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数字经济时代我国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时间:2024-05-09

杨 松,侯昀昀

步入新发展阶段,以电子信息产业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与供需匹配能力,使各产业之间边界逐渐模糊,产业融合现象不断出现,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随着“互联网+”等战略的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正迅速且广泛地渗透、应用到各领域,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领域的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加快,电子信息产业与旅游业、制造业、汽车产业、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更是成为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国体育产业同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实践同样日新月异,电子信息技术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引擎。如,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体育产业同医疗健康产业实现良好结合;使用VA、AR等技术,体育产业同旅游产业进行有效融合形成新型体育旅游样态;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推动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深度融合,体育产业业态结构以及生态圈得以重塑。学者们意识到产业融合对于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诸多研究并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如王大鹏通过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区域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指标之间进行测度;韩松对体育产业同养老产业之间的融合度进行分析;邵继萍利用耦合理论对体育产业与金融行业协同方面进行了定性分析;陈清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与体育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可见,现有研究较少聚焦电子信息产业与体育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无法有效把握现实情况回应现实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同电子信息产业融合程度进行系统分析。本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通过功效函数、综合评价函数以及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产业之间耦合度进行测度,系统测度我国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程度,以期为新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我国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机理分析

1.1 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成为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的外部动力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是促成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有效外部条件。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中提出要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中指出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推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体育消费服务等。《“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发〔2021〕29号)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加快推动文化教育、医疗健康、会展旅游、体育健身等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复用,进一步推动产业互联网融通应用,培育供应链金融、服务型制造等融通发展模式,以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更是指出要实施体育产业数字化战略,推进体育产业大数据中心和体育重点领域全产业链数据库建设。多样化政策的陆续出台为现代信息技术同体育产业之间实现深度交叉、渗透与融合提供了有效支撑。

1.2 供需结构的深刻变化成为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的内源动力

(1)从供给端来看,数字经济时代,无论是体育企业还是电子信息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产品供给成为其内在诉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自身产品与服务不断创新与优化是其重要价值追求。通过产业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创新效应,将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链进行重构与整合,进而有效解决积压的“库存”实现高质量产品供给,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2)从需求端来看,随着人们对健康、参与体验需求的日益增加,需求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高级化以及分散化,这也催使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化、分工细化程度不断加深。借助物联网及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体育企业与电子信息企业通过改变传统供需对接习惯,将分散资源集中处理并优化配置,实现供需快速动态匹配以应对个性化、定制化以及差异化消费需求,充分对应产业长尾实现规模报酬递增以及乘数效应,这也成为二者融合的重要动力。

1.3 技术要素的强渗透性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同体育产业耦合的重要途径

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技术要素革新对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体育产业效率,尤其是借助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之间生产效率以及管理效率得到较大程度提升。一方面,电子信息技术凭借其高渗透性和融合性,通过利用如互联网、5G、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现代信息基础设施与技术,融入体育产品的生产与制作全流程,极大提高体育产品的附加值,提升生产、应用与创新效率。另一方面,电子化、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以及管理过程的可视化和透明化建设,有效惠及体育产业领域各个主体,提高体育企业的信息反馈以及市场预警能力,提升体育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实现管理效率大幅跃升。

1.4 数据要素的强增值性成为体育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耦合的重要方式

(1)体育产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自身与医疗、康养、传媒等产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通过多样化经营模式的建立使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产业样态得到不断丰富,这为体育产业领域以及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体育产业通过不断对接逐渐延展的个性化、品质化需求长尾,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长尾不断延展,实现二者耦合程度的不断加深。

(2)体育企业通过利用大数据、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及平台,构建专业体育服务平台,创新体育产业服务模式,及时有效回应用户需求。随着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这样的规模效应不再局限于赛事观赏层面,在体育教育培训、运动康复、电子竞技等多个体育产业细分领域的规模效应也逐渐凸显,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海量信息、数据也将成为电子信息产业自我优化的重要数据来源,成为产品与服务创新的重要数据资产来源,从而实现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间的良性耦合。

图1 我国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机理示意图

2 评价模型选择与构建

2.1 模型选择

耦合协调模型作为产业融合程度的重要评价方式,包含协调与发展两方面内容,已成为诸多学者测量不同领域融合程度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以体育产业系统与电子信息产业系统作为耦合系统,引入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评价体系,具体模型构建过程如下。

