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心怀希望 坚韧成长

时间:2024-05-09

○ 高群英

任何事物都会生长,除了灾难。灾难刚发生时最严重,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它会越来越小。

——沙林伯伯

《手中都是星星》是一本日记体的少年小说,记录了“我”从14 岁到18 岁的成长史。

14 岁,正是一个少年开始向男人转变的时间节点,但在叙利亚这个政府腐败、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生活艰难的现实下,一个贫穷面包师的儿子,即便是学习成绩优异,又具有写诗的天赋,但他的人生之路又在哪里?

十几岁的少年好辩、焦躁并喜怒无常,对父母失望,向往更广阔的世界,但又不懂得如何对这个社会作出判断。他们远没有做好独自面对世界的准备,需要年长者的启发,需要一位精神导师传授重要的生存技能,帮助他们明确前进的方向。当这一切都确定下来后,少年就会不惜一切代价,付出最大的努力,奔向人生的梦想。

很幸运,在本书主人翁“我”的成长历程中,就遇到了三位引导者或者说三位精神导师。他们深刻影响了“我”,促使“我”明白了: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希望,快乐地活下去。

第一位是邻居马车夫沙林伯伯。他那妙趣横生的故事,他对世界的独特理解,促使“我”萌生出志向的种子。他真正关心喜欢“我”,在父亲决定不再让“我”上学后,沙林伯伯找父亲一再交谈。在得知“我”决定离家出走后,沙林伯伯半夜在楼道截住“我”,劝说“我”留下来,观察半年后再走也不迟。沙林伯伯连着数日住在“我”家楼道里,以防“我”再次离家出走。他在“我”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甚至远远超过了父亲的分量。

第二位是善良的卡提布老师。卡提布老师在班里宣读“我”的诗作,鼓励“我”坚持写诗,鼓励玛姆德写剧本,并把“我们”的作品分别寄往出版社和广播电台。“我”的诗歌最终出版了,而玛姆德的剧本却被电台编辑阿玛德·马拉斯据为己有。然而,写作的种子已经在“我们”心中发芽、生长和开花。如果没有卡提布老师的鼓励,就没有后来“我们”的“袜子报”“橙子报”“气球报”。

第三位是勇敢的哈比比。“我”被迫辍学后,在给客人送面包时认识了马莉安。热心的她为了帮助“我”实现记者梦,介绍“我”认识了记者哈比比。哈比比教会了“我”如何写作通讯稿,给予“我”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玛姆德的剧本被编辑盗名、被迫辍学、离家出走的心理煎熬、沙林伯伯去世、哈比比的被捕……所有这一切,都磨炼了“我”的意志,坚定了“我”的梦想,使得一棵小树能够坚韧地生长。

在本书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一个懂多国文字的遛麻雀的疯子、疯子讲述的彩虹鸽和“我”的小红花的故事。无论是为了自由地飞翔在天空、拼命挣脱脖子上珠宝指环的彩虹鸽,还是为了见识石头后面广阔世界的小红花,都传递着一种信念:不顾一切,勇追梦想。

哈比比被捕了,他的生死“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是杀了哈比比,还有后来的人,“我们”依然在做着这份事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