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测度及应用研究

时间:2024-05-09

周文静,张瑞林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的通知》《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等政策,将特色小镇视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载体、新内容、新空间,并把“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作为特色小镇建设引领,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总的来说,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也是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丰富和充实。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具有耦合性,二者耦合于复杂的空间、生态、功能、人文等社会关系中,呈现出相互促进与制约的连锁关系。国内既有的研究多以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为纽带,从新型城镇化视角对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进行多维理论探讨,在理论层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对体育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审视、推动发展、耦合理论探讨等,在理论维度上从正面或侧面论证了体育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二者的耦合关系,但鲜有对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作用的验证标准、验证方法、案例分析等的实证研究。

二者耦合程度的验证标准、方法等能为有关部门工作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以既有研究为理论基础,尝试对耦合关系进行可操作性的说明与诠释,通过构建二者耦合测度指标体系,建立二者耦合测度模型,突破以往研究中资料与数据局限,实证验证耦合程度与模型适应性,旨在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为有关部门进行体育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测度体系的构建

1.1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逻辑框架

体育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育特色小镇能够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体育特色小镇可通过体育产业的集聚、辐射与联动效应,融合养老、旅游、文化等产业,为新型城镇化带来人才、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能够带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交通、生态、人居等环境的改善以及政策支持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保障。既有的研究认为,体育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在空间、生态、功能和人文等方面存在耦合域,共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空间上,体育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是地域系统内的空间布局,不存在明显的空间断裂点,体育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之间整体上存在着“点到面”的空间联通路径,通过体育特色空间的营造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空间的重构。生态上,体育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始终将生态建设置于突出位置。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指南》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作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刚性约束。功能上,体育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空间单元,是一种融合多种功能的新型空间载体,是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城镇规模结构和布局以及城镇化体系、推动开发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的功能补充。人文上,体育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两者在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上是一致的,即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内涵塑造与新型城镇化的人文城市建设的理念相契合。综上,构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逻辑框架,如图1。其中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系统为空间建设、生态建设、功能建设、人文建设4个方面;新型城镇化系统为空间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功能城镇化、人文城镇化4个方面。图中椭圆虚线表示两个系统之间相互协调促进的耦合演进关系,本研究将以此为基本框架构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测度指标体系与新型城镇化测度指标体系。

图1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逻辑框架图

1.2 测度指标构建原则

本研究以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逻辑框架为基础,遵循系统性原则;以层次分析法为逻辑指导,遵循科学性原则;以指标数据可获得性为指标选取标准,若确实难以量化,则以能够分级处理为优先选择,遵循可操作性原则;以指标的普适性为思考方向,遵循可诊断性原则。按照指标体系指数在3~10个的解释范围,构建指标体系。

1.3 测度指标筛选

1.3.1 初级指标选取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多方面的新型城镇化与特色小镇建设相关的评价体系,学者们也根据评价主体与研究内容差异构建了不同指标体系(见表1),这为本研究的指标构建提供了重要参考。

表1 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测度指标体系汇总表

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公布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的通知》为指导,结合两个系统内涵以及耦合特征,借鉴政府和已有研究成果中对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内容,构建初级指标体系。

1.3.2 最终指标确立

为进一步保障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专家咨询法对指标做进一步的筛选与确定,专家组由学者与政府工作人员两部分人群组成。以主持或参与体育特色小镇或新型城镇化相关课题研究为标准,共邀请15名学者作为咨询专家,得到11名学者回应;同时邀请2名参与体育特色小镇申报工作的政府人员作为咨询专家,专家组成员共13人。采用德尔菲法评议过程对指标的合理性与重要性进行咨询,在合理性咨询中,根据专家反馈结果,将体育特色小镇二级指标中“文化自信”与“特色文化项目开发”合并为“文化特色”,将新型城镇化二级指标中的“科技发展”改为“智慧发展”;在重要性咨询中,设置“非常重要——不重要”5级,专家反馈结果一致,无“不重要”与“不太重要”得分。

