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文/周燕
周燕是成都草堂小学美术老师, 从怀女儿张欣妍开始,她就决定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心情,以及宝宝在她肚子里的变化,『她会唱了、会跳了、会生气了、会高兴了、会走路了、会说话了…… 每一次变化都让我兴奋、激动,我把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记录了下来,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够知道自己在成长旅途中的欢乐, 知道父母在她成长途中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
我第一次开始创作是在张欣妍4岁时,那是第一次带孩子出远门,到碧峰峡。从那以后,每带孩子去一个地方,我都要画一个故事,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全部用绘本的形式记录下来。远到桂林、海南、北京、杭州、西安、呼伦贝尔、广州、深圳、西双版纳、昆明,近到碧峰峡、西昌……都留下了我带孩子出游的记录。每次出行,我每天平均创作大约10张,且每一次都会用不同的风格作画。
最开始画的时候,就是单纯的记录,后来我慢慢发现,在画纸上,还可以将相关的诗词、典故和心情都画上去。例如去呼伦贝尔的那一次,有图片,有文字,可以说是精心设计的。去桂林的时候,我们一开始就有了出行计划,把一些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跟课文相关的文章、诗词、典故等准备好,回来的时候,我们就收获了美丽的画册了。
在旅行中增长见识,在绘画中找到乐趣。通过这种方式,女儿爱上了学习,我爱上了这种创作方式。我们共同得到了进步。比如去杭州,女儿就发现了人民币上的三潭印月景观;去钱塘江观潮,我们共同体会和理解了小学课本中的钱塘江观潮。
有一天在北京故宫,走着走着,女儿突然对我说:“妈妈,皇帝的家怎么那么大,走一天都走不完,好累哦。看来当皇帝也不容易。”回来后,我们一起画了一张清朝历史表。很多东西的学习,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改造着我们。
最重要的是,这些游记作品都是在旅游过程中,每天按行程创作的。我是想着,如果不做点什么,每次看过就忘,而边玩边画,实际上也是学习的过程。在我创作的时候,小欣妍就在一边涂鸦,后来很多的旅游故事,女儿会跟我分别创作,我们已经画了两三百幅画了。欣妍的同学们都很羡慕她,说她是草小“未来的大画家”。
画册不仅是我们母女的游记,还是我们互通心灵的记录。小时候张欣妍很喜欢蝌蚪,到了春天每个星期都去抓,放在家里,因为没有生长环境,蝌蚪总是死亡。我就给她画了蝌蚪的故事,故事里,蝌蚪是要和妈妈在一起的。女儿看了我画的故事后,就不再抓蝌蚪回家,每次看到蝌蚪就会说,它要跟它的妈妈在一起。
我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画画讲故事比讲大道理,她更容易接受。
这就是我的育儿心得,希望给我点个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