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动力结构、内在逻辑与推进思路

时间:2024-05-09

潘 玮,沈克印,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创新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助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和生产力变革,打造服务型制造新模式。202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要发展体育中介服务、体育产品设计研发等体育生产性服务,形成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这为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指明了方向。目前,体育用品制造业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仍存在品牌价值效益不高、技术创新力量薄弱、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等诸多问题,面对新发展格局下国内人口红利优势减弱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冲击,以投资、出口为主导,依靠传统要素投入来推动体育用品中低端产业链规模扩张的经济范式已不能满足体育消费扩容升级的需要。为避免陷入“价值链低端锁定”和“同质化产能积压”的困局,要求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业领域延伸,推动体育制造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变,实现体育经济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是体育用品制造业调整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能和培育体育消费新需求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体育用品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探究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动力结构、内在逻辑及实施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学理解构

1.1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概念界定

制造业服务化最早由Vandermerwe和Rada于1988年提出,是指从事制造活动的企业为提高产业链增值效益,通过延伸产品设计、流通等服务环节的方式,将生产活动与服务活动结合起来,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服务消费需求的新型发展模式,其目的在于拓展制造业的服务价值链,实现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思维转变。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在服务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服务化成功地运用到企业的生产方式变革上,认为制造业服务化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制造企业对接生产性服务活动,推动制造模式由单纯的生产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演变的过程。其中,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非生产环节的服务外包,即制造企业将部分具有高度服务化性质的业态环节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企业,以达到精细分工、节省生产时间的目的,如生产咨询、信息处理和产品设计等,这能够让企业将资源集中在核心生产业务。二是新型技术投入赋能产品供给以客户实际需求为导向,允许消费者参与产品价值共创,如制造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进行精量化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与共享制造,使整个生产要素、生产工具、生产平台等生产组织结构更具服务化特征,最终形成服务型制造模式。

1.2 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内涵阐释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中国制造2025》,首次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推行服务型制造定为重点工作。此后,体育学界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尚未形成全面且权威的共识。如刘志勇等认为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是全球体育价值链分工、体育消费变革和信息技术变迁环境下体育制造业与体育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能够催生体育信息、体育金融等体育生产性服务,且具备工业经济与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共同特性;赵少聪等基于“微笑曲线”理论,将其视为体育制造企业为扩大非生产性服务业态的产出价值,将要素资源投入集中在上下游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的活动过程,以实现产业价值链的高级化;李碧珍等基于要素投入及产出视角,认为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包括了知识、技术、管理、制度等服务性要素投入和体育实物产品附属剩余服务价值产出两大阶段过程,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开展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手段。

综合上述阐释,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可概述为:在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育消费扩容升级背景之下,体育用品制造业为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以产业跨界融合为抓手,通过整合体育服务业的优势资源而进行的全产业链价值创造的系列经济活动,其本质上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在技术、业态、市场3个层面与体育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动态过程和必然结果(见图1)。技术融合层面,体育服务业领域的软件平台技术、数字信息技术与体育先进智能制造技术相融合,能够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推行个性化定制等制造新模式,进而助力产业动力变革。业态融合层面,体育用品制造业通过进行以服务为中心的业务重构,打造一批面向生产制造活动的体育生产性服务业态,能够延伸其产业链条。市场融合层面,体育用品制造业为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而为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配套的体验式服务项目,有助于实物产品嵌入特色服务品牌,进而提高产品的价值产出。对此,这一转型旨在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实现生产力革新、产业链延伸以及产品价值提升,以形成“服务至上”的产业发展新理念、新模式。

图1 产业融合视域下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内涵图

2 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动力结构

围绕“经济环境变迁—产业变革—消费升级”的逻辑主线,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构建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动力结构(见图2)。

图2 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动力结构图

2.1 宏观层面:社会经济环境的外部牵引

2.1.1 新发展格局的确立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确立,将为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及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指引。202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建立国内国际市场平衡发展的新型市场格局。同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即以国内消费为核心,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相结合,实现消费、创新、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这从供需关系角度、资源配置角度、技术创新角度、绿色发展角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体育用品制造业在推行“三去一降一补”过程中,通过服务化转型来摆脱对资源要素的依赖和消耗,有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国民经济的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

