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与色彩写生教学

时间:2024-05-09

王昌德

摘 要: 本文对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的色彩理论进行了阐述,说明了二者对现代绘画色彩的写生教学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以期达到理想的色彩写生教学效果。

关键词: 印象派 后印象派 色彩写生

一、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的发展

在西方绘画史上,印象派绘画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绘画变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绘画体系上,印象派绘画改变了传统绘画以素描为造型核心的绘画体系,凸显了色彩的独立表现价值,使西方绘画逐步向以色彩为核心的绘画体系转变。在绘画理念上,印象派摆脱了传统的绘画题材的束缚,把目光转向现实世界的光色效果,以表现光色效果的瞬间印象为目的。印象派改变了传统的严谨、冷静、逼真的画面效果,实现了以感性、活泼、意象为主画面特征。印象派画家人数众多,成就卓著,影响深远。尤其在直接色彩写生中,印象派绘画体系更是深入人心。

紧随其后的后印象派绘画更是把色彩的表现力推向了极致。后印象派绘画与其说是对印象派绘画的继承,不如说是对其的反动。后印象派画家不满印象派绘画的即时的、不稳定的画面效果,转而追求画面的坚实感。在色彩效果上也逐步放弃了现实的色彩效果,转而追求色彩的主观表现。在他们的画面中,由于主观色彩的运用以及对画面形式感的追求,色彩构成的因素十分突出,大色块的运用以及大面积平涂的方法使得画面极具张力,色彩获得了空前的表现价值。从此西方绘画摆脱了几百年的写实体系,走上了主观表现的道路,进入了现代绘画时代。

二、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的色彩理论对色彩写生的意义

纵观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的整个发展历程,其对西方色彩绘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二者的结合基本涵盖了西方色彩绘画发展的全部内容,实现了从客观到主观,从直接对景写生到主观创造画面的基本的框架结构。由于二者的画家们大多以写生为画面生成的主要方式,因此其对现代绘画色彩的写生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而就现代色彩教学体系来说,其色彩理论也主要来自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因此,在我们的色彩写生教学中研究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绘画是很有必要的。

1.印象派绘画的色彩理论

(1)色彩的丰富性

印象派体系的理论来源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光学方面的,即发现了光谱色,并且认识到颜色不是物体固有的特性,而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这样就摆脱了传统绘画中根深蒂固的固有色的观念,开始强调光源色、环境色以及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色彩的丰富性就成为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征之一。二是视知觉方面的发现,即发现了补色原理,这成为印象派绘画色彩效果生成的主要方式。印象派绘画光色效果的产生主要得益于补色效果的运用,因此印象派绘画的容色理念可以概括为:以对比色为核心,强调光源、环境等条件色的运用,以及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表现光色效果。其对写生色彩教学的启示在于理解对比色的运用,以及光源、环境色的强调视画面色彩丰富的先决条件,根据对比色的原理分析画面色彩之间对应的关系,同时在固有色的基础上注意分析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色彩所造成的复合影响以强化色彩的层次关系。二者的结合基本可以实现对丰富色彩的运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印象派绘画体系有着某种近乎于科学的规则,但是它崇尚一种感性的基于真实视觉经验的画风,因此不能僵死地理解印象派绘画理念,不能进行简单的色彩推理。否则就是南辕北辙。因此必须经过大量的写生训练把理念融合到活泼灵动的感觉之中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色彩效果。在这一点上,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莫奈的绘画体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莫奈认为大自然是瞬息万变的,画家要捕捉住这些色彩变化。他无暇调配颜料,或慢条斯理地分析色彩,只是以迅速的笔触直接堆放到画布上,舍去不必要的细节,加强画面的色彩氛围感。运用这种方法的结果,对象的形和轮廓减弱了,有一种草图似的效果,只见斑斓的色彩铺满画面,画中没有结实清晰的形象。另外莫奈不仅忽视形的塑造,还忽视物体的实际意义,因此绘画的主题并不重要,什么对象都可以入画,哪怕是一棵树,一堆干草,一座农舍。莫奈说:“当你画画时,要设法忘记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小块蓝色,这是一长条粉红色,这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与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为止。”

