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努力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能量

时间:2024-04-24

陈恢清

***总书记指出,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株洲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为加快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积蓄新动能。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3.27%,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24.15件,居全省第二;位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37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市第67位。

聚焦产业创新主阵地,汇聚创新发展势能。坚持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力构建“3+3+2”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2.1%,占GDP比重达29.7%。坚持以创新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成功突破轨道交通智能感知等“卡脖子”技术83项,时速200公里双层动车组首次出口德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入选全国25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中小航空发动机、高端数控刀片、机车电机市场份额全国第一。坚持以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紧盯新兴产业发展前沿,以“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十大产业项目”为重点,每年开发实施一批新技术、新产品,中低速磁浮列车、深海机器人等一批技术产品领先国际国内。坚持以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重运用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高端、集约、高效发展,服饰产业成为株洲第二个千亿产业,烟花鞭炮、陶瓷等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培育企业创新主力军,积蓄创新发展动能。坚持以开展“市场主体培育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增强发展动能。突出“专精特新”抓培育。全市现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1家,其中国家级38家,居全国第26位、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突出“厂所协同”促裂变。以中车株机、中车株所等龙头企业为支撑,孵化裂变出时代新材等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高新企业。成功培育了立方新能源等一批具有明显科技优势的中小微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900家。突出“转移转化”激活力。近三年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投资总额超过240亿元,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50%,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的贡献率超过80%。

拓展技术创新主平台,挖掘创新发展潜能。坚持统筹布局、梯队建设创新平臺,打造科技创新重要载体。拓展技术研发平台。聚焦国省重大战略需求,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各类实验室、技术创新平台,全市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629家。拥有全省唯一、全国非省会城市第一家国家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拓展协同创新平台。成立全国唯一的功率半导体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8个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25个海外研发生产基地,140多家企业与国外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拓展科技孵化平台。健全双创孵化载体,构建科技孵化链条,引进中国科技开发院合作成立中国科技开发院(株洲)创新孵化基地,共建成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74家,拥有1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打好机制创新主动仗,提升创新发展效能。坚持优化创新环境,汇聚创新要素,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优化人才机制。大力实施“人才30条”等政策,健全“高精尖缺”人才谱系,全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形成了以3名本土院士为领衔、203名领军(精英)人才为重点、11万名高技能人才为支撑的自主创新发展梯队。优化投入机制。实施“加大研发投入三年行动计划”,设立全国第一家市州股权交易分所。组建“仟里马”“梧桐树”等30多支产业基金、创投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累计为100多家科创型企业投资120多亿元。优化服务机制。组建株洲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引入70多家专业服务机构开展线上线下科技服务。实施科技创新券、仪器设备共享补贴等政策服务,营造近悦远来、拴心留人的创新环境。

(作者系中共株洲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