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刘秋平 江苏省仪征市红旗幼儿园
红旗幼儿园坐落于仪征城的东南方向,地域广阔,空气清新,四周绿树环绕。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吸引了不少可爱的家伙,如悠闲散步的七星瓢虫、贪玩被抓的螳螂、赶也赶不走的马蜂、在滑滑梯下荡秋千的蜘蛛,还有小朋友们最欢迎的蝴蝶。
在幼儿园里,你经常能看到蝴蝶出没在操场、菜地、小树林。好奇的孩子总会伸手想要摸一摸,抓一抓,而它总会灵活的躲闪开来。时间一长,细心的孩子们还发现,幼儿园里经常出现两种蝴蝶,孩子们称为豹纹蝴蝶和黄蝴蝶。豹纹蝴蝶是源于蝴蝶翅膀上的花纹类似于豹子身上的花纹,以及它确实飞得也很快,所以孩子们为它取名“豹纹蝴蝶”。黄蝴蝶顾名思义,整体以鹅黄色为主,体格较小,比较容易捕捉到。
有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只豹纹蝴蝶总是停留在一个木架上不飞走,无论是孩子们故意追捕还是近距离的“挑逗”,它总是在低空飞一圈后又回到木架上。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停歇着的蝴蝶,近到看见它的每一个细微动作。丫丫盯着它看,她小声的跟我说:“老师,我真的看见蝴蝶的两个触角了,长长的,但是它脸上的大胡子是什么?”我连忙拿出手机拍下来,因为那时我都不知道哪里有“大胡子”。庆幸的就是这段视频,让我们看到了“会飞的花朵”真正的魅力。高清显示屏下,我们不但看到了“大胡子”,更倾慕于它的容颜,蝴蝶整体色泽饱满,翅膀边缘线条流畅,身上的“皮毛”光泽亮丽,动作轻快、灵活。“老师,它真的是豹纹蝴蝶吗?”“老师,它有鼻子吗?”“老师,它有好多脚。”每个孩子都在看,都在验证自己对蝴蝶仅有的一些知识。比如它的脚有几只,它的触角长什么样子……更多的孩子还是在仔细看着,他们有更多的疑问,蝴蝶的眼睛在哪?嘴巴什么样?它是男生还是女生?
面对孩子们的疑问,要留有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究,我们则要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是给老师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因为作为他们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老师也必须强大起来。在自主学习的方式中,孩子们获得的知识或者是提出的问题都是随机的,零散的。所以为了支持他们,我们就要去做记录者,归纳他们知道的和想知道的,形成班本活动研究的结构图,围绕他们的兴趣持续的进行班本活动。
1.发现、感受蝴蝶的美
孩子们善于把看到美的事物用画笔记录下来。在美工区,他们大胆的用色,呈现蝴蝶基本的身体结构,五彩斑斓的蝴蝶一只接着一只!将孩子们的作品简单分析,我们也看到一些不足,比如蝴蝶身上的斑点单一,注重颜色的亮丽忽视蝴蝶的形态。所以,我们在多媒体上找来丰富的资源给孩子们欣赏,感受蝴蝶的动态美,再利用音乐活动《蝴蝶蝴蝶真美丽》探究和创造更多蝴蝶飞舞的姿态,既丰富幼儿感官经验又能自然的迁移到幼儿的美术创作中。
2.对称的翅膀
在观察蝴蝶的过程中,诺诺发现豹纹蝴蝶左边有四个圆点,右边也有四个,大小排列无序,但左右一定是一样的。老师将不同的蝴蝶照片打印出来,提供给孩子们近距离的观察、记录。也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找到一些蝴蝶标本。就这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确定了蝴蝶翅膀上的花纹是对称的,而且记录过程中还又收集到了不少花纹的素材。基于这样的发现,我们设计了一个数学游戏《找翅膀》,将两个翅膀拆分,然后根据图案重新配对。孩子们在仔细匹配的过程中,数数、比较、合作、交流等方面得到了自然的发展,更清晰化地呈现和体验了“对称”的含义。同时在艺术创作时,孩子们也能自主的将这种特征融入到作品中。
3.像蝴蝶一样美的心灵
班本活动发生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有些是能够有具体活动呈现的,而有些是偶发的、抽象的,但能引发老师们思考,给孩子带来不一样体验的素材,我们认为都是有价值的。
一天散步时,孩子们在草坪上发现了一只死了的蝴蝶,又是一个豹纹。大家都默认为是我们拍摄的那一只,很多孩子一再确认“真的死了吗?”“真死了,怎么办?我们把它埋了吧!”“不行!他醒了会爬不起来的。”我听了觉得好笑,但还是忍住慢慢倾听孩子们的对话,“那怎么办?”“把它放在花上,或者树叶上。”“它闻到香味就会起来了!”“它饿了也会起来吃叶子的。”那时,我想跟孩子们说点什么,但又说不出口,在孩子单纯的世界里,没有离别,闭上眼睛就当它睡着了一样。
最后我真的把这个原本想要带回去做标本的蝴蝶放在了花上,给了蝴蝶一个完美的结局。第二天,当我们再去看时,它已经不在了,老师们明白它被风吹走了,或者被野猫吃了吧。可耳畔孩子们高兴的说:“它肯定是醒了,飞走了。”童年有时无关真假、无关对错,美好的世界自己就能创造!就像每次抓到蝴蝶虽然兴奋、激动,很想养着它们,但最后孩子们都会把它放飞,热爱生命的时候,他们也学会了尊重每个生命!
