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歌罢声息意未尽

时间:2024-05-09

合肥市巢湖市中垾镇小学 罗兆明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特征就是形状不变、大小改变。通过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反馈的信息,回想这节课能取得如此不错的效果,现进行深度反思。

一、课前准备充分,但课堂永远是无法完全预设的

由于我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考虑了很多方面,但预设毕竟是预设,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建构和生成还是有一定的距离,预设是理想状态下的情况,而实际课堂教学随时有突发事件的发生,制约或促进学生的知识生成。我在实际教学中努力按预设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的思维进程,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节奏,始终注意自身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生动师动。比如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迁移求图形缩小后的长和宽的算法时,经过巡视,我发现不少学生列成8×1/2=4(厘米)、5×1/2=2.5(厘米)都是正确的,要不要补充讲解,我稍加思考,很快决定必须补充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抓住图形缩放的应用价值,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

图形缩放教学的切入点是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全课因此始终围绕这一应用为主线,激发、导入、细察、思考、理解、发现规律、操作、感受价值。全班学生已认识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学会了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图形缩放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长方形照片缩放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

在导入环节中,首先出示阅兵式的照片,由图片过小看不清,引出本课的学习,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沟通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引领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建构。老师又借助电脑图片自动放大、缩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新授时首先出示学生感兴趣的由一张小的“熊大”图放大后得到的大的“熊大”图,让学生体会相似,感知放大现象。再出示放大前后长方形长与宽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图片放大后与放大前相比,长和宽都是原来的2倍,让学生认识图形的放大。并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原来的图形是按几比几的“比”放大的。明确“比”的前项表示的是放大后(现在)的边长,后项表示的是原来的对应边长。

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就是学生能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图像变化前后的关系,所以整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训练,以促使学生用语言进行思维的外化。接着通过把长方形按1:2的比缩小,迁移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缩小。通过对比提升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在巩固应用中,练习的设计,对本课的学习作了恰当的补充,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强度加大,体现了一定的张力,练习的层次性体现出来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长方形图片放大的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以及数据的比较,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图形放大和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种直观感知图形的缩放——分析后明确两者关系——动手操作体会——感受应用价值——课外提高延伸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关注学生学习,强化互动,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

整节课我能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没有提前的渗透,没有矫情的暗示”,全力以,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注意面向全体,倾心聆听学生的发言,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数学感悟。力图体现北师大周玉仁教授所提倡的:“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悦。

四、注重思维训练,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面对图形缩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意义的说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图形缩放的实际含义。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很好,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很高。

本课教学中,我能借助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这个教学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通过激趣导入、新知探究、观察思考、对比理解、知识迁移、动手操作、尝试练习、发现规律、感受价值、拓展提高等这一系列步骤锻炼学生的思维习惯。从思维方法的指导入手,着重理解具体情境中图形的放大规律,多维思考,用“倍”说俩照片关系再用“比”说出两张照片关系,对比理解,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抽象过程;加强直观教学,重视语言表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真正落实数学教学的关键要求。

五、努力运用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在教学中我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用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让学生学思结合,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适时进行思维引导,优化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待学生有了兴趣后才引导,而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欲,学生乐学了,这样很快地就掌握了知识重点,让学生学得轻松。

在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之后,及时进行形成性训练,在练习时我让学生自练后,全班交流师评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从课堂反馈的信息可知,练习效果比较理想。

六、激趣是课堂有生机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

课堂上我始终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据此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设计的内容,达到驾驭课堂教学的全流程。在教学中我以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语言来激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更为主动。实践证明,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有情感的个体来激趣永远是课堂有生机的必要条件。

总而言之,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预设的教学过程切实有助于学生有效地生成和建构知识。我深信只有教师真正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我们所熟悉的教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高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同时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形式,在课堂上践行和真正落实,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节课我本着“真实、朴实、扎实、常态、有效”的原则,力图使教学返璞归真,关注数学的本质来设计教学。但是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经过深入思考发现主要体现在这方面:在观察俩照片后回答问题时,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有充分交流的时空。究其原因,学生由于之前微课的学习,已基本理解了所学的知识点,所以没有出现其他状况,如放大前的照片的长度是放大后照片的2倍等。另外课堂上,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炼,给学生说的还是有点少,老师说的有点多,只有部分学生能表达清楚,其他学生心里明白,但表达不到位。

有人说,教学就是残缺的美,就像断臂的维纳斯一样。我相信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不是虚假的课堂,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中的得失必然存在,长处要注意积累,不足之处要吸取教训,去改进去追求,力图使以后的教学有更大的进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新的跨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