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地處川北秦巴山区的巴中于1993年10月建区,该区是四川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人民生活比较贫困的地区之一,全区4个县(区)既是革命老区县(区),又都是贫困县(区)。建区前的1992年,全区有农村建卡贫困人口91万,近20万人患地方病, 93万人、80万头牲畜饮用水困难,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97元,年人均占有粮食不足300公斤,全部指标都在国家划定贫困地区的标准以下。建区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省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干部群众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靠实干改变了贫困面貌、大干促进了大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巴中经验的内容主要有:公路建设—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扶贫攻坚的基础工程来抓,在全区建成 “快速、方便、舒适、安全”的交通网络。微型水利—发动千家万户大搞微型水利,在房前屋后打水井、建水池,解决了饮水和灌溉困难。文明新村建设—从1997年到2000年,全区有2205个社完成新村建设,占社总数的15%。新村建设是巴中经验的核心内容。调整产业结构—改革耕作制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猛攻旱作农业,大力发展玉米生产,使巴中地区粮食产量在连年遭受旱灾的情况下保持了稳定增长。开发人力资源—发动农民利用空闲时间改善自身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全区劳务输出由1993年的28万人增加到1998年的55万人,5年间劳务总收入达50多亿元。
1999年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关于《四川省广元、巴中扶贫开发情况》的调查报告上批示:“巴中地区扶贫攻坚的成效说明,只要找准路子,真抓实干,就能改变面貌。巴中的经验和他们在实践中形成的‘艰苦奋斗,苦干兴区,实干改变面貌,大干促进发展的巴中精神,对全国扶贫工作具有普遍意义。”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