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系统中,(1)空间建设主要体现为体育特色小镇空间建设的相关内容,是体育特色小镇在空间建设中资金、土地等的投入与建设表现,可以从建筑面积、投资完成情况、交通可达性3个方面进行评价;(2)生态建设主要体现为体育特色小镇生态建设的相关内容,是对体育特色小镇及小镇所在行政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治理,可以从空气治理、环境治理、低碳建设、园区景观绿化4个方面进行评价;(3)功能建设主要体现为体育特色小镇功能建设的相关内容,是对体育特色小镇功能的塑造与建设,可以从体育功能、智慧功能、服务性功能3个方面进行评价;(4)人文建设主要体现为体育特色小镇人文建设的相关内容,是对体育特色小镇人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景区创建、文化特色、宜居体验3个方面进行评价。

在新型城镇化系统中,(1)空间城镇化主要体现为城镇化中空间建设的相关内容,是城镇化建设中空间建设的变化与表现,可以从绿地空间、道路面积、休闲空间3个方面进行评价;(2)生态城镇化主要体现为城镇化中生态建设的相关内容,是城镇化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优化,可以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工业废物处理3个方面进行评价;(3)功能城镇化主要体现为城镇化中城市功能建设的相关内容,是对新型城镇功能的开发与建设,可以从生活品质、公共服务、人口发展3个方面进行评价;(4)人文城镇化主要体现为城镇化中城市人文建设的相关内容,是城镇人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文化发展、生活便利、智慧发展、医疗发展4个方面进行评价。

1.4 指标权重确立

采用结构熵权模型(SE),通过盲度分析与归一化处理,确立指标权重。如下公式:

(1)

=max()+2

(2)

(3)

(4)

=(1-

(5)

(6)

式中:代表个专家对于产生的盲度,代表个专家对于评价指标的总体认识度。邀请8位专家进行权重打分,通过熵值与盲度分析将主观赋值与客观赋权相结合,最终以同层归一化处理的方式获取相对权重,结果见表2。

表2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测度指标体系表

2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测度模型构建

为深入分析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关系,在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耦合协调模型,进一步测度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以测度体系对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系统进行诠释,测度模型则对二者耦合强弱与耦合关系优劣做进一步分析。

2.1 综合评价模型

根据董文静(2020)的研究,采用综合评价模型测度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如下公式:

(7)

(8)

式中:()表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综合指数,()表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表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体系各指标X的权重,表示新型城镇化体系各指标Y权重。

2.2 耦合度模型

耦合是指两个或者多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现象。结合陈斌、刘畅的研究,建立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模型,用于两系统之间作用程度强弱分析,如下公式:

(9)

式中:代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取值区间[0,1],越大表明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系统的综合指数,()为新型城镇化系统的综合指数。

2.3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模型能够对两个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但会对两个低发展水平系统高度耦合产生遮掩效应,不能反映两个系统间的实际发展水平,且耦合度只反映两子系统间的作用程度强弱,无法对两个子系统的互动做出优劣之分。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引入协调发展模型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如下公式:

=×()+×()

(10)

(11)

式中: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度;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与为待定系数,且=1。本研究认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作用、地位相同,故取=0.5。

根据研究目的,参考已有的研究,本研究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系统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分别划分为4个区间(见表3),用于后续的适用性分析。

表3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系统与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阶段划分表

3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测度的应用

以可操作性、可诊断性等原则进行指标选择,目的在于能够对同一城市耦合系统进行诊断,帮助其了解自身的耦合情况,而非进行城市之间耦合程度的横向比较,因此本研究不主张以此体系进行城市之间耦合程度排名。考虑到数据与资料的可获取性、可公开性以及案例的代表性等因素,选择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进行测度体系及模型的应用分析。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1.1 样本选择

图2 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地理位置图(来源于潍坊市体育局)

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是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之一,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以建设运动休闲、人文体验为特色的生态小镇为发展定位,致力于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小镇于2011年正式启动建设,前期已投入15.8亿元,具备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优势。潍坊依托“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以及山东省委关于潍坊“走在前列、起好带头作用”地区战略,具备政策优势;潍坊是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作为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城市、中国风筝文化发祥地,具备区位优势;潍坊积极打造棋牌等智慧型赛事,发展赛事赞助、冠名等产业链,具备产业特色优势;潍坊市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5 872.2亿元,具备消费基础优势。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第二批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等称号。从整体看,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既体现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一般特征,又有城镇化的一般特征,可用于指标体系适用性的应用研究。