2.1.2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数字经济的规模效应和长尾效应有助于体育用品制造业实现更大范围的产业融合和业态创新,以达到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的目的,其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场景应用会加速这一过程。从技术赋能业态创新上看,数字科技的应用加速了集内容生产、分配和品牌营销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型经济平台的发展,如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以keep、咪咕运动为代表的线上运动APP的开发,能够为传统体育用品消费创造新的体验空间,推动“体育用品+平台服务”的深度融合。从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规模上看,2019年数字经济规模和体育产业总规模分别达到了38.8万亿和29 483.4亿元,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因此,双方通过要素、业态和市场的深度交融不仅有利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也有助于为其服务化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2 中观层面:体育产业变革的内部推动

2.2.1 产业增长动能转换

2.2.2 产业融合价值吸引

当前,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助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攀升和产品结构高级化已成为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有助于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业领域延伸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1)服务要素投入的价值。服务要素作为中间投入要素,通常具有技术、知识、信息、人力资本等高端要素密集特征,此类要素投入越密集,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就越明显。(2)业态创新的价值。体育用品制造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能够提高产业链各企业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分工协作效率,推动建立体育用品线上新零售、智能物流和直播带货等新型服务业态。(3)服务产出的流通价值。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与体育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链协同互惠关系,有助于知识的跨界共享和转移,并通过技术扩散效益,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业整体创新与服务的能力。

2.3 微观层面:体育消费升级的需求拉动

2.3.1 消费结构有序调整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居民的消费偏好、方式的不断变化,推动体育消费扩容升级现已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体育消费升级的过程在内容上具体表现为消费结构的变迁,它能够反映出人们的体育消费能力和水平,也反映其参与体育消费的心理趋向。目前,体育消费结构逐渐由实物型消费向服务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以服务产品为主导的体育消费增长所带来的“压迫感”,一定程度上会加速体育实物产品的变革创新,使其更具有服务特性。这表现为“体育产品+服务功能”模式成为体育用品制造业满足当前体育服务需求不断扩大的适应性举措,这种以增强产品服务体验来调动客户消费积极性的商业模式,能够为企业带来附加效益。譬如,户外运动品牌探路者为方便产品销售,利用微信小程序、抖音等新营销工具,并与天猫网购平台合作,搭建了厂家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的宣传、互动、支付与售后平台,通过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信息来精确定位消费群体,推动生产的定制化。

2.3.2 产品差异竞争加剧

3 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紧紧围绕着业态融合、技术创新、价值创造这一主线,并以强化新型服务业态建设、打造新型制造模式和确立服务转型目标作为其内在逻辑(见图3)。

图3 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内在逻辑图

3.1 以生产性服务业态为支撑,夯实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基础

3.2 以服务型制造为生产模式,明确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方向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行业在服务化转型背景下对其生产方式的创新,是以个性化定制需求为导向的生产力变革过程,其具有技术驱动、用户反馈、按需匹配等特点。在2021年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就曾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推广柔性生产、共享制造等体育智能制造与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体育用品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龙头企业。如今,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新兴技术赋能体育服务型制造已逐步成为现实,其生产车间的智能化、生产协同的平台化和产品生产的定制化,对于提升生产效率的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譬如,上海奥视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AI+体育”运动数据分析系统,打造出“唛小树成长测评仪”,其通过对体型姿态、身体素质和发育情况等数据的分析,能够为使用者提供相应的运动处方。同时,服务型制造受到一定的主客体准入条件的限制,这要求体育制造企业拥有丰富的知识、技术等高端要素资本,并明确转型的目标市场。鉴于《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将体育用品制造划为运动鞋服和器材装备制造两大类,体育制造供给端可以将其作为市场开发方向,推进服务型制造。

