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张瑶瑶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评价方案》),为评价各级党委、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学校办学、教师工作、学生表现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评价对教育发展方向有着极大的影响,对实际教育工作有明显的导向作用。长期以来,唯分数、唯升学率论成败的教育评价观念和做法,对基础教育伤害极大。中央也一直在推动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此次推出的《评价方案》更全面、更明确,是一份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我国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欣喜之余,也不免有些隐隐的担心。因为,文件是一回事,执行又是一回事。中央的精神在各级被贯彻落实——特别是在末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赖于各级党委、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各所学校,所有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努力。
笔者朋友的孩子正上小学,课表上有道德与法治、劳动等课程安排,但常被班主任任教的课占用,甚至体育课在临近期末时也会被占用。前不久,中央刚下发了加强劳动教育的文件,其中明确规定不得占用劳动教育的课时,但到了基层,很多学校、老师并不拿这个当事儿。原因何在?
归根结底,是因为“劳动课”之类的科目没有被纳入升学考试科目,或者所占分值较低。家长、社会在这方面的诉求也不强烈。因而,学校考核教师、教师考核学生时,也就“淡化”了被考核者在这方面的表现。
学校、教师的操作倾向反映着上级机构的操作倾向。上级机构在考核学校、教师的办学质量、工作质量时,最易于操作的就是把分数摆出来排一下名,直截了当,一目了然。这种方式评出的结果,被考核者也没什么异议。尽管上级三令五申不允许搞学习成绩排名,但在评先评优时握有考评权的人仍然会看重这个排名。因此,排名永远都或明或暗地存在着。
要扭转这种局面,真正把中央精神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要建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学校办得好坏,不是看这所学校有多少名学生考入了重点大学,而要看这所学校走出的学生品行如何、视野和胸怀如何、核心素养如何。
诚然,有些东西是不好量化考核的,比如德行状况,但只要有正确的观念,就一定能找出可操作的办法。我记得在上中学时,班里投票选举生活委员,高票当选的肯定都不负重望,既有办法、又有责任心。学生互评,这不就是一种可信度较高的评价学生表现的办法吗?同样的道理,教师的师德怎么样、教学质量怎么样,也可以由学生、家长来参与评价,增加可信度。
转变观念非朝夕之功,特别是家长、社会衡量学校和教师时,眼光也首先盯在教学成绩上,进而重点盯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树立正确教育政绩观的宣传力度,引导家长、社会以树德成效论成败,给学校、教师立德树人营造良好的大“气候”。
德为智基,以德量才、由德看品(办学品质),这是我们赢得教育未来的关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