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研究

时间:2024-05-09

王广磊 李晓静 宋旭 滚军军

摘 要:互联网移动终端技术、在线课堂学习已成为社会生活的“新业态”,教学方式的变革不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否定,而是继承和发展。通过教学方式变革的重构,融合好现代技术与体育之间的关系,借助课堂平台,搭建信息化与传统教学的桥梁,实现运动技术技能从传授型向学习型的转变,借助公众平台实现资源终身共享,开创终身体育锻炼课堂的先河,充分实现大学体育服务社会的功能。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体育;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8)01-0134-03

Abstract:Internet mobile terminal technology and online classroom learning have become the "new business state" of social life. The change of teaching mode is not the negation of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but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change of teaching mode, the fus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and sports, and with the aid of classroom platform, we can build a bridge linking information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realize the teaching-oriented movement skill to learning-oriented. With the help of a public platform, we can realize resource sharing, initiate a lifelong physical exercise class, and fully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serving society.

Key words:informationization;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methods

信息背景下教学方式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体育教育也不例外。网络课程、微课程、翻转课堂、视频教学等为现代体育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处在社会各项事业大变革背景下,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探索与之适应的教学方式,培养出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习惯的新型人才势在必行。

1 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的动因

1.1 学习方式的改变

伴随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普及,信息交流瞬息万变,获取知识的途径由书本延伸为互联网平台与移动终端,由室内转移到室外,传播媒介众多,形式更加发散。地球村随时随地都在信息零距离交换,信息发散与互动已成为人们生活常态。由此衍变的移动化自适应性学习,将逐渐成为网络技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数字一代”的主要学习方式[1]。学习者不再拘泥于学校,甚至扩展到世界各地。这种新型的信息交流、思想碰撞,第一时间便可得到在线者的关注,并产生相应的反响。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传统知识、技能教学产生一定的冲击,为适应新形势下教学需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动力。

1.2 创新课程的崛起

伴随信息化、国际化不断深入与发展,触发互联网课程层出不穷,比如学教互换的“翻转课堂”、移动客户端的“微课程”视频以及国际上很流行的“慕课”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以Coursera 平台的在线课程发展为例,从2012 年创建到2016年,已有近几百所大学加盟,几百门课程上线,平均每门课程注册超过几万人[2]。“慕课”的崛起,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开创了信息时代学习的新时空、课程的新天地”[3]。来自“爱课堂”网站的百所大学优质在线课程,助推了我国“慕课”时代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现代教育搭乘了信息时代背景下快速发展的列车,另一方面透露出传统教学方式将迎来信息时代的冲击和挑战。教育由教师传授型变为学生需求和选择型,标志着教育的主导地位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学生真正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体。在现有的教育管理制度框架下,课堂内容的选择性、柔韧性、适应性以及考核办法将发生质的变化。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将迅速诞生系列体育实践“慕课”课程,实现线上学习及学分制度近在朝夕。

1.3 多媒體教学技术的变迁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带动了教学媒介的不断更新。体育教学媒介由单一的身传口授,演变为视频图像、项目任务、团队协作的多元化。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言传身教,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演变为“人与媒介”或“人—媒介—人”或“媒介与人”的多模态。同时,利用信息平台进行技术交流,同一组合动作不同风格进行展示具有不同效果,学习者可选择更具有表现力的内容进行学习。体育专业借助网络平台搜寻较多的“慕课”课程是舞蹈类、球类、健身类等。现代教学媒介或教学媒体已经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手段,更是教学元素、教学组成的一部分,同时改变着原有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学生的需求。比如,在网球界有一套简易SIMI动作分析系统,具有动作对比与回放功能,能够高效地指导教学,教学方式越来越科技化。

1.4 应用型办学的引领

据教育部[2015] 7号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我国有近一半的高校定位为应用型办学,其特点是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问题,满足时代需要。体育的本质具有实践性特点,大变革背景下,国家战略需求是不断改善国民身体素质,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是应用型办学的重要体现。但是,凭靠单一的教学方法远远解决不了当下大学生体质问题,借助网络平台融合体育资源,多管齐下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大学体育阶段是培养学生恰当使用信息技术的成熟期,学生具有价值取向的判断力,教学方式应引领受教育者利用“慕课”资源及在线技术,在信息交流中实现由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学习型转变,从动机的角度实现终身体育意识培养。重视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索、开发与互动,基于实践运动基础上的线上经验交流。例如,某网站上的趣味热身操、专项热身操互动平台,集“百家”之所长,趋向趣味性、互动性,避免了枯燥乏味性。

2 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的理念

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的核心在于教学理念的改变,运用发展的理念助推教学方式的变革,放眼于学助力于教。前期注重自主学习指导,中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最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和锻炼是最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现。同时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信息时代背景,转变教学理念,增强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强化评价引导,把教学思路真正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1 坚持自主性、开放性原则

增加自主学习环节。素质教育必须倡导和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锻炼内容自主选择,锻炼策略与计划自我调节和师生交流为载体,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空间,搭建一个锻炼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会自我锻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中培养自主运动、合作运动和团队运动。实现素质教育,单纯的文化课教育是不完全的素质教育。打破大学体育固定时间、固定场合甚至固有次数的时间约定型活动;打破学生参与内生动力不足、预期效果不佳、持续性不强,到大三体育运动容易产生“断层”的现象。