3.3 以产业链价值提升为目标,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

全产业链价值提升作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落脚点,反映了产业链供需结构、企业形态、市场竞合关系和价值分工体系的深刻调整。基于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链理论,可从以下4个维度构建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目标体系:(1)供需链层面。通过发挥体育用品流通服务业态的中介作用,建设全国统一的体育智慧物流和新零售平台,进而提高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精准供给效率,如2015年李宁体育借助“李宁APP+电商平台+线下直营”模式,实现了O2O新零售创新。(2)企业链层面。通过打造体育服务型制造骨干企业来强化主体建设,有利于营造良性竞争的产业生态环境,加速形成示范效应,如泰山体育入选2021年“山东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空间链层面。随着地区间产品竞争逐渐过渡到产品服务领域,要求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特色条件来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实现市场互补,如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可利用科技、人才等优势来打造体育金融、体育信息等业态,而江苏、浙江等地则可依托发达的制造业基础来推行体育服务型制造。(4)价值链层面。伴随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愈加强调产品价值与服务价值的有机融合,以整体提升产业链附加值的经济范式,也将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加速构建以品牌创新为主导、先进制造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4 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实践探索——以福建省为例

福建省是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达省份之一,其下辖的石狮、莆田、晋江、泉州、长泰、永州等地形成了高度聚集的体育鞋服及器材制造产业集群,同时拥有特步、安踏、361°、贵人鸟、匹克、爱乐、舒华等众多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及其品牌。因此,以福建省为研究案例,探讨体育用品制造服务化转型的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4.1 转型基础:体育生产性服务业态初现

体育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业领域延伸而形成的新型产业形态,是福建省体育用品制造行业服务化转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目前,福建省部分体育用品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将生产性服务业态从制造产业链中剥离出来,并以服务外包的形式来为核心生产制造环节提供专业化指导和技术服务。譬如,为缩短产品直达消费者的时间,实现“Direct to Consumers”战略,2018年安踏体育集团通过整合科技研发、物流运输、检验检测等业务资源,成立了安踏物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利用其自身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依托“生产基地+物联网物流”模式,建成了安踏晋江智能仓配一体化园区。园区通过升级线上线下一体化仓配网络和对消费大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了库存的精确分配,同时,以自动化技术及AGV设备的广泛应用提升了产品发货效率,为提高安踏体育物流递送的快速反应能力作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安踏晋江智能仓配一体化园区在投入运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即成功入选福建省级物流示范园区。这种设立独立全资子公司或部门,进而为母公司及其行业提供专业化生产性服务的应用实践,有助于吸引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延长研发、采购、存储、运营、销售、售后等生产性服务链条,并提高其资源要素的投入比重。

4.2 转型模式:体育服务型制造经验丰富

从政策经验上看,2016年福建省体育局印发了关于《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率先提出了要将体育制造业的服务环节实现分离,设立独立法人企业,并向第三方提供专业化服务,通过培育一批主铺分离的生产服务型企业,推动体育用品业制造实现服务型制造。2019年,福建省体育局发布《关于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推行“制造+服务”模式,借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产业示范效应。从产业变革经验上看,福建省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先后经历了“产品+服务功能延伸”“产品差异化供给”“产品服务功能一体化”“产品智能制造”“品牌经营+制造外包”五大阶段,反映了体育用品制造业以产品制造为主到以品牌服务为主的产业演进趋势。从企业发展经验上看,福建省部分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通过利用服务型制造模式,加速了产品个性化供给和品牌营销方式的变革,推动了生产与流通环节的信息化、智能化革命。譬如,2019年,特步与微软小冰、阿里合作推出微信小程序AIG,客户与机器人助手小冰进行互动后,系统软件能够根据客户喜好自动将数据传回智能生产车间,在定制化生产完成后经由天猫特步旗舰店将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不仅增强了客户的消费体验,还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4.3 转型目标:体育产业链转型成效显著

从供需层面上看,随着互联网平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的优势日益显现,一批以线上信息咨询交易为主营业务的“专精特新”企业的崛起,为供应链内其他企业提供了商务合作的新渠道。以福建一品嘉云供应链协同平台为例,该平台基于SCM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为泉州、晋江等地的体育鞋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研发、销售、租赁以及软件服务,有效规避了由供需链信息断裂所带来的市场盲目竞争,这对于福建省形成以核心体育生产性服务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协同创新生态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企业层面上看,以福建泉州为例,作为全国鞋业中心和首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截至2020年底,其市级层面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数量已达到100个,其中省级示范平台为21个,国家级示范平台4个,而省级示范企业也达到了30个,且多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从空间层面上看,2017年福建省发布《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强化福州、泉州、晋江等沿海地区的体育品牌建设和对外贸易,并在福建西部地区建设智慧体育用品制造基地等利好措施。从价值层面上看,福建省坚持推进体育品牌价值提升工程,以技术创新优化服务品质,如安踏体育打造同安ID定制智造工厂、厦门特步运营中心建设运动科技实验室、匹克布局态极科技和3D打印业务、舒华体育打造健身器材+智能软件服务等。

