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扎得深才能长得高——教育力来源之浅见

时间:2024-05-09

玉田县窝洛沽镇孟二庄完全小学 曹亚丽

我是一名从代课老师成长起来的乡村教师,从教20 多年,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教育是根的事业,唯有将教书育人的根须扎进孩子们的课堂、生活、心灵,教育才是有效的、有生命力的。

正人先正己

刚做代课老师时,因为教学能力不足、教育经验欠缺,课堂毫无生气,学生们求知的眼睛透露着迷茫,调皮的孩子公开叫板……挫折让我深深意识到: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上好一节课的过硬本领,光有热情没有真功,一切都是妄谈。于是,我积极主动地向身边的优秀教师请教,听老教师们的课,学习优秀教学案例,认真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学习班级管理知识和技巧……不懈努力之下,孩子们的脸上由起初的迷惘和焦虑换成了快乐和满足。

曾经,学校强调上课必须提前一分钟到教室。我严格执行,开始时是我等学生,后来逐渐变为学生和我同步——只要我往教室方向走,学生们就会自觉地进教室等候上课。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书法比赛,我和学生们一起练字、一起参赛,当学生看到我的作品时都啧啧称赞,于是更加服膺我。

老师在学生心中是什么形象、什么分量,与他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能以身作则息息相关,学生在这两方面认可你,你自然就能在他们面前挺直腰杆了。

情在心念间

做学生的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一个不经意的问候、一次举手之劳的帮助、一场随意的闲聊、一个赞赏的点头微笑、一句鼓励的评语……都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注,都能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放学路上,总会遇到学生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我不只是轻声应一声,而是还回应一个真诚的笑脸,或是轻轻嘱咐一句“天冷了,多穿点”“路上别贪玩,小心路滑”,或是适时地送上一句“你今天上课发言很积极,不错”“你的书写进步了,加油”。亲其师而信其道,和学生的心走近了,老师的话他们才听得进去。

记得我曾带过这样一个班长——组织能力强,个人素质好,工作认真负责。不幸的是,她的父亲突然因车祸去世,这给她带来了极大伤害,她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除了哭就是沉默。我私下里找她谈心,但她的状态一直没有起色。于是,我想到发动集体的力量。我们全班送她一本留言册,在扉页上,我郑重地写道:“你是学习上的强者,更是生活上的强者,抬头挺胸走过去,前面是个天。”同学们也纷纷留言安慰、鼓励她。她接过册子时,眼含泪花。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她终于又“站”起来了,年末还被评上了优秀学生干部。至今我还记得12岁的她安慰母亲的话,“妈,别伤心,我爸没了,还有我呢!”

我还曾带过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无故逃学旷课,出言不逊目无师长。我想尽了办法,他还是错误不断。这样一个让人头疼的学生,转变得却很突然。这得益于一次放学后的家访。

那次家访时间很长,不过我几乎没说什么。因为我还没来得及“告状”,家长倒是先开始数落孩子在家制造的种种事端,我成了一个旁听者。听得出来,他在家逆反心理特别严重,根本不怕硬的——他爸爸狠狠揍他,他也不认错。家访结束,从孩子家出来已是掌灯时分了。那时农村还没有马路和路灯,孩子爸爸执意要送我。天寒地冻,几里长的小路坑坑洼洼,我在前面蹬着自行车,他爸爸骑摩托车带着孩子为我照亮。无心插柳柳成荫,多年以后他参军入伍,还曾提过这事:“我不愿意受人管教,我也不愿意欠人人情。”这件事让我体悟到:即便是非常顽劣的儿童,对教师真心的关爱也不会无动于衷。老师,心心念念间都要有学生,没准哪一时他们会幡然醒悟。

跬步至千里

对待所谓的“问题学生”,我的教育秘诀只有两个字:少、小。学生之所以会成为“问题学生”,往往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有太多的不良习惯。培养好习惯任务艰巨,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要少定目标,定小目标,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旦他们进步了,尝到了好习惯的甜头,就会建立起自信,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教师在学生实现了小目标时,要予以“大”肯定。我前面列举的那位男生,我先从规范他的坐姿开始,逐渐扩展到课堂表现、与人相处等方面。他的音乐天赋不错,我就安排他负责元旦节目排练,他完成得很好,我借此大加赞赏,并借机进行集体荣誉教育。每有进步,我都向他的家长报喜,进一步激发他的正能量。一步步引领之下,他终于有了彻底的转变。

一路走来,我的所有教育实践都印证了这样一句话:愈是深深扎下,愈是高高伸展;愈是与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相伴。坚持上好每一节课,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应是我们的“行走”模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