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物学科高考复习导学案编写模式例谈

时间:2024-05-09

皮星

为了更好地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高中课改理念,我们立项了柳州市教育科研课题,并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在生物学科高考第二轮复习中使用了自编的导学案作为学生重要的复习资料,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并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一、生物高考第二轮复习要点及复习导学案编写的主要原则、体例

高考第二轮复习导学案是建立在我们对本学科高考第二轮复习要点的精准定位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介绍第二轮复习导学案编写体例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我们第二轮复习的要点。

(一)高中生物第二轮复习要点

1.构建概念图谱。在经历了细致的第一轮复习后,考生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教材中的概念进行系统整理,构建概念图谱。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对概念进行系统整理能在较短时间内再次将基础知识巩固一遍,并顺带查漏补缺。在这个环节,我们需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复习概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认真理解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并辨析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概念进行系统的分类、总结,准确区分相似、易混知识点。

2.构建知识的框架体系。第二轮复习注重采用模块化复习方式,合理、有效地运用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疏通概念(知识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知识线索)、织成“网”(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的框架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在这个环节,我们通常是以重点、热点知识为中心建立小专题(线),并在进行专题下各模块知识总结时将小专题构建成知识网。

3.培养学科思维能力。如今的高考题都是以能力立意,以考查实验探究能力为核心,综合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考第二轮复习时,我们应该以训练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为内在主线,以典型题型为载体,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解题时可以灵活运用学科思维,联系学科知识,加深学科理解力,进而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多留心身边事,将所学生物学科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训练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

4.科学做题,规范解答。第二轮复习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大量的题型训练,但教师在选题时应突出“精”“细”两个特点:“精”体现为精心准备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某项解题能力的题目。“细”体现为细致梳理知识点、考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核心考点的针对性训练,并指导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包括审题、思路、解答过程、结果呈现等方面):要求围绕知识点及能力点进行题型归类,提出明确要求,并对题目进行科学整理(对错题进行纠错,对所做试卷进行收集和分类整理等),避免题目练习杂乱无章、不成体系。

(二)复习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导学案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配合教师的科学评价,帮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编写导学案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备课活动。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备学情,要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角度出发备教法和学法。

按照使用课型分类,导学案可以分为新授课导学案、复习课导学案等。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在编写模式上有一定的区别。第二轮复习所使用的导学案,其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科学备考,因此,其编写原则应与第二轮复习的任务安排相一致,以提高学生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为此我们确立了专题复习的模式,并在复习的过程中精心编选题型、体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高考第二轮复习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如下:

1.目标导向性:明确各专题的考纲、考点,让学生明确专题复习的备考方向。运用思维重组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是复习课导学案的鲜明特点。第二轮复习既要重视知识间的联系,也要突出核心考点,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应让学生明确感知到本专题有哪些重要的考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要帮助学生清晰地构建知识框架并准确地把握复习重点。

2.思维启发性:主要体现在题目的能力训练上。导学案的使用对象是学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制作导学案辅助教学的初衷。导学案要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动力,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全面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判断、推理、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维创新性:强调内容创新、方法创新、问题创新、过程创新,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导学案应精心设计问题,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在强调思维创新的同时,应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确保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

4.知识的系统性递进性: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要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层层递进,充分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主观能动性。

(三)模块复习导学案的编写体例

基于以上原则,在编写生物高考第二轮复习导学案之前,我们先将高中生物的学科知识分成若干个专题,比如“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与环境”“实验探究”等;在每个专题之下,再按考点层次分成若干个模块,针对每一个模块编写模块复习导学案,对每一个模块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模块复习导学案整体编写思路如图1所示:

具体编写项目解释如下:

1.核心考点。罗列考纲中有关本模块的考点,并注明高考中曾经考过的考点及题型。

2.重温高考,经典再现。将高考真题中出现过的与本模块知识相关的题目原样呈现,作为“考查”项目供学生在课前感悟高考题目语言的“魅力”、“触摸”考题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实战”状态。

3.回归教材,引经据典。将教材中有关本模块知识的结论性语句及解题常用的基本原理等进行原文节选,去除关键词、句,以填空的形式呈现。部分内容可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知识进行重组,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以上三项内容的设定旨在构建导学案学习立体交互的环境,确保书生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同伴引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核心考点题型突破。这是复习导学案的主体内容,围绕每一个核心考点选取典型的高考真题作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方法提炼”;教师再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对方法进行提升,帮助学生归纳出解决这“一类题的方法和技巧”;最后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尝试运用刚刚习得的方法,选择有效的解题策略进行高效解题。

第四项的设定旨在关注课堂教学效益,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5.限时训练。适量的题目,恰到好处的限时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解题程序、解题策略进行程序化解题的技能。限时训练题一般精选自模块知识中的典型高考真题或各地市经典模拟题,通过让学生亲自解题,可有效扩张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强化学生对学科基本原理的运用,使学生逐渐掌握程序化解题的技能,在解同一类题时有效地实现思维的自动化。

