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户外建构游戏“斜坡游戏”

时间:2024-05-09

◆刘翠云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操场上,大班幼儿正在热火朝天地用各种积木进行搭建,子墨和小熙用积木搭了一座约30厘米高、2米长的斜坡和滑道。忽然,小熙兴奋地喊道:“哇,我的圆柱体竟然冲出了轨道,还滚了很远,太酷了!”一个关于斜坡滑行的故事就开始了。

一、斜坡滑道的1.0版——圆柱体滚起来

有了成功滑行的经验后,他们又拿来更多的圆柱体在斜坡上滚动。子墨边搭边数:“1、2、3……13、14”,他将十四个圆柱体摆成一排滑行,直到手臂长度的极限,他说这是他的圆柱体“火车”,要接得长长的。小熙也做了一个超级厉害的“火车”,他把圆柱体排成两排一起滑行。他说因为是双排的“火车”,所以更加厉害。但在多次的游戏中,他们发现圆柱体加多了以后,滚动的距离没有之前远了。通过反复游戏,幼儿对于同样物体滑行的速度、距离与物体的数量、排列方式的关于有了一定的体验和感知。

镜头一:加高的斜坡

小熙说:“圆柱体太多、太挤了。”子墨说:“没关系,我把斜坡变高一点就行了。”子墨拿来了安吉梯和一张近2米长的木板,搭了一个比自己身高还高的斜坡,随后,他又拿起一个圆柱体,小心谨慎地瞄准了半天,猛地放手,圆柱体积木一下子滚出了滑道。孩子们兴奋不已,高兴地叫喊:“哇,我们成功啦!”

大家都抢着来试试新斜坡,他们发现,斜坡变了,圆柱体滑行得更快了。但由于斜坡太高,圆柱体滑下时方向总会发生偏移,不能顺利滚入滑道。

孩子们先是尝试加宽斜坡,但效果不好。他们又为斜坡搭建防护栏,看似解决了问题,但搭建防护栏需要太多的时间和材料,并且不稳固。最终,子墨迁移了日常生活经验——“扶手”,顺利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的思考:

静观游戏现场,大班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斜坡角度对物体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影响,所以积木滚动距离不够远时,幼儿立即找来了合适的材料搭建更高的斜坡。在后面的两个问题中,幼儿通过不断观察并尝试,最终找到解决的办法,说明他们思辨能力比较强,同伴间能够积极协商探讨,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根据生活经验建立问题与方法的合理链接。

?

作为教师,我一直默默观察幼儿、相信幼儿,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讨论、积极探索以及试错的机会。在游戏分享活动中,我追问幼儿,为什么要将原来搭在地上的护栏改成搭在长板上的“扶手”,引导幼儿比较两种不同的方法带来的不同结果,帮助幼儿反思行为、梳理经验、总结方法。

二、斜坡滑道2.0版——三角木有妙用

镜头1:圆柱体不滚了,怎么办?

子墨和几个小伙伴这次把滑道搭在了轮胎里,说这是“高架斜坡滑道”。尝试了几次后,大家发现一个问题:圆柱体每次滚到连接处就会卡住,没有办法再往下滚动。

斜坡和滑道的连接是个问题,子墨试着把斜坡压在滑道上,但长板太重,滑道被压得翘起来了。小熙则觉得连接的地方太深了(角度),便拿了长方体木板垫上去,一块、两块,再加一块,尝试了几次后都不行。

子墨说:“木板太高了,连接处有个夹角,总是卡住。”小熙用手放在夹角处试了试说:“对,需要一个更薄的才行。” 天天突然说:“哦,我有办法了。”说完他便飞快地跑向积木架,拿来了三角木,圆柱体继续滚动了。瞧,他们成功了。

圆柱体顺利地从高高的斜坡滚下来,进入滑道后,滑行过三四个轮胎到达终点。这一成功的过程让孩子们兴奋极了,对于游戏的热情愈发浓厚。骉骉小朋友还在高架轮胎滑道上加了关卡,轮胎上方垂钓着一个小球,让圆柱体滑下来后击中小球,再滚到终点击中那些用奶瓶做的保龄球,比赛看看谁击倒得最多。

在游戏分享活动中,孩子们纷纷介绍自己的新斜坡滑道,尤其是三角木让圆柱体继续滚动的新发现让他们兴奋不已。分享结束后,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三角板为什么会让圆柱体继续滚动呢?”鼓励幼儿在下一次游戏中仔细观察和思考。

镜头2:三角木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既然三角木这么厉害,那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游戏中,天天小朋友就有这样的疑问,于是,他增加了一排三角木。他还问子墨:“这样应该会滚得更快吧?”只见他先将三角木放在前面,又拿到后面,试了又试,发现并不是越多越好。通过多次尝试,事实显然不如天天所想的那样。不过子墨通过观察发现,圆柱体之所以滚动起来,是因为它冲上三角木会弹跳起来再落下滚入滑道,所以速度又快了。在游戏分享活动时,我们又一起观看游戏视频,大家也发现了这个现象。

镜头3:三角木怎么用?