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先知的“权威”已受到挑战,打破“权威”引导学生学会运动将比知识掌握更重要,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从学会运动技术向会学运动技术转变,运动技术的掌握是运动兴趣形成的先决条件,兴趣是终身体育形成的最好“老师”。教师教学理念要从专注于“教”转变到专注于“学”;要从专注于“教学内容”转变到学生感兴趣的 “学习方式”。充分挖掘学生自主能动性,制定好上层规划与建制, 通过“传、带、帮”逐步形成深度的探究式学习文化。

2.2 升华教学实践环节

教学并重,以学为先为理念。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转变教学组织形式,削减教师说的成分,增加学的分量,设置问题导向,分发模块式任务书,强调参与意识、团队意识、组织意识、合作意识的探究式学习。通过系列任务和项目挑战,分组分项下发团队项目,课后学习与演练,课堂教师协同的前提下组织完成项目任务。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下放的循环互动模式。采取师生共同分享,协同完成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把课堂转变为“学堂”,把一维的教与学活动转变为多维的师生间互动。

构建促进学生实践发展的教学环境,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搭建合作化平台。打破课堂内容教学的教条性,实现深度互动需要教师自我“净化”,以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为导向,设置运动项目模块化课程,改进原有的教案教学。借助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交换为纽带,多视角的信息沟通,赋予知识新内涵,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把学生从学的角色转变为实施者角色,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实现者,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原学生应有的角色。

3 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的路径

互联网移动终端技术、在线课堂学习已成为社会生活的“新业态”,教学方式的变革不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否定,而是继承和发展。通过教学方式变革的重构,融合好现代技术与体育之间的关系,借助课堂平台,搭建信息化与传统教学的桥梁,实现运动技术技能从传授型向学习型的转变,借助公众平台实现资源终身共享,开创终身体育锻炼课堂的先河,充分实现大学体育服务社会的功能。

3.1 变革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知识技能的 “权威性”“先知性”已被打破,“弟子不必不如师”。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根本作用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而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励参与的热情、锤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团队协作的意识,最终引领其成为完整人格的社会有用之人。体育教学的功能不同于文化课教学,体育是形成完整人格必不可少的要素,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永不放弃、团结协作、核心领导、懂规矩的优良品质,只有通过体育的形式才能生动体现。

3.2 创建模块化主题式教学资源

结合大学体育课程目标,以问题为导向,设置不同项目不同主题的模块化课程,并在校园网设置模块化课程窗口。以大学体育篮球项目为例,围绕球性练习,设置持球、原地、行进间、对抗四个维度,借助信息化平台,任务分发到班级内每个团队和成员,通知即将上课挑战的内容。学生根据需要查阅相关图书资料、视频资料,通过请教高年级同学,利用“传、带、帮”实现信息资源的获取。亲力亲为动手操作,模块化课程遵循教学逻辑和教学规律,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和认识领域,实现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

3.3 搭建项目学习小组

“没有最优秀的个人,只有最优秀的团队”,搭建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小组,分设小组长,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单元,强调团队合作意识、组织意识。注重培养学生过程实施的策划能力、讲解能力、应变能力。教师作为协助者,对预设的课程内容做好把关,帮扶教学小团队在班级中完成项目实施和挑战,让实施团队对教学内容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放宽权限挖掘潜在的课程资源,创新教学组织,分解任务,分组循环。

3.4 建设素材型课程资源

开放的素材型课程资源是指没有通过教学加工及非教案内的少量课程。素材型课程的优势在于学生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创造性,丰富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不同需求。体育的本质是身体的发展和教育,身体的发展依托不同的运动项目持之以恒来实现,身体的教育不仅依托运动的显在形式,还要“嫁接”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上。新素材型课堂情景导入,丰富学生对运动项目的认知,强化趣味性,深化内涵,课堂中不断注入“新血液”,形成多信息交换的互动平台。

3.5 创新体育学习活动方式

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的核心是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通过不同项目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以挑战项目为导向,创造需求型课堂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探究式学习,基于不同运动项目主题的课堂需课前查阅资料、查询信息,促进自律性学习的养成。电子终端移动技术的发展已经和每个人密不可分,亲力亲为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有效途径,设置问题导向,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架起课堂和学习的桥梁,在责任和使命的驱使下,在老师课下线上的互动下,精准实现课堂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黄荣怀,等. 数字一代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4(1).

[2]谢佩军. 后IT时代MOOC对高等教育及高校青年教师影响研究[J]. 高教学刊,2016(7):211-212.

[3]桑新民. MOOCs热潮中的冷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14(6):5-10.

[4]周妍,李启迪. 论体育教学方式的內涵及其变革[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4):111-114.

[5]陶洁. 新时期下的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初探[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S1):382-384.

[6]田雨普. 体育学研究生教学方式探究[J]. 体育学刊,2010(9):54-57.

[7]沈剑英,刘钦龙.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太极拳目标化教学方式探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2):101-104.

[8]李世远. 不同体育教学方式对高职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影响[J]. 中国体育科技, 2006(2):109-1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