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董天昱 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
现如今,幼儿过分地依赖成人会导致幼儿在童年时出现心理问题,成年后也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或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全发展,削弱了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如何有效、高效地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性,角度、观念的转换是关键,所站的角度不同,教育的观念更新,呈现的效果也就明显了。
正值妇女节前夕,美术活动中,我正在与孩子们共同制作“超幸福手环”。没过一会儿,小宇拿着一张崭新的粉色正方形纸跑了过来:“老师,我折的不好看,你帮我折一个吧!”。接着,不断有孩子高举着手中的纸,也纷纷喊着:“老师,快来帮我一下吧!”安静的教室瞬间变得嘈杂。孩子们是真的不会折吗?是帮?还是不帮呢?
下午的活动,我决定换一种方式,继续制作真正意义上能感到幸福的“超幸福手环”。
我给每位小朋友又发了一张纸。“小朋友们,我们再制作一个手环,好吗?”我的话还没说完,月亮小朋友立即说:“老师,我们上午不是刚做过手环吗?”“是折过了呀!可是过了一个中午,我有点忘了应该怎么折啦!”,我装作很难过的样子。急性子的毛毛从座位上跑到了我的面前,拿起一张红色的纸,像小老师一样教我怎么折。不一会儿,一个大红色的手环便折好了,虽然纸的边缘没有对的很齐,甚至在翻折过程中纸还被毛毛撕坏了一点,但是,这是孩子真正意义上亲手制作的手环。“你折的太快啦!我都没看清呢!”我又故意问孩子们:“谁能再来做一次小老师,教我折手环?这次注意要慢慢地折,尽量将边缘对齐。”我的目光投向了小宇,小宇扭扭捏捏地低着头走了上来,对我说了句悄悄话:“我有一个步骤记不清啦!”她生怕做不成小老师,还特地补充了一句:“但是其它的步骤我都是记得的!”,我递给她一张红色的纸,“看好啦!第一步要先把纸对折……”这小老师当的还真挺有模有样的呢!不一会儿真正的“超幸福手环”就大功告成了。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们拿着早上大部分是由老师完成的手环送给自己的家长,制作手环的意义何在?作为教师,不应该放弃培养孩子每一个自己动手锻炼的机会。孩子们不愿意自己制作手环,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而是依赖心理太重,于是一心将手工制作的任务寄托在了老师的身上,认为只要提出了请求,不管合不合理,都会得到相应的帮助。另一方面,我班的幼儿已经进入了大班下学期,家长们过于注重幼儿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正确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地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应让他自己做。”那么,在大部分幼儿不愿意自己动手做的情况下,怎么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呢?首先,要针对我班幼儿,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即向师性。向师性的两个特点是:依赖与崇拜。他们除了依赖老师外,另一方面还渴望着成为老师。于是我抓住了这一特性,将幼儿与教师的身份进行对调,自己扮成弱者,反过来去寻求孩子们的帮助,孩子们此时成为了老师,首先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树立了自信心,他们乐于帮助有需要的人,于是由被动变成主动,自然而然地自己进行了手工制作。
蒙台梭利曾表示:“孩子自身有很大的潜力,就像植物一样是能够自长的。”教师在与家长朋友们的反馈与交流中,应及时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给孩子们提供环境和条件,一旦孩子们具有了独立的能力,那么深藏在孩子们内部的潜能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在生活中,要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尽可能让他们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幼儿从小就应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主、自信、自强的精神,符合时代的需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