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朱靖波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自然“离园环节中的自主”也包括在内,幼儿有这样的发展需求。
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笔者从离园环节的前中后进行了核心价值分析。
时段 关注点 典型行为 可能的核心经验离园前准备环节自身衣物的整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能力水平)物品的整理1.检查衣服、鞋子的正反;2.整理好衣物,藏好小肚子。3.在整理衣物的态度上、能力上幼儿间存在差异。1.将垫背巾、胸牌、水杯等每日所需物品放进书包;2.摆放物品时随意,出现有的物品放进书包,有的物品丢在柜子里的现象;3.有物品丢失现象,例如胸牌、垫背巾找不到了。1.自己的物品自己保管的意识和能力;2.收纳时的有序性;3.自理能力
柜子的整理 能整理自己的物品生理需求的满足1.柜子干净整洁;2.柜子会长“小尾巴”(有物品带子被夹在柜门)3.柜子里有杂物长时间无人问津。饮水、如厕等1.有根据需要能自主进行生活活动的幼儿;2.有跟风一起去喝水如厕的幼儿;3.有需要教师提醒的个别幼儿(小班居多)。在集体中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饮水、如厕、盥洗等,做自己生活的小主人。游戏的参与离园中等待环节 离园后1.主动参与离园时的相对安静游戏,例如语言游戏、益智游戏等;2.被动参与,消极等待。集体的归属感自主性离园的有序1.教师点到名的幼儿收椅子离开;2.自行跑到教室门口寻找家长(小班入园初期);3.直接离开,没有收好自己的小椅子。集体约定的遵守自主性习惯的养成1.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物品自己拿;2.当成人提出要帮着拿物品时,欣然应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观意识
在现行的离园环节中,我们看到这样几类不同的场景:
(1)在离园时拿物品自主性方面有这样的差异——幼儿自己的物品自己拿;家长包办代替。而事实上,幼儿的物品是水杯、书包、汗巾等一些幼儿完全可以自己拿的东西。
(2)在离园的等待过程中——教师组织幼儿游戏等待;幼儿自主游戏等待;幼儿消极等待。这几类状态中反映出教师对离园环节的价值认识缺失,及组织方法缺失等问题。
离园环节的自主性发展是把权利还给幼儿,注重过程中的价值,让幼儿的能力得到发展。在相信幼儿、真正放手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再次惊叹“幼儿生来就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究者”,我们在放手的过程中去发现幼儿,发现他们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不要怀疑他们能不能、会不会、行不行,而是要看有没有给他们机会去操作、去感知、去体验。
与此同时,在自主性离园环节的背后是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内在诉求,需要教师看懂幼儿,用课程去支持幼儿过程中问题的解决。
只有真正静下心来,关注来自幼儿的信息,才能看到幼儿真实的现有水平(能、有、会)、发展需要(想、需、缺)。以“离园环节”为例,对于其中的核心经验和关注要点,教师事先应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设计相应的便于记录的观察表,在此基础上班组三人要进行分工和合作,共同完成观察。在观察之前也应该设计好合理的行动路线,确保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个体。
以离园前整理衣服为例
在看到幼儿真实的现有状态后,我们就该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
在这个环节,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差异,一定不要主观妄断幼儿的行为。我们要做的有这些:
1.解读当前年龄段幼儿现有的年龄特点;
2.解读当下幼儿的个体特点(个性特征、能力发展、兴趣需要等);
3.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进行对接,寻找相关理论依据;
4.看不懂的地方和幼儿进行对话;
5.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 有什么、缺什么、可提升之处是什么。
1.把问题还给幼儿,让幼儿自己讨论形成方法,很多时候,问题是最好的资源。问题是幼儿生活中有待解决的真问题,把真问题还给幼儿,他们便会有真的发自内心的解决策略,这样发自内心的主动比教师的生硬要求要有效的多。
以物品丢失为例,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会有幼儿找不到自己的物品了。那么东西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会丢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将发现的问题和幼儿共同商讨,让幼儿形成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在交流中,幼儿们建议设立失物招领处,每天散步时到失物招领处去寻找自己的物品。
以离园自主游戏为例,每天放学前玩什么游戏、谁来组织,都可以由幼儿间商量形成班级公约,离园前幼儿根据约定自主进行游戏,教师作为支持者默默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及实施的保障即可。
2.充分发掘幼儿间差异资源,用“兵教兵”的方式分享经验在整理柜子、整理书包、自我服务等能力上,幼儿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可以及时捕捉这些差异资源,请会的幼儿分享他们的好方法,形成同伴互学的良好生态。
比如在整理书包的过程中,有的幼儿特别快,他说“我先把最大的水杯放到水包里,然后放胸牌和垫背巾,这样书包里就不挤了。”有的幼儿说“我的垫背巾每次都是放在第一层、水杯放在最大的那一层。”……通过这样的分享,同伴间进行经验的习得共享。
3.幼儿不能解决的,教师给予支持性的补充,教师的补充体现在环境上、材料上、课程上……在幼儿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环境、图片的跟进,用直观显性的环境作为进一步的补充。例如:自己藏好小肚子的步骤图、柜子里有什么的图片提示等等。
以幼儿自主意识的养成为例。教师正面鼓励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幼儿,同时结合故事、游戏等方式进行跟进,逐步让每个幼儿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行为。
4.家园间的充分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园间的沟通与合作是幼儿离园自主性发展的保障。在离园环节中祖辈家长的包办代替很多时候阻碍了幼儿的发展,因此做好祖辈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在意识上和园所保持同步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先是和家长形成共同价值取向;其次,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将愿意放手的家长作为典型进行推广,将能独立自主的幼儿进行表扬,形成争当放手家长、独立幼儿的积极氛围;再次,以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幼儿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将之存放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档案中,让幼儿的发展看得见。对于个别传统观念的祖辈,通过一对一的不断沟通,与父母的沟通进行持续跟进;最后,家园同步。家庭中也需充分放手让幼儿得到自主性的成长与锻炼。
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仅仅体现在离园环节中。离园环节的自主性发展研究只是一个起点,幼教工作者需要从实践中出发,将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落实,培养自主自理的幼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