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主动作为,拥抱大变革——新课程理念视域下基层学校调优管理之思

时间:2024-05-09

迁安市第六实验小学 瓮玉莲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自2022 年4 月21 日发布以来,在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群体中迅速掀起了学习热潮。本次新课程改革是从学科立场向教育立场转型的根本性变革,核心素养导向、课程内容结构化等教育理念,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

新时代新背景下,国家对育人的新要求,标志着中国新教育时代的开启,同时也呼唤着与之相匹配的新的学校形态。作为执行新课程理念的基层单位——学校,我们应该在组织和管理上做出哪些积极应对呢?本文从组织架构、搭建共同体和机制保障三方面探讨一下相关思考。

1. 以学生发展为着眼点,搭建高效组织架构。

义务教育阶段,多数学校的组织机构主要分为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个别学校设有校务办公室。这种组织架构便于管理和做事,但也存在弊端,比如教育教学两层皮,不利于中层干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等。

本次课标修订“强化和凸显人的因素,将课程目标指向核心素养,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由学科立场向教育立场(学生发展)转型。”“教育立场则是以人为本(儿童本位论)的反映。”课程观的这种根本性变革,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的统一。我们可以统整原有机构的功能,建立以“一切为满足儿童的生活和成长需要”为目标的常规组织架构。如图所示:

儿童生活和成长研究中心,即教育教学研发中心。主要职责为研究儿童成长的规律和密码,负责教育教学内容及形式的研究、教与学的效果评价研究、阶段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果的研究。

儿童生活和成长管理中心,即教育教学管理中心,负责教育教学相关研究成果的执行与落地,负责督导、评价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人、事和状态,并研究执行效果。管理中心垂直管理级部,级部下设各班的班级导师团。

儿童生活和成长服务中心,也就是教育教学服务中心,负责研究环境建设与维护,保障校园内外安全有序,研究现代技术装备、外宣与舆情引导,为教育教学提供物力支持和设施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这样的组织机构有利于学校一切工作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生活和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研发、管理和服务协调联动,互为服务本体和客体,使学校和谐高效运转。

新课标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结构化设计方面,都强调以核心素养为主轴,构建大任务、大观念或大主题等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单位和教学单元组织形态。为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打破部门壁垒,建立灵活机动的组织运作模式。例如,在某项具体工作或项目实施时,该项工作或项目的负责人,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调度,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以师生的潜力和活力为追逐点,锻造四级发展共同体。

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基于对新时代和人才发展需求的研判,对义务教育提出了“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目标和要求,倡导教师要用“典型内容落实育人任务”,让学生在“不断理解、反复认知和运用中,有悟的过程”,在教与学的互动里体现生活性、活动性、探究性、成长性和创新性,在体验性和创造性的实践中学会生存和生活,为未来赋能。

为了设计丰富多彩而又充满张力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助力,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我们可以打造合力育人、共同发展的育人新局面,成立四级发展共同体:

学校发展共同体,指向家、校、社协作,旨在统筹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共同丰富和拓展教育内容、渠道和方式,形成教育合力。

班级管理共同体,指向班主任组织和引领下的由所有学科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班级管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创造立体、全方位的学生视角和信息搜集渠道,从而为因材施教、形成统一的育人体系和满足个性化需求提供可能。

学科发展共同体,指向由首席教师组织和引领下的由所有该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的学科教研和教育教学共同体,主要意义在于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体现核心素养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学生发展共同体,指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行为兴趣和合作需要组成的学校生活和学习发展共同体。主要目标是立足学生活动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同伴合作中实现合作、互助、探究、分享。

四级共同体,将与学校教育教学相关的人以一定的组织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紧密型伙伴关系,将协同育人与个性发展的需求转变为团队共同的追求。

3.以服务和支撑为关注点,在无限可能里寻找更好的状态。

调整和优化学校部门组织架构,搭建四级共同体,是我们在对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后,在对新教育教学形式进行了初步审视后,做出的组织形态改良尝试。如何令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更好的作用,需要我们在细微处作大文章。

首先,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在低管控、低竞争的管理氛围以及低利害关系的协作模式中,教师更能激发自身的潜力和活力,更易于与他人形成通力合作的关系,更有利于发挥团队的力量,从而减少教育焦虑与内卷,营造双向奔赴、共同生长的良好氛围,让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能真实、自然而又鲜活地感受生活,感悟成长。

其次,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工作标准、流程和激励机制。“战略高层对组织的控制,核心是对教育教学一线产出的控制。战略高层如何评价其产品,决定组织产生出什么样的效益。”在学校制度的制订方面,可遵循外放竞争与内置合作相结合、团队捆绑与个人奖优相结合、榜样引领与督导引领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追求最大效益,但个人利益不直接与效益挂钩;我们追求个人成长,但更关注成长中的经历与感受。我们做的是关于人的事业,坚信“麦穗拔节自有时”。我们只做支持者和服务员,只愿“人人生活美好,人人未来有力”。

“课程标准就是看得到的风景,教学目标就是走得到的景点”,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在学校真正落地,需要学校管理者积极转型,调优运作模式,为其培植肥沃土壤。同时,也需要我们主动播撒新理念的种子,搭好“暖棚”,静待花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