3.1.2 数据处理

各指标的量纲不同会对可比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去量纲处理。本研究采用“现实期望比”去除量纲。

(12)

(13)

3.1.3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需数据分为两类:一类为直接从年鉴、政府网站等查询的数据,主要从《山东统计年鉴》、潍坊市体育局等获取权威数据;一类为无法直接从年鉴或政府公布材料中得到,需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赋值的数据,由课题成员根据调研以及政府网站公布图文材料进行赋值,赋值结果与专家对接后达成一致。依据式(7)至式(13)计算出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建设与潍坊市城镇化综合指数、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见图3)。

图3 2018—2020年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建设与潍坊市城镇化耦合情况图

3.2 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建设与潍坊市城镇化耦合分析

2018—2020年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建设与潍坊市城镇化耦合度均在[0.3,0.5)范围内,处于拮抗耦合区间。此阶段,两个系统相互关联,在发展过程中相互碰撞、制约。

在空间耦合上,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在发展中结合时代需求与自身发展规划,开发建设冰雪运动、户外运动、酒文化、喜庆文化、观光及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运动休闲及文化体验项目。这些项目建设用地、选址、公共交通等空间需求均与潍坊市城镇化建设相耦合,遵循国家政策,符合潍坊市建设总规划,受潍坊市城镇化建设约束。另外,小镇发展带来的旅游、餐饮等需求增多,对公共设施的需求必然增加,围绕小镇的公共设施建设也成为城镇化工作的内容之一。而潍坊市城镇化建设在现有条件基础上进行优化建设,充分考虑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发展,尽力寻找共赢建设方案,因此小镇空间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城镇化空间演化形成制约。

在生态耦合上,二者均以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为发展建设要求。潍坊市在城镇化建设中兼顾经济与环境双发展,获得“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城市”“联合国水环境示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这既为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坏境,又在无形中对小镇建设与发展提出了高标准的生态发展要求。该小镇位于青龙山区域,之前是废弃的采石场,潍坊市政府批准山东景芝酒业在该区域打造生态休闲小镇。为加快推进生态治理,对低碳、绿化、修复等生态标准,开发方在遵守潍坊市城镇化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积极尝试更高水平的生态建设,因此小镇生态环境更为优化。城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会以小镇生态建设为参考进行环境治理,二者在生态意识层面相互交织,不断碰撞,共同提高。

在功能耦合上,特色小镇作为城市功能的有效延伸,既能有效舒缓城市的负外部效应,优化城市产业链生态体系,还能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功能补充。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正是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文化休闲、产业集聚等区位优势,立足潍坊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致力于实现缓解城市发展压力、满足人们娱乐休闲需求以及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发展愿景。通过推进国际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多元功能聚合,叠加现代城镇社区建设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功能,完善社区服务、商业服务和交通站点,为城乡居民创造便捷美好的运动生活圈,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功能空间,并通过休闲体育设施建设、群众体育赛事组织、体育产业集聚、品牌赛事举办等,挖掘小镇的运动休闲等功能以满足城乡居民运动休闲、人文体验等需求。同时,小镇在项目建设发展中需要城镇化提供相应的公共交通、住宿、餐饮等功能支持,若是城镇化跟不上小镇发展需求,那么必然制约小镇发展。

