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家园共育四部曲——以“攻击性行为”为切入点探索家园共育有效途径

时间:2024-05-09

◆程娟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幼儿园

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一定要基于问题的解决。我园市级课题《家园共育改善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研究》产生的初心,源于老师们的教研活动。

一、一个问题(研究背景)

基于我园上一个已经结题的课题《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养的实践研究》探索出的新型研讨模式——“卷入式教研”,老师们的问题聚焦在幼儿行为问题——“攻击性行为”问题上。经过观察,我发现每个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表征各有不同,成因也不尽相似。然而这些现象无一例外困惑着老师,也困扰着家长。老师们尝试在班级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行为进行干预,发现效果甚微。我们感悟到——脱离家长的支持,教师单方面努力,很难有效的矫正幼儿问题行为,常常有反复、转移的现象出现。大家迫切想寻求一种通过家园共育、合力帮助幼儿解决攻击性行为的方法。通过搜集资料、自我学习,老师们发现国内外的研究都只是单一聚焦“攻击性行为”或“家园共育”某一方面。而我们的研究并非泛泛的家园共育,也非单纯的攻击性行为,而是通过家园共育改善攻击性行为的干预方法及策略。两个关键词紧密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问题;它们组成研究的核心,缺一不可。

二、两点关键(研究难点)

研究初期,课题组教师一直被两个难点困扰,这两个难点同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突破点。一是“攻击性行为”的敏感性,导致教师在评价、干预、沟通的过程中难以把握。如何让沟通更顺利?评价更科学?干预更有效?二是教师单方面干预问题行为“势单力薄”。如何真正有效地通过家园共育解决攻击性行为问题,实现家园合力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让干预效果从1+n变成(1+n)?

三、三方关系(研究对象)

基于课题的研究内容——“通过家园共育改善幼儿攻击性行为”,它决定了我们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幼儿个体,家长或老师个体,而是这三方联合起来形成的一种关系体。三个关系体组成如下图一般的循环作用体系,包括正向作用和逆向反馈两条路线。

以攻击性行为为例:以问题行为的产生为起始,我们从“幼儿”出发——幼儿的行为作为教师的“评价依据”,从而探索出适合孩子的行为干预方法;教师将干预方法指导给家长,家长用此方法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干预。转而通过幼儿行为变化向教师反馈方法的效果;最后教师再以此为依据对幼儿行为进行新一轮的策略校准。

值得提出的是:此循环体系不单单适用于“攻击性行为”,任何幼儿身上出现的问题行为都可以加以延用。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转变——我们要从聚焦“问题儿童”转变到聚焦“问题行为”。我们要笃定一点:一切研究的出发点和过程都是对“攻击性行为”的发现、诊断、干预,而不是给幼儿“贴标签”。我们更应该明确:“攻击性行为”是阶段性的、是变化的、是可以通过干预被改善的。因此在这个关系体的循环作用下,孩子的问题呈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我们的教育策略也就要随之不断变化。

四、四大收获(研究成果)

(一)教师业务能力提升

基于课题《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养的实践研究》探索总结出的“卷入式教研”和“互培式学习”模式,课题组开展多次活动以达到每位教师相关业务能力的提升。活动形式以自学、互培、专家引领、分享交流为主。活动内容为攻击性行为的概念界定和干预方法,家园沟通技巧。

(二)锦囊妙计线上献策

课题组开辟“锦囊妙计”线上专栏。将教师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各种有效干预攻击性行为的方法,以案例的形式汇集到“锦囊妙计”中。专栏平台可供教师和家长搜索、参考以及评论互动,更加灵活地帮助到有需要的老师和家长。

“锦囊妙计”公众号截图

(三)幼儿个案成长追踪

课题研究初期,幼儿园对全园发放“家庭教养方式调查”问卷,班级教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此为依据确定追踪对象。教师对长期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进行个案追踪,通过“个案追踪,观察记录”验证干预策略的效果。

(四)“友伴成长计划”支持

“友伴成长计划”是宿幼教育集团基于家园共育工作的一项新的尝试。它把幼儿、家长、老师作为三个基本点,通过各种活动为载体和契机,促进三方紧密联合。作为父母,毫无疑问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很多父母都不能笃定给孩子的爱是否是完全正确、健康、正能量的。“友伴成长计划”的“友伴”二字,旨在通过各种活动有效地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像“朋友”一样,做到对孩子真正的陪伴!

“友伴成长计划”亲子互动营的活动包含五大类型:

“幼儿专属活动”包含——情绪绘本阅读、专注力小游戏、沙盘游戏等。其中沙盘游戏是一种很适合让孩子释放情绪和心理疗愈的游戏。幼儿园特邀正面管教家长认证讲师、高级沙盘游戏咨询师为孩子做沙盘游戏咨询。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通过沙盘游戏,心理老师对每个孩子也都有不同的解读——他们各自的闪光点有哪些?他们在养育过程中的需求是什么?他们现在可能正在面对什么样的小问题?他们目前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是什么?我们的教师也在此过程中向心理咨询师学习,通过沙盘与孩子的内心呈现形成连接,寻找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家长专属活动”囊括了家长读书交流、主题沙龙活动等。我们的第一期沙龙主题叫“如何进行有温度的亲子沟通”。前面提到要从聚焦“问题儿童”转变到聚焦“问题行为”。我们说要跟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而不是“把孩子当作问题”;要“和孩子站在一起”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再“谈如何解决问题”。那么在实实在在的沟通场景中,怎样通过对话转变这个立场,实现目标呢?老师会通过情境模拟、沉浸体验的方式把方法教给大家。

“亲子互动活动”形式包括:亲子情绪管理活动,亲子沙盘……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有益于加深亲子间的心理沟通。尤其是亲子沙盘,父母能透过孩子的象征性游戏,了解孩子对家庭、对父母、对现状的感受、想法及困惑。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

我们将线下家访和线上家园沟通工作纳入“友伴成长计划”当中,让家园沟通不再只是随机的、零散的,这样的调整促进家园沟通工作更加系统化和持续化,家园合力效果也更加坚固与稳定。

除了前面提到过的“个案追踪观察记录”,我们将家园沟通练习册作为与家长持续、深入沟通的媒介。教师通过家园练习册与家长沟通近期幼儿行为发生的小问题,向家长询问孩子家庭表现以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与方法。家长再向教师进行情况反馈,以供教师进一步验证效果、校准策略。

“友伴成长计划”亲子互动营同时推出了五色勋章:参加完成一种活动,获得相应勋章。每个家庭集齐五种勋章就可以点亮最终的彩色勋章!五色勋章的形象特征取自于“友伴”二字的首字母变形;色彩由来是以绘本《情绪小怪兽》为灵感,我们想表达的是——孩子每一种情绪都是有意义的,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接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