5 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推进思路

5.1 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与治理协同

(1)政府部门要完善体育产业融资政策,强化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体育公益彩票、产业创新专项基金对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扶持力度,鼓励体育产业投融资推介会的常态化运行,着力形成政、企、银、社为一体的多渠道融资机制。如,福建省出台《体育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泉州“体育先进制造+服务”基地建设。同时,应支持银行与第三方信贷机构合作,开发适合中小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金融产品。

(2)政府部门应加强体育用品制造业在数据、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保障方面的政策供给,并确保其精准落地,有效发挥知识密集型服务要素资源对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支撑作用,做大做优做强体育生产性服务经济。譬如,可通过对体育产业要素保障政策条例的创新和绩效评估,督促政策执行机构在水、电、地、气等方面给予体育企业财税扶持力度,并为其产品技术和服务创新提供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便利。

(3)政府部门应推动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组织协会参与协调的三边协同工作制度,完善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相关市场容错机制和项目试点机制,营造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敢于服务外包的市场环境。譬如,2018年,为落实《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办法》中关于“明确管理维护责任”要求,武汉市政府招标昊康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参与公共健身器材设施的投放、维护、普查和云上健身指导服务,该公司依托自身的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了全流程场景布控,延展了服务业态的范围,开创了政商合作新模式。

(4)政府部门要鼓励和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业与专业体育智库、行业协会和技术服务资质认证机构等共同构建服务化转型的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强化技术应用、品牌创新、服务资产交易和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评估和等级认定工作,以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专业化服务水平。譬如,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以体育标准化建设立项为契机,通过与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作,先后完成了《智能固定式健身器材技术规范》《极限运动装备使用要求与检验办法》等服务标准的制定工作。

5.2 重视应用实践,引领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

(1)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应以产业融合为基础,推动体育高端制造业与体育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创新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并通过大力推行体育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模式,加速形成“消费者为中心”产业供给理念。譬如,近年来苏南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通过大力引入体育高新技术企业来支撑昆山、江阴、溧阳等地传统体育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打造了体育制造业与体育生产性服务业“共生发展”的典型范例。

(2)体育用品制造业需加大体育信息、体育金融与物流、体育数字商务、体育设计营销、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体育生产性服务业态的开发力度,通过新型服务业态的创新来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整体附加值,建立起产业效率提升的服务支撑体系,以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譬如,李宁体育集团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李宁体育APP,通过打造体育用品新零售服务模式成功入局体育数字营销新赛道。

(3)体育用品制造业要以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基地和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发挥市场在服务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体育用品制造服务化转型的市场主体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制造业、科技服务业较为发达地区率先实现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化效应,并以此为依托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进而吸引外部社会资本力量对其重大创新性项目进行投融资活动,彰显其产业示范和带动效应。譬如,2021年福建安踏物流的体育制造业共享仓配服务一体化项目成功入选国家A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

(4)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要把握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通过产业数字化来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在具体行动上,可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数字信息技术,提高对生产设备、产品及用户数据的感知、传输、交互和智能分析能力,进而为实现全产业链实时动态监控和管理提供支撑。同时,也应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业加强对体育数据、品牌创意IP等无形资产的开发、交易和应用转化,扩大其服务增值空间,如体育用品制造业可依托5G+AI技术进军体育智能商品市场,扩大业务创收渠道。

