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融于生活的早教才是最好的早教

时间:2024-05-09

◆王铱涵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泾川幼儿园

早教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老师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有计划的教育指导,帮孩子具备打下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良好基础的教育过程。随着新时代父母育儿理念的更新,“早期教育”日益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很多家长认为早教就是尽早教育,提前教孩子认字、背诗、学算术,为孩子将来上小学打下基础。这种急功近利的认知是片面的,也不符合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而这种认知被部分唯利是图的“早教机构”利用,更是可怕的。那这种错误的认知有哪些危害呢?真正的早期教育应该遵守哪些原则呢?幼儿老师应该怎样指导家长做好早期教育呢?

一、引导家长认识不当早教的危害

首先,“拔苗助长”式的早期教育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抑制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性格培养,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便是很好的证明。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静待花开。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家长争相“抢跑”的焦虑心理,偏激、急功近利等思想,则对孩子的日常教育造成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影响他们的性格养成。

其次,“早教”的“神话”传说,是不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差异,妄想忽视差异、弥补差异、一步登天,是对孩子群体差异化成长的不负责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知道,也许某个孩子在某一方面有卓越的智能,但是他并非所有的智能都很突出。所以,将全能发展寄托在“早教”上是不科学,也是不可能的。4岁前,请为孩子创造纯净化环境,也就是只有一种语言的环境。这样更能促进孩子对语言的掌握,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千万不要人为造成孩子的混乱,同时教几种语言。这样不仅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反而会让他们比只学一种语言的孩子表述能力提高得更慢。

二、教师如何指导家长开展早期教育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家访、电访、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微信群,家园联系栏等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早期教育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指导家长贯彻实践早期教育理念。

(一)言传身教,做好孩子榜样

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如果不合格,怎么能教育出好学生呢?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父母也要有身为“教育者”的角色观念。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面前,常读书、读报,不用太多的语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去模仿大人看书的动作,进而对书籍内容产生兴趣,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反之,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看电视、打麻将,则很难教出一位爱读书的孩子。在日常行为中,带孩子做文明公民,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保持安静、讲究卫生、不贪小便宜;领着孩子招待客人;引导孩子讲礼貌,学习用礼貌用语;教育孩子长幼有序、尊老爱幼,与孩子一起为老人盛饭、倒水,周末带孩子去看望老人,这些行为都能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二)营造自由、愉悦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

民主、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幼儿成长。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布置一些能让孩子自由说话、发泄、玩乐的宽松环境,促进孩子的性格养成。婴儿时期,在孩子四周布置一些有声、有色、动感的玩具,给他们多种刺激,发现他们的兴趣并有意识地加以专业培养。孩子二三岁时,进入涂鸦期,我们可以为孩子布置一面涂鸦墙,供孩子乱涂乱画。在布置幼儿房间时注意功能分区,加入艺术区、图书区等;同时,在布置孩子的私人空间时可以让他们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在休闲时间,也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画面清晰、稳定,内容积极向上、简单易懂,节奏变换不要太快的动画片,比如经过教育专家反复调查研究,为幼儿量身定制的《天线宝宝》等。

(三)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孩子一起游戏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玩耍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和各种能力的发展。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陪孩子玩一些益智游戏。比如,孩子2岁左右,走、跑自如,会对身边的各种事物产生兴趣,他们会模仿妈妈切菜、炒菜,当锅碗瓢盆发出不同声音时,他们会感觉很好玩,于是便不停地摆弄。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玩厨房游戏、娃娃家游戏等,既增强了孩子的感知经验又增进了亲子感情。在孩子3岁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和孩子一起玩“变废为宝”的游戏。多带幼儿参加户外游戏,根据不同的季节带孩子玩不同的游戏:春天,去看美丽的花海,放风筝,在草地上追逐、跑跳;夏天,去打水仗、堆沙堡;秋天,去看稻田、摘果子;冬天,堆雪人、打雪仗等等,寓教于乐,在不同的游戏中,感受自然的美丽,生命的变换。

(四)孩子与人交往中,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而幼儿期的社会交往对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使孩子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孩子3岁时,可以教孩子有礼貌地接、打电话,注意打电话的时间,及发现对方拨错号码时一些应急的处理方法;可以在与人相处时,教孩子介绍自己、介绍别人。对孩子的礼貌行为进行评价或给予表扬,慢慢地培养孩子礼貌待人的习惯。给孩子当家理财的机会,带孩子去购物,教他购物常识,鼓励孩子独立购物,开始的时候,可以给予少量钱财,让孩子买小件物品,在买回之后,将多余的零钱回收,避免让孩子形成看重“回扣”的行为,同时,指导他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具有渗透教育的意义,既能够教导幼儿礼貌待人、与人为善、当家理财,也克服了他们任性、无礼、孤僻等不良性格,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我们小班的小冉是个内向的孩子,从不提要求,也不和小朋友、老师交流,每天上幼儿园总会哭,持续了一个学期。我与小冉妈妈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孩子在家基本都由妈妈照顾,对妈妈较为依恋,爸爸不参与亲子互动,针对这一情况,我向小冉妈妈提了几点小建议:爸爸妈妈平时多和孩子做互动游戏。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鼓励,少评判,逐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小冉的父母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通过一段时间家庭和学校的共同配合教育,使小冉孤僻、内向、依赖性强的性格得到明显改善。

(五)在立规矩中,养成做人讲原则、做事守规则的好习惯

孩子6岁以前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那么在这之前我们就要学会对孩子说“不”。现在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用哭或者躺在地上耍赖的方式要挟父母妥协。有的父母不忍看孩子哭闹,只好乖乖妥协,由此孩子可能会养成难以纠正的任性、不讲理的坏习惯,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熊孩子”。因此,大人要有坚定的规矩意识,绝不妥协,对于孩子任性的哭闹行为进行冷处理。例如:6岁的诺诺在家吃饭的时候总是磨磨蹭蹭,东张西望,针对这一现象诺诺妈妈与我沟通。我和诺诺妈妈进行交流后认为,对于孩子这种情况,我们就要严词拒绝,问问孩子到底吃还是不吃,如果孩子不吃,我们可以试探地说:“如果不吃,就把饭倒掉洗碗了。”若孩子还是不吃,妈妈则可以狠狠心,端起碗走开,然后直接去洗碗。如果过了饭点孩子饿了,醒来吵吵闹闹,爸爸妈妈则要明确对他说:“现在没饭吃了,你必须坚持到明天早上。”不仅是进餐习惯,我们从小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站姿、坐姿,可以通过图片等媒介让孩子参与形象点评,让孩子在认识别人的行为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之,早期教育对于人的发展起着无形而又重要的作用。作为年轻的父母应走出误区,掌握方法,将早期理念贯穿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从心出发、从家开始。融于生活的早教,才是最好的早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