在人文耦合上,二者均是促进产城人文融合的建设过程。新型城镇化中人文建设过程是发掘与守正过程,不断挖掘本地人文特色,积极守护与传承本地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中,潍坊市明确要打造包容共享的人文城市,通过充分挖掘风筝、木版年画、剪纸等潍坊优秀传统文化,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体育、养老、研学等融合发展,以促进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则是对本地人文的弘扬与出奇过程。既是本地特色文化集中展示、放大发展的平台,也是壮大本地特色文化发展和将本地文化创新发展制造经济价值的过程。小镇通过文化旅游功能叠加,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展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图景和建设富有文化魅力的公共空间,挖掘工业文化、运动文化、休闲文化等产业衍生文化,因地制宜地开展绿化亮化美化,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打造彰显地域特征的小镇特色景观。在整个过程中,两个系统不断碰撞,发掘与弘扬、守正与出奇,既融合又矛盾,如何平衡二者关系是小镇向更高水平演化的关键环节。

3.3 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建设与潍坊市城镇化耦合协调分析

2018—2020年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建设与潍坊市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均在[0.6,0.8)范围内,处于高度协同区间,且耦合协调值不断增加。这表明两个系统间协同效应明显,互动增强,演化有序。结合综合指数与耦合度进行分析,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系统发展水平滞后于潍坊市城镇化系统发展水平,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如下。

(1)国家政策导向。2013年城镇化概念的提出、2014年《国家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发布,拉开了城镇化序幕,城镇化成为了全国各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2016年小镇经济受到关注,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给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方向性指导。从国家政策导向中可以发现,国家层面对城镇化的关注时间要早于小镇建设,政策力度要强于小镇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潍坊市城镇化系统的发展速度快于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系统。同时,二者在空间、生态、功能、人文方面的耦合性决定了实践中二者必然具有重合性与相似性,因此在政策宏观调控下,二者向着有序的良性耦合演化。

(2)地方政府作为。目前,虽然小镇建设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不一致,但是两者向着有序的良性耦合演化,表明了潍坊市政府对于体育特色小镇与城镇化建设的努力。一方面,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是由无到有的过程,建设于废石坑、乱石岗上,由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政府“转调创”的发展要求下,以造福于民、还绿于山等原则建设。目前发展水平虽然没有追平潍坊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但是多年不断改造与发展已经跻身国家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名单并获多项荣誉。另一方面,二者向着良性耦合演化,说明地方政府对二者耦合发展有足够的认识与长远的规划。具体体现在选址布局上,小镇与高速路、机场等交通枢纽位置较近,能够很好地发挥辐射作用,有利于系统间要素流动;在发展策略上,小镇与城市传统体育设施错位发展,建设传统城市中相对缺乏的休闲健身设施。

(3)居民生活需求。城镇化能为体育特色小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消费基础与设施基础,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也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两个系统内部,居民对于美好生活需求是二者向着良性耦合演化的重要动因。为满足人民需求,两个系统内部越来越多的因素联动,为居民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优质的需求满足体验,这也是未来二者耦合发展的重要因素。既有的研究也表明,体育特色小镇建设顺应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对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运动休闲需求,促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具有重要作用,特别在经济功能、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上对居民亲环境行为具有正向作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潍坊安丘的落地与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相融,成为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的新载体。

(4)产业结构变动。近年来,潍坊市体育产业产值不断增加,2020年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值达240亿元,以康瑞体育、潍坊中柏韩美、山东真又美等为代表的体育制造企业的产值更是连年攀升。伴随潍坊市体育产业发展,小镇建设也在同步进行。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作为集运动休闲、文化创意、旅游体验、教育培训、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休闲小镇,其规划依照潍坊市政府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根据潍坊市现有运动休闲发展基础及未来发展潜力,结合空间元素,打造“一核两带多业态”的运动休闲为核心的产业空间布局,小镇各产业项目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间接带动就业岗位1 000多个。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产业发展上总体符合潍坊市产业结构演变趋势,两者都重视和提升产业的带动能力,特别是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强调高端产业要素和优质产业的集聚。比如,潍坊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招商引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潍坊市也重视优质、绿色、朝阳产业集聚,注重产业平台、产业生态、产业特色建设。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同性促使二者耦合更为紧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本研究基于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逻辑,通过构建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体育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实证测度。得出如下结论:(1)体育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在空间、生态、功能、人文4个方面存在交互耦合关系。(2)以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建设与潍坊市城镇化为案例的应用分析表明,潍坊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系统的发展水平滞后于潍坊市城镇化系统发展水平,二者呈现拮抗耦合状态,处于高度协同发展阶段,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表明本研究构建的测度体系及耦合模型具有适用性与可行性。(3)体育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的整体耦合协调水平有待提升。国家政策导向、地方政府作为、居民生活需求、产业结构变动影响体育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水平。