(2)色调的单一

与色彩的丰富性相对应的一个问题便是色调的统一,对于追求光色效果表现的印象派绘画来说,色调是实现画面真实感的必要前提,而且其难度也随着色彩丰富性的增加而增加。画面中光源色的统一、环境色的影响、主体色的倾向都可以实现色调的统一,其难度在于如何与色彩的丰富性达到比较完美的结合。既不能为了实现色调的简单统一而牺牲色彩的丰富性,也不能为了色彩的一味丰富而导致色彩的混乱。为了体味色调的神奇作用,我们可以看印象派大师对同一主体在不同时间的写生来加深印象。如莫奈曾在一天里的不同时间写生同一堆草垛、教堂、伦敦议会大楼等景观,在他的画里可清晰地感受到一天里光色的变化,对色调的准确把握正是这些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

2.后印象派绘画的色彩理论

后印象派绘画对色彩写生教学的启示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即主观上对形式感的追求和客观上画面的清晰的色彩构成效果。以后印象派的三位代表性画家塞尚、高更、梵高及其作品加以说明。

塞尚被誉为“现代派之父”,其一生都在追求画面的秩序与均衡,有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不惜牺牲画面的空间感与真实感,在色彩的视觉的力的探索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高更的图式主要得益于原始艺术,大面积平涂的强烈色彩极具装饰性及神秘感,喜欢通过对几种色彩的反复使用达到丰富的画面效果。

梵高的作品热情澎湃,强烈的主观用色是其作品的主要特征,梵高曾受到日本浮世绘画风的影响,画面具有明确的秩序以及韵律感。

(1)形式感的追求

后印象派绘画对形式的追求使得其作品整体上具有一种稚拙、深沉的内在力量,装饰性的色彩效果对印象派的现实色彩是一种有益的补充。而色彩构成意识的凸显更是最具现代意义的对色彩形式感的追求。后印象派绘画强烈的个人色彩及形式追求是西方色彩绘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现代色彩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对于画家自我意识的形成,绘画风格与绘画形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2)色彩效果的清晰

对于通行的色彩写生教学来说,后印象派绘画中色彩构成关系的引入加深了对画面色彩关系的认识,使得色彩效果的生成关系变得更加明晰,这也是画面大的色彩效果生成的最直接的因素,其与画面色调的处理更形成完美的互补关系。如果说色调是画面色彩的一种趋同倾向的话,那么色彩构成就是画面色彩的一种趋异倾向。色调使画面的色彩达到和谐的效果,色彩构成则增加了画面的张力。现代的视觉生理学已经证明:画面中大的色彩构成是产生画面视觉冲击力的首要原因。所以如何处理好色调与色彩构成的关系也是现代色彩写生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落实到具体的写生过程中,应避免为了色调的统一而削弱大色块的对比,也要注意过于强调色彩构成的关系而破坏色调的统一。在处理画面的具体色彩细节时,还要注意处理好色彩的丰富度与色彩构成的关系,这是在色彩写生中最容易犯的错误。画者往往过于沉迷色彩丰富性的表现而画得过于琐碎,以至于破坏了大的色彩构成关系。虽然在局部色彩的细节上会有一些效果,但由于破坏了大的色彩关系,也不会有好的色彩效果。

综上所述,为了取得理想的色彩写生效果,必须了解画面色彩效果的生成方式,了解画面大的色彩效果与局部色彩细节的处理方法,注意处理色调、色彩构成,以及色彩的丰富性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样才能达到色调统一、构成明确、色彩丰富的理想的画面效果。在这方面,印象派、后印象派画家的绘画理念、用色体系以及大量精美绝伦的作品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参考文献:

[1]陈洛加.外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美]约翰·雷华德,[英]贝纳·顿斯坦著.平野,陈友任译.印象派绘画大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翟墨,万端廷.后印象派.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书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