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喜“师出名门”望“名副其实”

时间:2024-05-09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 赵敏占 谷 轶

近年来,名校或高学历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的新闻时常冲上热搜,中小学教师招聘条件日益提高,也屡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以省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几所学校近期招聘条件为例:北京市八一学校招聘中小学教师,要求具有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博士研究生、党员优先。成都市第七中学招聘教师,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优秀应届毕业生,专业成绩优异,学科功底扎实,能胜任教学工作任务。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教师招聘要求是,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双一流”院校及省属重点大学的本科、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以上学校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在招聘标准中既有对名校、高学历的明确要求,更有衡量应聘者综合素养的相关标准。

不难发现,随着中小学教师入职门槛不断提高,新进教师中出现名校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的现象已不鲜见。高学历人才引进,已经成为部分中小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常态化举措。在一些大城市特别是沿海较发达的一线和准一线城市,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教师的素养和视野,对引领学生成长、放大人生格局起着重要作用。吸引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让优秀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对基础教育的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然而,高学历并不完全等同于高能力。高学历毕业生是否能成为优秀的教育人才,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任教学科知识,更需要深厚的教育专业素养。因此,高学历人才尤其是非师范类硕士、博士毕业生入职教师岗位,还需学校制订完备的人才培养计划,帮助新进教师补齐职业道德、学术素养、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等短板,尽快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以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为例,作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我校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劲发展势头。目前,四十中学教育集团已有三个校区。基于校情,今年我校招聘教师的标准也有了变化,条件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的河北籍2023 届公费师范类毕业生。

事实上,自1974年建校以来,我校招聘的教师绝大多数来源于普通本科院校。据统计,2000年,学校专科学历教师占比为6%,本科学历教师占比为94%。2022 年,学校专科学历教师占比为3%,本科学历教师占比为80%,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达到17%。我校教师虽然来自名校的并不多,但是他们却能够在基础教育领域不断脱颖而出。近年来,我校有10 位教师获全国评优课一等奖,200多人次在省、市、区各级评优课中获奖。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在石家庄市有口皆碑。这与学校持之以恒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分不开的。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教育。2022 年4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要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具体到中小学校,应遵循教师的成长发展规律,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计划为引领,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努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以我校为例,我们秉持“一切为师生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创新校本教研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教师团队不懈努力。我们的几点有效做法,在此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创新校本教研管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我校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落实常规教研活动,深入推进“五课五评”常规管理。在积极开展备课组组内研讨课的基础上,创新校级研讨课展示制度,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开展研讨课教研活动。各教研组每学期推荐两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展示,全组教师听课、评课。教研组共同帮助这两名教师磨课、研课,全校教师共同听课、评课,同时邀请市(区)教研员进行点评指导。这些扎实有效的做法,不仅促进了教研组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升了全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研水平。

二、优化校本教研实施途径,培育智慧型教师团队

我校不断优化校本教研实施的学、思、研、行、著等五种途径,引导教师在遵循规律中研究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以新思路、新方法、新视野发现新天地,进而培育智慧型教师团队。我们每学期都根据教育新形势及教师需求购买教育类专业书籍,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定期研讨。我校还邀请天津师范大学的康万栋教授每月来校,开展小课题研究一对一指导。同一备课组内,教师轮流主持小课题研究。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丰硕,至今已经出版了《真问题真研究真成长》等3 本研究专著。

三、完善校本教研融合机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不断完善校本教研融合机制,将教研、科研、培训相融合,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青年教师长远发展。比如,学校以“青蓝工程”为载体,每学期组织拜师会,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结成教研互助小组。我们定期对教案、师徒听课本、教育问题总结等进行检查,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基本功与专业素养。

学校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特长,以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将教研和科研紧密结合在一起,组建了智慧课堂小组、科创课程小组、跨学科主题学习小组等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科研小组;聘请知名专家、市(区)教研员、学科名师等开展教育科研专题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成长。

我校青年教师以校本教研为生长点,不断提升教学技能与专业素养,在专业阅读、专业实践、专业引领、反思交流中增强专业自信,在广阔平台中实现长足发展。如今,学校基本形成了青年教师一年合格、三年优秀、五年骨干的成长模式,积极引领每一位教师由初职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向卓越,逐步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反复强调一个观点:食材不好,再好的厨师也难以做出美味佳肴。再好的食材,如果没有好厨师的“培”与“养”,也做不出好菜品。同样的道理,对于学校而言,长足的发展既需要“师出名门”的高材生,更需要钟情教育、扎根学校、善于学习的教育者。只有筑基提质、做优建强、精准施策,帮助高学历人才实现师德素养和专业能力双提升,才能让“师出名门”的教师“名副其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