随着游戏的持续进展,子墨等几位小朋友还搭建了超长滑道、双层滑道、“炫酷”滑道,他们利用三角木进行各种斜坡滑道之间的连接。双层斜坡中爬坡、长板斜坡中加速、高架斜坡中缓解落差等问题的化解,都能用上三角木这个既能连接又可以提速的小机关。小小的三角木在孩子们的手中竟然有这么多的用处,他们在不断猜想、验证中找到了三角木的多种用法,处处可见这一游戏经验的迁移。

?

教师的思考:

面对问题,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足够的专注力和坚持性,能够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充分体现着大班幼儿乐于尝试、敢于挑战的心理特点。当孩子们在滑道连接处遇到困难时,老师没有给予任何提示,而是在他们探索成功后,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激发他们的深度学习。

圆柱体由于惯性冲到了三角木上,再腾空落下,腾空时由于没有摩擦力,加上自身的重力,它的下落速度会变快。对于这样的物理现象,目前幼儿并不理解,但是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了直接体验,也充分感知积木形状对于斜坡滑道整体结构的影响。同时,幼儿也将三角木结构的经验,迁移和延伸到斜坡游戏中,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灵活性得到提升,也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

教师小结:

1.斜坡滚动游戏中材料的有效使用

多种材料融合,巧妙运用,解决问题。游戏中,幼儿将安吉梯、安吉箱、长板、轮胎、积木等所有材料集合起来使用,并且能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游戏,比如用三角形的积木解决连接问题;用长方体积木解决防护墙问题;用轮胎解决滚落下来的圆柱体乱滚的问题;用塑料球和呼啦圈做关卡等,无不显示幼儿在游戏中,对材料的巧妙运用。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能够合理地对游戏材料进行有效的使用,这也是幼儿游戏能力提升的表现。

幼儿对各种材料使用得更加娴熟。游戏中,对于材料的使用,孩子们经过了几个阶段的探索。在地面斜坡上圆柱体速度不够快,孩子们使用安吉梯和长板,通过调整游戏的材料,改变斜坡的坡度,从而发现圆柱体滚动的速度和距离也会发生改变。为了完成更具挑战性的游戏,孩子们又加入轮胎,玩起了高架斜坡,在斜坡与滑道遇到连接问题时,他们巧妙地运用三角形木板,对游戏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

2.材料合理使用助推游戏水平的不断提升

建构游戏向滑坡游戏的转变。通过前后斜坡滑道的对比不难看出,一开始的游戏材料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经过几次游戏后,孩子们渐渐地减去了很多烦琐的装饰,专注力全部放在滚动滑行上,舍去了很多与游戏无关的辅助材料,搭建趋于简化,幼儿将关注点放在了斜坡与滑道上,双层、高架、双层+高架,滑道和斜坡尽显用心。关注重点,聚焦问题,这就是孩子们游戏水平的明显提升。

分工合作的意识转变为游戏习惯。每次玩游戏之前制订游戏计划时,孩子们就会主动地围在一起商量,今天怎么玩?需要哪些材料?谁先去拿哪些材料?在游戏结束后的总结环节,孩子们也会积极地讨论今天玩的情况,找出今天玩游戏时的问题或困难,主动想一些办法,并计划第二次游戏的时候去尝试。

历时了两个多月的“斜坡游戏”,幼儿不断地创造游戏、改变游戏,他们反复尝试,调整材料、利用材料解决问题,收获的不仅是游戏带来的乐趣,同时还有解决问题时能力的增长、专注力的发展以及游戏品质的形成,包括游戏前提前计划、遇事分工,事后思考等学习品质的发展。在无数次的尝试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孩子们变得爱说、爱想、爱动脑筋。在游戏获得成功后,孩子们又收获了满满的自信和成就感,这是游戏,更是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