5.3 强调主体建设,提升企业形象与服务能级

(1)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供给模式,坚持从消费者利益视角出发,实现由“买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变,借以树立良好的企业竞争形象。同时,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在服务业态开发中要注重专业化运作和建立市场反馈机制,通过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服务品牌塑造、信誉建设及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提高客户的长期忠诚度。譬如,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低碳发展和多元市场开发理念为指引,利用3D打印及环保材料打造“匹克态极”“UNION×AJ2”等系列潮鞋,并通过建立匹克商城来提供厂家直营服务,降低了消费者选购的时间与中介成本。

(2)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要逐步健全服务导向型的相关职能部门,以整合企业资源和提高组织内部的沟通效率。其具体包括“固本”和“增力”两大部分,即巩固原有体育信息咨询、设计研发、市场规划、技术保障、产品维修与售后等职能部门,同时增添体育金融信贷服务、现代物流调度、企业法务、后台数据信息中心等新型服务部门,推动企业链价值产出向服务环节集中,使体育企业摆脱“薄利多销”的思维定式。譬如,李宁体育利用ERP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推动“数据中台”部门建设,提升了自身的智能决策能力。

(4)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要明确服务化转型的市场定位和受众群体,在市场定位上做到既能够向其他同类企业输送服务能力,也能够向顾客提供产品附属服务。在培育体育服务的受众群体方面,可提前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真实需求,做到产品服务“对症下药”。如,在运动鞋服、运动穿戴和健身器材生产方面,应考虑到中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人群的特殊需求。同时,将解决顾客实际需求作为服务目标,以产品定制化来实现企业对市场的细分深耕,减少因产品营销、售后等传统服务供给过多带来的同质化问题,摒弃“重营销、轻产品”的理念。

5.4 坚持消费拉动,推动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

(1)要积极开发具有场景交互、虚拟体验和自助服务的体育产品,实现传统体育用品的实物价值与服务价值的完美结合,以发掘新兴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譬如,体育健身装备企业可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新型智能单车,通过嵌入运动数据处理和线上直播互动功能,来提升产品的服务价值。同时,应注重体育产品市场与体育服务业无形资产市场的融合,通过强化体育用品企业对体育赛事、培训等体育服务活动的赞助力度,借以提升产品知名度,如安踏体育通过赞助北京冬奥会,促进了“冠军龙服”和“冬奥领奖鞋”的独家营销和产品推广。

(2)要发挥“产品+服务”创新模式在产品差异竞争和创造新兴消费需求中的重要作用,支持高端运动鞋服、运动器材、体育装备制造产品的多元化、差异化、高端化供给,完善产品的服务功能,培育体育产品消费的“新空间”。同时,坚决扼制低端产品的低价恶性竞争所带来的资源损耗,通过提升产品供给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流通和循环效率,达到满足不同人群参与体育消费的需要。譬如,近年来夏垫佳美、绿洲等一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在VR冰雪体验中心项目上的建设,创造了虚拟运动装备的体验消费新形式。

(3)要重视互联网、微商城、社交电商、流媒体平台在体育产品消费中的网络正外部性功效以及“马太效应”,加大对体育产品的宣传、曝光和引流,形成以产品为中心的平台经济生态。同时,应提高体育产品的服务品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构建体育消费人群“画像”,不断向既定客户和潜在消费对象提供最新产品资讯信息,进而为客户的产品选择提供最佳建议,提高体育产品的交易成功率。

(4)要结合当下新冠疫情防控形势,推出符合“宅家抗疫”“云上健身”等服务专题的专用体育品牌。如,家用跑步机、哑铃、瑜伽垫等。做到在危机中育新机,并通过在产品新材料、新属性开发上的不断突破,使产品更加具有个性化特征和文化内涵。如,在智能步道材料使用上嵌入智能科技,为健跑者提供运动时间、公里数计算等服务。同时,应加强对体育核心赛事服务品牌的相关特许产品的生产活动。如,向赛事服务单位、明星运动员购买特许经营产品的生产权,进行高价值纪念品的生产,以提高产品附加值。

6 结 语

在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业领域延伸的产业变革趋势下,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是顺应当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通过剖析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的内在涵义,以及系统分析产业融合对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影响,有助于深化对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理解。同时,从政策环境、产业发展、市场需求等维度揭示来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的内外动因,厘清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内在逻辑,并提出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推进路径,能够为其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