2.2 模型构建

2.2.1 数据处理及指标权重确定

2.2.1.1 数据标准化处理

为了消除不同计算单位之间计量单位层面的差异,采用有序功效函数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将各项指标转化为无量纲数值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1)

其中代表对其子系统的贡献程度,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趋向于1代表贡献越大,代表各个变量,在数据标准化后,为消除零值对后续数据处理的影响,将所有数值向右平移0.000 1个单位。

2.2.1.2 指标权重确定

(2)

通过式(2)计算第项指标第个变量所占比重;

(3)

通过式(3)计算第项指标的熵值,公式如下,其中为对应项目数量;

=1-

(4)

通过式(4)计算第项指标对应差异性系数,指标重要性同差异性系数呈正向关系,公式如下。

(5)

通过式(5)确定第项指标权重。

2.2.1.3 综合评价得分

在数据无量纲处理之后使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各个系统综合水平指数通过如下方法进行测算。

(6)

其中代表各系统的综合水平指数,代表各个系统当中的指标数量。

2.2.2 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耦合度反映的是系统内部序参量与系统内部协调作用的一个基本度量,可以用来描述各个系统或者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计算公式为:

(7)

其中为产业耦合关联度,和分别代表体育产业和信息产业的综合评价得分,值越接近于1代表着耦合程度越强,相反耦合程度越接近于0则代表着耦合度越弱。通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构建我国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发展阶段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体育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发展阶段评价标准表

耦合协调度计算公式如式(9)所示,其中为产业之间的耦合度,代表两个产业之间的综合协调指数,、为待定系数,+=1,由于二者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同等重要角色,本研究将、赋值为0.5,代表耦合协调度,取值范围在[0,1],评价标准见表2。

表2 体育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发展评价标准表

=×+×

(8)

(9)

3 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选取

3.1 样本选取与指标体系构建

由于电子信息产业与体育产业协同的自身复杂性,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同体育产业耦合模型的内涵以及特征,在参考借鉴前人的研究以及数据的可得性基础上最终确定代表性指标。将体育产业分为产业规模、结构、环境以及效率4个维度15个指标(见表3),电子信息产业分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设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效率4个维度16个指标(见表4),并通过前文熵值法计算最终确定各个指标权重。

表3 体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表

表4 电子信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表

3.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9)以及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官方网站,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数据来源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体育产业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年鉴》等,缺失数据使用均值插补法进行处理。

4 体育产业同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

4.1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与体育产业综合评价得分分析

整体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2012—2017年呈现较快增长趋势(见图2),2017年、2018年受到宏观经济波动以及国际关系变化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受创”严重,增速放缓,首次出现增速下降趋势。但自2018年5月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陆续出台多样政策措施扶持“工业互联网”发展,助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新一轮增长。

图2 体育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综合评价得分图(2012—2019年)

从细分维度方面来看(见图3)。一方面,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相较于电子产业设施、产业环境、产业效率处在明显领先地位。原因是我国拥有较为齐全的产品门类,电子信息产业辐射效应明显,产业规模实现快速扩大,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设施、产业规模以及产业环境发展速度相一致,呈现较快增长趋势。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一系列促进电子信息产业政策效应的发挥,无论是从科研经费还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均显著增加。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效率相较于产业设施、产业规模以及产业环境,整体综合评价得分处在较低水平,表明尽管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以及社会效益发挥不足,产业效率无法实现有效配置,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增长路径。

图3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综合评价得分图(分维度)

而就体育产业整体发展情况(见图2)来看,我国体育产业从2012—2019年经历过两次较为明显的提升。首先,我国体育产业2012年综合发展评价得分较低,但自2014年开始得益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46号文”)等一系列刺激体育产业政策文件的发布,体育产业综合评价得分由2014年的0.049增长至2015年的0.101,体育产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这也进一步印证前文所述观点。其次,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21号)等文件的支持,体育产业环境不断优化,体育产业发展注入了动能,我国体育产业于2018年迎来显著增长,体育产业综合评价得分超越电子信息产业展现了体育产业未来强劲发展势头。

从细分维度来看(见图4)。一方面,我国体育产业环境不断优化,整体评价得分呈现较快发展趋势。2012年以来,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以及体育产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根据智研咨询所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体育场地总数量取得快速增长;同时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到2019年,全国体育场地达354.44万个,体育场地面积达29.17亿m,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8 m,这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我国体育产业从规模、结构以及产业环境方面呈现稳步增长、优化的趋势,体育产业呈现一个良性发展态势。以2014年为起始年,无论是体育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还是产业环境均较之前呈现较快的增长优化态势,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46号文”的出台,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但相较于产业环境而言,三者整体速度较慢;这也进一步表明未来随着产业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国体育产业更需寻找新的途径借助有利环境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图4 我国体育产业综合评价得分图(分维度)

