切,结果发现学生切得乱七八糟。于是我在“平均切”三个字下划上红线,强调一定要平均切成大小一样的两块,才可用“1/2”来表示。学生正确切完“1/2”后,在我的指导下又学习了“1/4、1/8”等分法。这样,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三、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主动探索学习
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如:“能被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我先让学生用1、2、3数字卡片摆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学生只摆出123与213。接着我问:“那么个位是3、6、9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吗?”有学生发现不一定能,如:13不能被3整除,26也不可能被3整除,而33能被3整除。我再让学生用1、2、3数字卡片摆出三位数,请学生想想:“3不放在个位上还有没有被3整除的?”学生计算后发现132、231、321、312都能被3整除,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三个数字无论怎样排列都能被3整除?”进而激起学生对这个问题探索的兴趣。这时我趁机让学生说一个数,我迅速判断出该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更觉得惊奇,于是萌发需要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愿望。最后我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去寻找能被3整除的数字特征。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话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己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思维,引发自主探究,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如:在教学《摸一摸》时,我首先告诉学生:“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不同颜色的乒乓球各一个,请大家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呢?”此时学生各抒己见,我又问:“你能肯定摸到的是红色吗?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红色球,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我创设了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多种学习条件,并营造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的兴趣。
五、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必须有一定的探索空间。开放的课堂是实施探索性学习的有效保证。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好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提问学生:“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有的说:“把这些东西都摆放在一起。”有的说:“吃的放一堆,玩的放一堆。”等等。我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导入课题,开放课堂,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方法。各小组动手操作完后,让各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我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汇报完后,我又问:“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现在这样分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类?”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中,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了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