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统编新教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重阳节,宜团聚,宜登高。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大概只有十七八岁的年纪,独自一人在京城,想家,难受,想哭,因为真诚,所以动人,成为千古名诗。
家乡的山,不算高,灌木丛生,山果繁盛,煞是好看。儿时的重阳节,王维经常跟父母兄弟一起攀登。如今的重阳节,无法和家人一起登高,那么就在长安找一处地方聊以自慰吧。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过故人庄》,瞬间将我们拉回故乡和童年。秋日至美之处,在于山野田园,村庄掩映在丛丛簇簇的绿树之中,在道路边、在院落里、在小丘上,苦楝树、臭椿树、桑果树……黄发垂髫都能准确地分辨出物种。大榆树下、泡桐树旁,飞奔的、玩闹的、争吵的孩子们,你们现在在哪里呢?
秋天,稻子已经收割了,谷场上耸起一座座谷堆和草垛。中秋时分,夜色凉如水,孩子们跟着父母,拿着草木灰,在稻谷堆上洒出一行大字——五谷丰登。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深秋的重阳节,56 岁的杜甫来登高。听!风在吼,猿在啸。看!江鸟在盘旋。一说到猿,你就知道这是哪里,这是深秋的长江三峡。在旁观者的眼里,这江岸高峡上独坐的,不过是一个两鬓斑白、头发稀疏、满脸褶子与愁容的老者。
杜甫自己恐怕都没有意识到,这一次稀松平常、无人见证的“登台”,正是千古诗圣的“加冕礼”。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金秋时节,没有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在这个季节,只需要两样名花就心满意足,一样是桂花,大约在八月十五中秋前后盛开;一样是菊花,就在九九重阳前后绽放。陶渊明的诗词里很多次出现菊花,而最有名的一句便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是隐士的标配,隐士需要一个小院落,原生态的、小小的、黄黄的野菊花,是从山里挖出来移栽到篱笆边上的。这种菊花不娇贵,可以看,也可以采来酿菊花酒。
抬眼遥望南山,夕阳西下,众鸟归林。诗人心想,我大约也像这些倦鸟,终于找到可以休憩的归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无论经历怎样的沧桑,风景依旧绚烂,时光仍然静好,愿岁月伴你安康。
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芝麻开花——节节高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