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 秦彬艳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城南幼儿园
受年龄的限制,幼儿主要通过小游戏以及具体的实践获取、内化信息与知识点。与此同时,他们缺乏对外部世界的系统认知。因此,教师致力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他们对世界进行思考。然而,从实际的活动效果来看,传统的集体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虽然活动中孩子们乍一看很开心,但缺乏系统性的思考。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教师设计了多元的学习项目。考虑到幼儿的探索能力,教师可以在互动过程中以表格的形式向他们展示活动的内容与步骤,接下来,幼儿作为探索活动的主体,应当自己拟定探索方向,并凭借模仿、扮演、绘画等多种形式接触、内化知识。
以“我要开超市”活动为例,根据项目内容与要求,幼儿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创建一家“超市”。在布置任务之前,教师首先展示了一张表格。凭借表格内容,各小组的幼儿能够明晰开一家超市需要做哪些准备。接下来,幼儿们根据自己对表格的理解,依次确定了超市的名称、将出售的商品及数量以及需要招聘的职位等。在后续的巡视中,教师还及时跟进了每一组的探索进度,并主动了解幼儿的想法。
探索环境是幼儿开展深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自由且宽松的活动氛围对于幼儿来说同样重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孩子们在活动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提问,提出设想。
兴趣是幼儿探索外部世界、内化知识与信息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教师致力于从孩子们的自然兴趣点出发,拟定真实且丰富的主题。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社区资源、社会资源与幼儿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为了最大限度地拓宽幼儿的活动范围,让他们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项目化学习,带领幼儿们到社区了解诸多先进事迹,学习先进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们参加社区活动,借助丰富、多元的实践,帮助他们逐步实现深度学习。
以“环保之行你我他”活动为例,适逢社区环境宣传月,教师提前与社区工作者取得联系并带领幼儿前往参观。通过知识宣讲以及实地参观,幼儿们不仅学到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还尝试性地参与了短剧《我的社区我的家》的制作。在此过程中,幼儿听取社区工作者的建议,排练了一个自编、自导、自演的小短剧。为了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及时录下表演中的精彩瞬间,在短剧表演结束后发送至微信家长群,并邀请幼儿们上台分享自己参演的角色以及从中获得的感想。
将教学资源延伸至社区不仅能发挥社区资源的优势,还能让幼儿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基本的社会认知。值得一提的是,幼儿的探索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做好科学引导,针对幼儿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
幼儿年龄小且探索欲旺盛,喜欢对一些问题刨根问底。这时,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特点,通过适当的追问、引导让幼儿进行深度思考。具体表现为:当幼儿提出自己的疑问时,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应提供具体的材料和实践内容,让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托适当的自主探究,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幼儿能够自己得出答案。针对尚未找到正确答案的幼儿,教师也要耐心地鼓励他们,循序渐进地发现问题的答案。
以“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为例,根据活动要求,幼儿要凭借自己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为娃娃设计一套衣服。在活动开始之初,教师提问:“夏天的时候,我们会穿什么样的衣服?这些衣服的名称是什么?”这时,有的小朋友表示,自己在夏天会穿裤子;有的小朋友则表示,自己喜欢穿裙子。针对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部分幼儿会产生疑惑:“为什么她在夏天穿裙子,而我却要穿裤子?”基于性别不同产生的两种答案,教师要让幼儿们意识到性别间的差异,同时要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手边的娃娃设计衣服。为了让每一名幼儿都能知晓纽扣缝制的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他们展示基本的缝制方法。
在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中,幼儿们将最大程度地激发自己的参与积极性。通过有来有往的师幼互动,幼儿渐渐能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让幼儿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发言,并为他们预留出一定的思考、反馈时间。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活教育”理念,指出教师要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向自然,感受自然规律,不断地观察、交流、发现、探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幼儿们的监督者与传授者,而是他们的合作者。通过适时地参与幼儿们的讨论,教师能够及时知晓他们的所思所想。教师还需要设计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与成果展示活动,依托绘画、音乐、摄影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让幼儿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以“探索蜗牛的奥秘”活动为例,一般来说,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蜗牛是灰巴蜗牛和可食用的田螺。为了让幼儿充分认识蜗牛、感受蜗牛、了解蜗牛,教师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主题为“蜗牛是什么样子的”。随后,幼儿们开始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蜗牛,并记录它们的模样及生活习性。由于幼儿的探索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制作了一张表格,其中包含蜗牛身体的具体部分和生活习性的信息栏。经过为期一周的观察与探索,幼儿们发现,不同种类蜗牛的背壳和身体颜色有所不同,有的蜗牛背壳又大又圆,有的背壳却又长又尖。接着,教师提问:“蜗牛需要吃些什么呢?”针对这一问题,幼儿们结合自己的饲养经验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他们播放相关纪录片,根据视频内容,幼儿们得出了问题的答案。
幼儿虽然缺乏成熟的认知体系,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无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项目的设计中,教师既要让幼儿们形成社会认知,又要让他们感知自然。通过适当的踏青、观察与分享活动,幼儿不仅能了解到更多的社会规律,还能逐步形成正向的价值观。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幼儿为主体。区别于以往的集体活动,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活动总能大大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一直以来,如何让幼儿乐于探索、敢于探索、懂得探索都是教师设计活动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幼儿的自然兴趣点比较分散;另一方面,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经验与能力,依托多元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开展项目化学习,从而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