(四)复习导学案的编写方式及分工

作为高考第二轮复习的重要资料,导学案装订成册有利于学生保存与使用。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进入第二轮复习前的一个多月时间,学科备课组长会召集全体组员就第二轮复习策略、具体操作方式、资料准备等内容进行布置与分工,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核心考点,如何选择典型高考真题、分析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流程、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等方面进行说明。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按照第二轮复习规划的知识模块,把内容分给组内各位老师分别编写,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按照统一的体例制作出初稿,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再将亲自修改好的导学案文稿交给组内指定的老师进行排版、整合,最终制成正式文本,印刷成册。通常每位教师负责一到两个模块的导学案编写、制作。

导学案使用过后,我们会根据实际授课情况提出修订建议,或者补充专题,或者替换陈旧冗杂的知识等,并将修订建议记录在册,以便下一届师生使用该套导学案时可以此为基础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模块复习导学案编写例析

下面,我们以“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为例,呈现某一个模块导学案编写的细节。我们将该专题分为“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和“植物激素调节”三个模块,下面以“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这一模块的导学案编写为例进行讲解。

(一)明确核心考点

在编制模块复习导学案之前,教师要对本模块知识进行初步梳理,参考考纲、教材及教师的教学经验,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见图2。

在导学案的起始位置,要呈现具体的核心考点,见图3。各考点后面的括号中,要列出该考点在哪年高考的哪道题中考查过。

图3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核心考点

学生通过自主研读“核心考点”,便可以明确本模块会考什么、哪些年考过哪个考点、考查的频率如何、一般以什么题型考查等,据此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或回归教材进行精准复习。

(二)分点梳理,唤醒思维

学生明确了核心考点,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每一个考点进行深入复习。按照图1中的一级主题进行分节,每节进行一到两个课时的导学案设计。将重新组合的高考真题作为唤醒思维的判断题,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我检测,了解高考对于这个考点通常会从什么角度切入,进而明确自己是否有知识缺漏,以便在课堂复习时能与教师高效互动。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这个一级主题为例,我们精选了高考中出现的选项或结论性语句,“重温高考,经典再现”(见图4)。

图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课前唤醒思维环节

(三)将思维导图思想渗透于教材回归中

第二轮复习需要学生再次回归教材,这次的回归教材不同于第一轮复习时仅仅是了解课本中讲过什么,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理解知识生成过程进而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对于一些核心结论,需要学生能够精准地表达;对于有联系的知识,要用思维重组图的思想,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重组,使学生的思维层次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图5为“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回归教材的案例。

从图5的示例可以看出,第二轮复习之回归教材,不再像第一轮复习时那样面面俱到地复习教材内容,而是选取紧扣核心考点的教材原文,以问题解答或填写关键词、句的形式呈现,用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同作画留有“飞白”,才能给观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一样,这样留空,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和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最大效益,在于让学生通过自主构建知识联系,完善自身对知识之间的关联和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四)精编典例与变式训练

复习导学案的重点是展现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知识建构的过程及学科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运用学科原理解题是突破每个复习考点的关键所在。学生对每个考点的理解及解题过程,应该能够展现学生完整的思维认知过程。生物概念形成和原理运用活动,应体现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例题示范活动,应展示分析过程,规范解答过程,反思总结方法或技能等;自主练习活动,应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突出知识的前后联系;对于难度较大又是重点的问题,应遵循低台阶、高密度、缓坡度等原则,步步为营,既展现问题的发展变化,又满足发展水平欠佳学生的学习需要。基于以上理解,在编写导学案时,我们采用了“典例→方法提炼→变式训练”三步法,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下,完成考点的回顾、拓展和运用。下面,我以特异性免疫过程题型为例展开讲解。

1.典例

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⑤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2.方法提炼

(1)关键词法

“溶菌酶”→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排异、排斥”→细胞免疫→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凝集、沉淀”→体液免疫→抗体与抗原结合→特异性免疫

“靶细胞、裂解”→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特异性免疫

(2)常考点归纳法

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分化→效应细胞→作用(“二次免疫”特有,效果强)

二次免疫→B(T)细胞→分化→效应细胞→作用(任何一次免疫都发生)

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效应B细胞

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但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

(3)识图分析法

分析过程见图6。

3.变式训练

(2014新课标Ⅱ,30)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五)精选限时训练

在每个模块复习之后,都应配有一定题量的“限时训练”,题目难度要从浅到深,体现出层次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练习与提高。题型与高考一致,分为单选题和主观题。题量的多少以学生能在40分钟内完成为宜。

总之,在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集合备课组的力量,分工编写、合作完善、实践运用第二轮复习导学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有效渗透了图导思维的思想,提高了第二轮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学生通过课前使用导学案,能够有效唤醒个性思维,并进行模块知识的主动关联构建。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对高考考点的钻研及突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师生在共同使用导学案进行复习时,以能力训练为纽带,以考点题型训练为载体,直接进行思维碰撞,思维层次渐进、互动,课堂复习效率大大提高。

(责编 白聪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