4.2 建 议

4.2.1 完善顶层设计,推动政策融合协调

无论是体育特色小镇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应遵循国家政策导向,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地方协同政策,使体育特色小镇能够全方位地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又要全面促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在空间布局上形成协同互补。(1)完善相关规划方案,促使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规划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有效衔接。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方政府作为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主导,在小镇建设过程中应明确建设与发展目标,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小镇规划方案,使小镇规划与城镇化建设相协同。(2)要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完善的配套政策是实现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首先,地方政府要为小镇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大政策、财力等支持力度,比如,创新投融资机制等激励政策;其次,政府应加快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保障制度,有效促进城乡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最后,加强新型城镇化与小镇之间的部门协同机制,促进各部门在共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上形成合力,既能提高新型城镇化效率,又能促进小镇建设的推进。

4.2.2 强化政府主导,夯实融合基础条件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本身就是政府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规划的重要实施内容,加强政府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推进小镇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体育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最大的阻滞因素来自于地区自身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条件欠缺、发展活力不足等。为此,强化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与夯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努力提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是体育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1)地方政府应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运营,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运营提供优势发展条件。(2)地方政府要做到简政放权与监管并重。一方面在体育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简政放权,将一些赛事举办权、项目经营权等交给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监管,特别是强化对参与或入驻到体育特色小镇的房地产等企业的综合审查,包括前期竞标、中期建设、后期运营等要做到严格审查与全过程监督,及时制止不合理现象,确保体育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

4.2.3 落实以人为本,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体育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以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为目标。随着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在新型城镇化中多重价值的凸显,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更加融入。二者相融入的核心是对城乡居民需求的满足与服务,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建设满足居民需求的项目是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之一。(1)要迎合居民体育需求,特色小镇要与附近市区、景点、小镇等形成补位式发展,开发特色化、小众化、网红化、高端化体育项目,与新型城镇化的社区体育系统形成多样化、层次化体育项目体系,丰富附近居民的体育参与选择。(2)要符合居民文化认同,特色小镇要发展地方文化特色体育项目,通过举办相关体育赛事、体育节庆活动等,满足居民文化需求。(3)要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特色小镇可以通过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两种方式吸纳就业。一方面,小镇发展要创造更多岗位,满足更多主动就业人员就业需求;另一方面根据小镇发展需要,依据岗位需求进行技能培训,通过对口培养的方式吸纳更多被动就业群体,进而促进城镇化建设。

4.2.4 重视小镇引领,促进新型城镇建设

面对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小镇要积极应对,在做好服务式发展的同时,可以通过产业引领、低碳引领、智慧引领等发挥体育特色小镇的引领功能,并通过打造体育特色小镇多元化消费场景,实现体育特色小镇在消费个性化、便捷化、绿色化等方面的升级,适配于当前我国消费市场所呈现出的消费需求升级趋势,更好地服务于城乡融合发展,满足城乡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1)体育特色小镇应该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做大做强小镇文体旅产业,形成产业辐射,不断扩大产业范围,延长产业链,起到产业引领作用。(2)体育特色小镇作为城镇化典型,在人居环境中要起到示范作用,尤其在低碳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环保技术的应用与环保材料的使用。例如,建设低碳出行体系、建设健康旅游餐饮体系、推广绿色节能建筑等。(3)体育特色小镇要积极尝试智慧化建设,构建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发展以旅游信息需求为出发点、以便捷生活为导向的智慧旅游体验服务,形成集“交通+住宿+餐饮+预约+……”为一体的智慧服务平台,提升小镇居民的智慧体验。(4)体育特色小镇要做好场景营销,通过营造多元化消费场景,不断满足消费者多元消费体验需求,使小镇成为未来引领城乡社区居民消费的“邻里友好”生活圈,实现体育消费空间最大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