4.2 我国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与体育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特征,存在不同优势与不足。根据式(7)计算所得我国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度结果,除2012年的0.854以外,其余年份均在0.9~1.0以内,表明我国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两大产业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关系,两大产业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见表5)。

表5 体育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关联度表(2012—2019年)

基于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前提下,根据式(8)式(9)对我国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总体来看,测度年份期间我国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从极度失调发展到勉强协调程度(见表6),2012年体育产业同电子信息产业处在较低水平的耦合阶段(=0.094),系统之间要素严重失调,体育产业信息化能力严重不足,同时电子信息产业自身的融合能力也有待提升;2019年体育产业同电子信息产业之间耦合度(=0.515)达到勉强协调局面,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互动程度不断提高,其规模和涉及领域逐渐增多,但依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表6 体育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图(2012—2019年)

结合各维度综合评价得分,根据式(8)式(9)分维度对我国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见图5)。第一,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具体而言,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资金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不仅为二者提供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同样也为耦合协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设施与产业结构维度中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同步增长态势,但整体速度较为缓慢。一方面,在测度期,无论是我国的体育产业总规模还是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等方面均较快速增长,在耦合协调度方面呈现稳步增加趋势;另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与体育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在2012—2015年期间持续增长,其中2014—2015年增速最快,2015—2019年期间增速日趋放缓且有所波动,表明我国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之间在基础设施与产业结构方面耦合不足,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第三,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在产业效率耦合协调层面相较于其他3个维度处在较低水平。产业效率的提升主要集中在产业产值、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产业创新效率以及就业人员吸纳等方面,但当前我国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在产业效率层面耦合协调存在显著短板缺陷,亟需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

图5 我国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图(分维度)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1)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在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以及服务等领域相互交叉、渗透,二者之间逐渐由相互独立逐渐走向耦合协调且相互促进,是新时期体育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2)无论是电子信息产业还是体育产业,在测度期间呈现不同特征、优势与不足,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途径以实现各自的高质量发展,这也为产业之间的融合奠定了现实需求基础。根据对2012—2019年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关联度测度发现,两大产业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关系,彼此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

(3)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同电子信息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发现我国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尽管从2012年开始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由极度失调阶段发展到勉强协调阶段,但依然处在较低水平,存在较高的耦合协调空间。同时,从细分维度来看,有效的政策支持为我国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之间耦合协调营造了良好环境,但二者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耦合协调以及产业效率方面耦合协调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5.2 建 议

(1)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持续优化产业环境。在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工业和信息化以及体育产业主管部门应该密切沟通、配合,构建符合体育产业自身特性的定制化政策体系,如鼓励支持创设不同级别的“数字化体育信息产业园区”,推动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融合,更好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同时通过积极的财政和税收政策,适度放宽政府部门管制,更好地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与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的研发,积极鼓励如“区块链”融合产业发展的新型体育产业样态,促进体育产业同信息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2)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长补短,协同共鉴提升产业规模。一方面,体育产业的数字新基建在未来数字化转型以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将发挥关键作用,体育产业应充分借力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布局,继续加强体育产业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推动更多体育企业“上云”、加强5G、物联网等技术在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等层面的应用,以推动电子信息同体育产业的集聚,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综合体,以此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加大信息产业向体育产业等传统产业的渗透程度,进而提高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另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同样应紧紧抓住体育产业成为未来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重要战略的机遇,拓展产业布局,结合体育产业多样化样态进一步提升产业整体产出效率与社会效益。

(3)转变竞争观念,开放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无论是体育企业还是电子信息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变得纷繁复杂,开放、合作、互联的多元产业协同模式将是大势所趋。如,体育管理、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教育培训以及体育用品与装备制造销售等体育企业应强化自身数据集成意识,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培育自身“私域流量”;体育旅游、体育健身服务等企业更应利用电子信息企业开放性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扩充体育产业链、服务链以及供应链,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相应体育企业更应同电子信息企业密切合作,合法性条件性共享“数据”资源,为产业融合以及高质量产品服务的产出与供给提供支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