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4-05-09

◆宋相承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海棠路幼儿园

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3—6岁阶段的幼儿,体能、意识、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均处在初级阶段,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也处在早期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十分依赖老师和父母。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

一、幼儿心理教育内容

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和品质。在幼儿犯错后,我们不要简单地指责幼儿,而是要让幼儿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并敢于承认错误。比如某些小朋友总是在游乐场与同伴打闹,还总是私自离开座位等。另外,在幼儿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及时引导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困难。这有助于幼儿养成独立意识、提高自控力。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日常生活中,幼儿会受到挫折、委屈,导致心里压抑,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合适的方式宣泄、调整自己的情绪。

提升幼儿抗压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心态,让幼儿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在未来的生活中,这种抗压能力能让幼儿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主动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解决问题。

促进心理健康的形成。3—6岁这一时期,是提高幼儿心理素质的黄金阶段。但这一时期幼儿的知识水平和自主能力都不高,非常依赖家长和老师,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幼儿懂得怎样管理自己的言行和情感,养成积极开朗的性格,为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做准备。

三、幼儿心理健教育的开展

(一)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在幼儿心理教学过程中,氛围是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上,要主动构建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首先,教师要和幼儿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烘托课堂气氛。如教师和幼儿开展有效的沟通,使师幼双方的情感变得亲密。在交流中,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体会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从而让幼儿敞开心扉。

另外,教师也可适度指导幼儿进行一些轻松的体育锻炼,帮助幼儿保持积极快乐、健康向上的情绪,让幼儿通过体育训练得到身心上的满足,精神和心灵上的快乐。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使幼儿的课外生活变得充实,在提高幼儿身心健康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学习效果。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不同的课程中,能使幼儿随时随地都体会到生命中的真善美,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心理教育。

(二)开展课程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是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环节。在课程设置前,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实际需要,创设正能量的实践内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安排、合理分组,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参与活动。在语言课上,教师让幼儿即兴表现,可以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也增加了幼儿的勇气与胆量;用童话故事引导学习,不但可以迅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还能让幼儿产生共情。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让幼儿进行DIY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增加情感感受,使幼儿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最后达到心理教化。

(三)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幼儿园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经验共享与互动活动,分享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的观察和记录,形成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其次,幼儿园定期举办各类专家讲座、幼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从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

总之,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幼儿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和家长要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恰当举措,逐步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