4.蝴蝶的进化
蝴蝶是从毛毛虫变来的,这点大家都知道。可突然有一天,孩子问我:“老师,毛毛虫是怎么变的?”我用力的解释,但好像孩子还是似懂非懂。于是,我找到了《昆虫总动员系列之蝴蝶的进化史》这个视频。视频中生动地展示了蝴蝶进化的过程,感兴趣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这个过程画下来,张贴在我们的区角里。“毛毛虫变蝴蝶”的印象不再是模糊和抽象的,生命的进化和成长变得有迹可循。小树林里,他们常会嘀咕研究“这个是会变成蝴蝶的小虫吗?”
我们对蝴蝶的探究分为两个空间,一个是室内一个室外。室外主要集中在看蝴蝶和找蝴蝶,偶尔抓蝴蝶。什么时间蝴蝶出现?它们常出现在幼儿园的什么地方?孩子都在玩耍中总结出了经验。室内的探究围绕在蝴蝶的身体结构上。我们设计了观察表,从颜色,花纹,翅膀形状等方面观察蝴蝶,本来也有不同蝴蝶的名称的,但太复杂不适合中班幼儿,所以孩子们给标本进行编码观察。慢慢地观察与记录活动帮助孩子们积累了很多蝴蝶的小细节,大小、颜色、身体结构、花纹各有不同。于是在绘画活动中,孩子们在创作上也更增添了许多细节的处理,户外观察时也从单一的追捕乐趣转化为静态的观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样的环境里得到了自然而然的发展。
蝴蝶的美在人们的心中应该是很高尚的,大到古代的诗词歌赋,近代的歌剧表演,各种文学创作都有蝴蝶的踪影,小到孩子们的头饰、服饰和各种小装饰品。当班本深入我们的生活和游戏,孩子们很容易就发现,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的蝴蝶,表演区里有蝴蝶翅膀,同学的发箍上有蝴蝶,老师穿的衣服上有蝴蝶,我们学习的儿歌里有蝴蝶,看的书本里有蝴蝶。人们发现了蝴蝶的美,感受它的美,并把这种美创造性的使用在各种领域,而如果是孩子,他们会怎样创造美呢?
有的孩子说:“我会做很多漂亮的蝴蝶糖果。”有的说:“我会做一间蝴蝶房子。”还有的说:“我会制作一个蝴蝶的大飞机!”蝴蝶蛋糕、蝴蝶的电影院、蝴蝶超人等等,他们用画笔画下所想的。老师们则把他们想说的写下来,挂在作品展示墙上,让人不得不赞叹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老师们也常在这里驻足,都说指不定哪一天真的实现了呢!
一本书中提到“面对蝴蝶时,有人会准备一双运动鞋,一只网子去追捕蝴蝶,那个叫做‘追求’,有人捧几盆鲜花放在窗台,待蝴蝶闻香而来,这叫做‘吸引’”。在班本活动中我把“吸引”解读为兴趣和天性,围绕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和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做孩子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那么孩子们就像蝴蝶一样飞舞在你的身边,多些赞美,多一份欣赏,一切仿佛就应了那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